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游族     
<正>漫游族,喜欢旅行,是为了沿途的一种风景,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不是为了旅行而旅行,而是为了游走的姿势。漫游族不会盲目追求大家都推崇的旅游胜地,一个无人踏及的小山村、一条古街、一座老城,都是他们漫游的目的地。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人的一生中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奋不顾身的勇气,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次不为勇气,只为那说走就走的旅行。青岛,麦迪。说走就走!虽然同是路痴!虽然这是第一次独自出行!旅行,在乎的不仅仅是目的地,还有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以及让自己有一个空旷静谧的思考空间。这世界上的许多风景,我想一个人去看看。一个人的旅行,随性自由,虽看上去有些无所事事,但也处处惊喜。一个人走一遭,或许能有更多美好的发现。  相似文献   

2.
吴颖  裴靖 《音乐世界》2007,(22):42-45
"我喜欢独自欣赏风景,也喜欢与人交谈。""我觉得人生就是一次旅行,但并非只有一次,在人生中有着许多的旅程。""旅行总是充满着希望。"带着这样的信念,橘庆太在今年年初坐上了前往意大利的飞机,一个陌生的城市,无人知晓的他,开始  相似文献   

3.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教师应该多读书,并让读书成为生活中重要的内容. 读书所得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那种内在的影响却是无价的.我喜欢读书,因为读书使我进步,使我学会思考.书读多了,读久了,我就能渐渐进入一个"豁然开朗"的境界,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李镇西、朱永新、余映潮……一个个都吸引着我,走进他们的专著,记下自己的感悟,指导自己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正>从师范毕业的那一天起,我就满怀激情,满载着自己的理想、信念,去从事我梦寐以求的事业。到今天,已经15年之多。回头望去,一幕幕让人激动的场景,一次次鲜花与掌声,一次次失败后的独自落泪……这些都激励着我,它让我更加坚强,更加喜欢这个职业,更加喜欢我可爱的孩子们。时值今日,我也可以自豪地说:"选择这个职业我无怨无悔。"它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它让我的人生充满魅力。  相似文献   

5.
很多人都以为,生活中最潇洒快意的事就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说走就走,像一只自由的蝴蝶,了无牵挂,无拘无束,自由而率性地奔向自己钟爱的芬芳之所。可是,有多少"说走就走的旅行"能够成行呢?"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很多时候,我们仅仅停留在"想"的阶段,真正来一场远行,恐怕要经过一番计划,需要深思熟虑。在远行之前,都会好好打算一下:工作要妥善安排,孩子要托人照顾,父母也要嘱  相似文献   

6.
教书与读书     
小引有人说,教师读书是职业的必须。这话说得真好。尤其是"必须"二字,更是说明"读书学习"应是教师的一种职业行为,是教师一定要做的事情。我很庆幸,在父亲的引导下,从小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如今买书读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回顾自己做教师之后的成长过程,我的教书生活其实一直与读书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7.
“仿写”     
正这是一节三年级的作文指导课《介绍我自己》。在指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时,年轻的女教师把自己的"下水作文"读给学生听。该文写得很有趣,大概意思是,我很喜欢读书,在家里,常常因为读书而忘记了其他。有时候,要不是妈妈提醒,或走过来拿走我的书,我还会忘记吃饭。有一天晚上,我看书看得入迷,妈妈给我端来红枣,我就一边看书一边随手拿起红枣吃。当我又一次伸手拿起桌上的"红枣"往嘴里送时,一咬,咦,怎么味道不对,而且咬不碎?我连忙把"红枣"从嘴里拿出来,一看:糟糕,我把橡皮擦当红枣放到嘴里了!  相似文献   

8.
<正>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就应该不断努力,超越自我,争做一名优秀教师,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追求理想,实现自我记得苏格拉底曾说过:"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就没有了人生的目标,我的理想和奋斗的目标就是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有了这个坚定的理想,就有了指路明灯,我的工作就有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读书让我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喜欢教师的职业,更喜欢读书。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冽,沁人心脾。苏霍姆  相似文献   

10.
<正>《遇见我的今生前世》作者:咼原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年:2013-3定价:35.00元内容简介:本书是潜意识大师高原在面临人生困境之时的一次心灵和身体的双重之旅——公司的破产、妻子的离弃,身体的疾病……在遇到事业的巨大挫折和人生的重大变故时,"我"曾一度迷失了方向。为了使自己的心灵得以解脱,"我"选择了旅行,从洛杉矶到印度,从孟买到中国西藏,从  相似文献   

11.
刘建军 《中国教师》2012,(18):61-62
<正>当代社会,教师中存在着不学习、不研究、不合作的现象。一些教师由于种种原因也变成了不喜欢读书的教师。在我看来,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除了爱教书外,还要爱读书,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周围的教师,使教师的读书习惯影响学生、影响校园、影响社会。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校园真正成为书香校园,让我们的民族真正成为爱读书的民族,让爱读书的习惯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下是我多年读书获得的几点深切体会:读书,让我品味美好人生一本好书,使人兴奋,使人乐此不疲,使人品而有味,读而神往,让人真正体会出读书的乐趣与奋进的力量,从中感悟书香魅力和体察美好人生。  相似文献   

12.
2007年7月,在北京市通州区龙旺庄中学,姜明娟开始了她的三年支教生涯。她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党史专业硕士,现担任该校初一历史教师。这是她作为北京市首批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支教。面对支教的选择,她说:"每一次选择,都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又一次起步的时候,我骄傲于前方充满激励和鼓舞的崇高职业。我相信,自己朝向的是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3.
<正>"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这是儿时父母对我们的教诲。也正是这句话,改变了无数寒门子弟的人生轨迹。然而,曾几何时,知识变成"无用论","读书人"成为贬义词。"百无一用"是书生?我们摸摸胸口、拍拍良心自问:读书真的没用吗?我是读书人,我为读书代言。当急功近利演变为全民心态,当"读书无用"成为一种社会声音,你问我读书有什么用?当恶俗与下流在社会蔓延,当审丑与审怪成为一种文化主流,你又问我读书有什么用?当无知与愚昧变成可爱,当显而  相似文献   

14.
<正>我挺喜欢这部片子,在这个被技术狂轰滥炸的年代,这样不依靠特技支持,单枪匹马靠温情和情感打动人的电影真是不多了。因为职业的关系,常常会采访到一些创业总裁。有一次我专访了多尔贝定制家居的董事长,在我问他的业余爱好时,他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并且相当赞同。他说,人生是一种体验,不是吃得好,穿得好,挣多少钱,冒多少险。当时我就使劲儿点头,因为我太赞同这句话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好像太专注于把某次旅行,某次恋爱,某次冒险,某次"难忘的经历"当作特殊的人生体验,而忘记了人生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一种体验。我们总是把旅行的短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2015,(25)
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据说人生怎么样都免不了有遗憾,因为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放弃. 但如果我们每一次选择,都能向着自己最想要的生活前进一小步,又如何? 我常觉得自己是个非常幸运的人.在我的人生中,完成了许多自己想要实现的小梦想,还结识了那么多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的朋友.  相似文献   

16.
筑书     
正我的灵魂经常离家出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过,想找它也很容易,它常去那个被我用书筑成的世界逛逛。我的读书方法很奇特,甚至有些灵异。大侦探福尔摩斯曾把人的大脑比作小阁楼,我却在我的"小阁楼"里建城。我开始用这个方法是在多年以前。那时,我总  相似文献   

17.
1999年,师大外语系毕业的我被分到省城一所中学教高中英语.坦率地说,我还是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的.虽说在大学期间我一直在舞文弄墨,也曾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作家、翻译,并时有作品见诸报端,不少同学都说我应该去宣传或外事部门工作,但我抱定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更主要的是对自己将要从事的教育工作,还是比较喜欢的,相信自己能当一名好教师.  相似文献   

18.
张兵 《山东教育》2011,(7):91-92
一直很喜欢读书。作了妈妈后,我的读书习惯开始潜移默化到儿子身上。我深信:认识第一个字,翻开第一本书,开始人生的第一次阅读,是孩子看向世界的第一扇窗口。我希望能为他打开一扇窗,让他呼吸到外面世界清新的空气,于是,我选择和儿子一起读书。  相似文献   

19.
一、兴趣:打开阅读之门1.教师做好榜样引导作用。支玉恒老师有一句话:"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勤勉培育勤勉,用爱心波动爱心。"它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要让学生喜爱阅读,善于阅读,教师自身首先必须进行大量阅读,除了读自己喜欢的书,还要读学生喜爱的书。一位爱读书、会读书的语文老师,当学生提出想了解的知识,感兴趣的话题,想解开的  相似文献   

20.
<正>已过而立之年,身旁许多同龄人渐有"成功人士"的范儿。以教师为职业的我,仍愿以"一介书生"自居。在教育教学技艺的探求道路上,我是一只后飞的笨鸟。直到工作五六年后,方才找到一点感觉,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在我还算是年轻的年岁里,喜欢阅读,也喜欢购书、藏书,只是读得太杂,属于好读书但不求甚解之徒。好在自己的求知欲未被"碎片化的狂潮"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