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生代长篇小说在叙事艺术上的探索和追求,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在“中国叙事”风格营构方面的可能性。其“个人化”叙事风格的内涵及艺术特征,及其呈现的荒诞写实、技术化、寓言化和浪漫诗性四种风格形态,有必要从理论上加以概括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余华长篇小说作品《文城》在叙事风格上显现出其一贯打破传统现实主义的特点,"文城"作为虚构的"余华世界"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补篇"的存在是余华浪漫叙事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余华在《文城》中对具有复杂性和难以解决的人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讨论角度和看法,这一镶嵌在传奇浪漫叙事中的人性思考也是他为读者留下的永恒命题.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成为一个特定的文化概念,被种种已有的历史叙事捆绑上了特定的含义.而新世纪以来,以20世纪的历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大量涌现,显示出一种新的历史想象的方式,也凸显了一种对传统国家历史的正体叙述进行"改写"的冲动,并代表了当前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4.
大卫·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共完成了十余部长篇小说、三个剧本、上千首诗歌以及大量的散文、游记、评论和中短篇小说,对西方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世纪初,当体现劳伦斯独特风格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5.
方方的最新长篇小说《软埋》讲述了在土改期间一段凄惨的死亡故事,方方用死亡叙事的笔法展示了小说中人物的三种死亡形态:自然死亡、无端祸事死亡和自杀。大量非理性状态下的特殊死亡形态进一步展示出人在内部、外部以及宿命上的生存困境,从而揭示了作者在死亡叙事背后真正的现实关怀,即对历史的"打捞"、对人的生存困境的突围以及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长篇小说的创作深受"史诗"品格的影响,其创新和发展受到一定的局限;而且"史诗"的评价标准,也影响到茅盾文学奖的评定标准.莫言的<檀香刑>以"戏说体"的构成方式,对历史叙事长篇进行了戏剧化演绎,突破了史诗的宏大叙事;对历史人物以戏说的描写笔触,关注历史人物的审丑评价,打破了史诗人物的英雄品格;在细节和语言方面,结合猫腔的唱腔和对细节的重彩浓墨的渲染,增加了舞台的气氛,使长篇小说的创作跨越戏剧和小说,构成了跨体写作的文学典范.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的美好允诺对全国人民具有一种强大的召唤与凝聚力量。这是一个需要英雄也是一个大量产生英雄的时代,塑造英雄形象成为"十七年文学"的宏大叙事。长篇小说《欧阳海之歌》通过讲述欧阳海成长的故事,塑造了社会主义社会时期的英雄。对长篇小说《欧阳海之歌》进行再解读,就是分析那个时期的作家"如何建构起这样的历史叙述,在建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冲突和调整",才最终完成了那个时代的英雄叙事。  相似文献   

8.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平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历史叙事策略,呈示"文革"政治意识形态下,生命个体的人性和生存状态及其悲剧,表达了作者对"本真历史"的深度拷问和忧患意识,以及对人之存在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9.
严歌苓的长篇小说,《扶桑》在历史叙事中引入女性视角,在独特的拼贴式叙事中探索了女性叙事重写历史的可能性。小说中女性视角下元叙事的叙事策略,也成为了女性努力确认自身身份的一种隐喻。作者在对叙事形式进行大胆探索的同时,又复归了经典叙事重视文本意义的传统。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长篇小说创作从题材、主题到叙事手法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文章通过探讨贾平凹最新长篇《山本》的叙事艺术,揭示了贾平凹民间立场的历史叙事的最新特色,并把贾平凹的这种历史叙事的创新置于中国当代乃至历史上的文学叙事视域中去考量,力求彰显贾平凹民间立场的历史叙事的价值和限度。  相似文献   

11.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以匠心的历史意识和叙事方式打开了中国作家书写历史题材的新思路。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在对“民族秘史”的认识与表现上存在着与《百年孤独》的趋同现象;在艺术视角、叙事情境和结构模式方面两部作品又呈现出各具千秋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2.
贾平凹的《带灯》是近期文坛反响热烈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题材构成上对不和谐生态的描摹,显示了作品的矛盾趋于紧张而尖锐,凸显了作家思想的深度感。人物性格书写上,其表现领域更加宽泛。女性主义思想的增加,使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富于独特的艺术魅力。加之创作风格上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文体特征,小说的文学艺术价值十分明显。同时,也对"短信叙事"等创作特征做出了学理的评析和审慎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历史”伦理叙事成为一种主导性创作趋向。王安忆在个人化、边缘性和日常经验性的叙事伦理理念之下建构起消弭历史能指深度和崇高美学风格的个人历史,彰显了迥异于历史叙事传统的叙事风格,体现了王安忆悲悯、宽容、理解、温婉的历史人丈情怀。  相似文献   

14.
严歌苓是海外华文女作家中较为夺目的一个,除了优秀的长篇小说的创作外,其在中短篇小说创作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叙事艺术的角度来考察其中短篇小说创作,场面叙事、历史叙事、意象叙事是其中最为显著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15.
民间叙述者是叙述民间社会的主体。《无风之树》、《檀香刑》、《丑行或浪漫》这三部长篇小说在民间叙述的相同目标下有各自的叙事特征。在构建和想象民间社会的过程中,小说不仅从语言风格上以方言写作为自觉,在进行民间叙述和叙事策略的选择上有着民间叙述者的确立和凸显,并通过第一人称叙事和叙事人称的转变完成对民间社会的想象和建构。  相似文献   

16.
英国当代小说家阿兰·霍林赫斯特的四部长篇小说皆涉及同性恋主题,他的第四部小说《美丽曲线》荣获2004年度曼·布克奖,文章通过对该小说的叙事学的解读,分析小说的叙事技巧和写作风格。正文侧重分析小说的时间和人物以及叙事视角,揭示小说独特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作家的现代敦煌文学叙事起自1970年代,产生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作品。新世纪前后,甘肃作家冯玉雷的敦煌系列长篇小说以人类性的宏阔视角对敦煌这个巨大的文化意象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解读与阐释,他对敦煌文化精神的探寻及其在叙事艺术上的探索与创新,实现了现代敦煌文学叙事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8.
李洱的长篇小说《花腔》考述了知识分子的“历史”,在对碎片般的历史的追述与审视中,他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叙述策略,打破了以往的说书传统,寻求多元话语的对话,激活并重建了小说与现实和历史的联系。在小说的讲述上,《花腔》打破了只有一个叙事主体的革命的叙事,采用了多元主体的伦理的叙事,展示出个人命运在历史中的无奈,对传统价值观念及个人生命的终极价值作出了尖锐的质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张炜的长篇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叙事模式:受难叙事和流浪叙事,前者通常讲述“我”的家族苦难历史,与《离骚》、《圣经》中的“失乐园”的叙述构成较为一致;后者则由“家族”流浪与他者流浪组成,往往表述作者对人类前途命运的严谨思索,体现其一贯的怀疑精神。其长篇小说打破了传统长篇小说的藩篱,追求情绪的诗意张扬,显示出张炜在长篇小说与诗之间寻求一个合适的契合点的尝试与努力。  相似文献   

20.
作品信息     
正张悦然推出长篇小说《茧》距上一本长篇小说《誓鸟》的出版已经过去十年,张悦然长篇小说《茧》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媒体和评论家的广泛关注。《茧》这部小说采用了双声部的叙事结构,通过主人公李佳栖和程恭各自的讲述,为读者讲述了两个家庭三代人之间的缠绕恩怨。小说将一桩发生在"文革"时期骇人听闻的罪案不断抽丝剥茧,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