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传统的"以讲为主"的课堂结构的特点是重教轻学,重讲轻练,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其结果是束缚学生的思维能力,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已成为广大政治教师探讨、实践的课题之一。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来自己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谈几点心得体会。一、抓住一个"学"字,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努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把学生自学贯穿于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简单-还原"思维范式主导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呈现出"重局部,轻整体""重预设,轻生成""重控制,轻自组织"等特性,严重制约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复杂性范式为我们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复杂性的本真状态,从而在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过程及教学理念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复杂性进路。  相似文献   

3.
<正>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思想政治课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体验、重知识轻品行,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低,思想政治内容脱离实际,时效性不强。将开放式教学入引进思想政治课,开启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新局面。本文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评价手段诸方面探讨开放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一、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开放式教学思想首先要求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观念与角色。作为新课改的主要实施者、课程教学的直接操  相似文献   

4.
<正>【设计理念】"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随着我校"三学一教"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我们发现,现在的政治课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教学效果提起来了,学生开始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也在这种变化中感受着喜悦。高中思想政治是以社会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科,更注重教学过程中社会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更要求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知行合一。因此,要改变传统政治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知识  相似文献   

5.
<正>"互联网+"时代已然到来,"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均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作为教师,我们应探索"互联网+教学",借助互联网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目前,互联网已经深深地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之中。例如,通过网络下载教学所需的新闻、案例等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进行多样  相似文献   

6.
<正>课堂从教学开始,但课堂并不等于简单的教学。当前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应当跳出"教学"的拘囿,谋求课堂的生活化和德育性,探寻课堂的理性,涵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品读2016年高考政治试卷(试题),有两道关注"机器人"这一新生事物的试题(2016年高考海南政治卷第24题、2016年高考江苏政治卷第37题),引起了笔者对日常课堂教学的思索。一、课堂教学应结合新鲜案例,帮助学生关注真实世界卓越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离不开恰当的教学案例,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的选择路径主要有二:一是从典型的层面出发,寻找经典的案例素材。例如,在进行  相似文献   

7.
虽然新课程改革让思想政治课焕然一新,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过于追求表象,忽视课堂的时效性、时代性、知识性,违背教学规律的现象。要想让思想政治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化繁为简、求真务实、立德树人、向善向美,还学生一个"素颜"的政治课堂。  相似文献   

8.
<正>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的创设,直接关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师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努力践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积极创设与教学内容、学生生活相符的教学情境,增强课堂的实效性与趣味性,凸显课堂的活力与魅力。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把握好"真""情""思""趣"四个关键。一、创设情境要求真,努力靠近学生生活杜威认为教育的源泉和动力是生活,教育应该回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等五方面的要求。所谓思维要新,就是注重创新教学形式,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激发其探究新知的兴趣。笔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要求,尝试选取合适的教学主题,融合STEAM教育理念,从历史人文、科学技术、工程制作、艺术欣赏等维度,将思想政治教学"小课堂"和社  相似文献   

10.
伴随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正尝试以教学比赛为抓手,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筑牢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革命"。毋庸置疑,教学比赛在探索"金课"、培育名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亦不可否认,当前比赛也出现了"重形式而轻内容""重表演而轻教学"等危险。基于此,从教学比赛的评判标准入手,通过对困境原因的分析,尝试提出通过重塑"内容为王"的评价标准,提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深度、广度与温度,从而让教学比赛与"课堂革命"互为表里、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11.
<正>一、新课改下以教学案例探究思想政治趣味课堂的必要性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人文科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新课程倡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虽比传统思想政治课堂的结构更优化、更合理。但是,在实际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有些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对自己准确地定位,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却轻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把重"过程"与重"形式"混淆了,出现了情境材料"丰富多彩、眼花缭乱",提问对话形式化,合作讨论哗众取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是很难有效地汲取知识的。”如何让思想政治课这门理论性、知识性和现实性相对较强的学科教学鲜活起来、充满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愉悦、积极的学习情绪和状态,是我们每位政治教师应积极进行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那么,应如何使思想政治课教学鲜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被看成"高、大、空"的政治口号,往往将思想政治课当作一门知识课,很多家长、学生乃至一部分教师都认为政治课的教学仅仅是背背而已.犯了"一背就灵"的错误.忽视了它自身的时代性和目的性,思想政治课教学成了枯燥无味、令人生厌的灌输式说教,结果带来了教学中重知识轻生活、重认知轻情感等倾向.  相似文献   

14.
怎样让"枯燥"的政治课"鲜活"起来呢?怎样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呢?怎样真正体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呢?怎样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更给力,这就需要激活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使课堂鲜活起来,让学生生动起来。新课标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为  相似文献   

15.
<正>一直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都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其实,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版式设计新颖、内容图文并茂,并且探究活动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如果教师能进行精心设计和深入挖掘,一定会让思想政治课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和光彩。如何通过挖掘教材的价值和资源,追求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真善美"?笔者在《政治生活》"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这一框的教学中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一、做好教学设计,创设真实的课堂情境在教学活动中,政治教师要围绕三维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课教学以教学过程"五要素说"分析而论,包括"政治教师""学生""政治教材""教学手段""师生的道德心理氛围"五大要素.教学过程的"五要素说"虽然不是最为科学的教学论观点,但它所揭示的教学同师生的道德心理相关理论是难能可贵的.纵观当今思想政治课教学,不难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即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成败、效益高低、价值的大小虽受制于各种原因,但它同教学师生的心理状态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师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成功,获得高效益,索得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在传统的政治课中,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一堂课,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教师总怕浪费了时间,讲不完课,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显然接近于零,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在必须改革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认为,政治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  相似文献   

18.
正观当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师"重预设、轻生成""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行为似已司空见惯,在尊重、捕捉、引导、剖析、发展学生思维等方面,教师做得远远不够却习以为常,这些现象引人深思。本文,笔者借两则案例谈如何捕捉、挖掘学生思维闪光点,如何唤醒课堂未曾预约的精彩。一、案例案例1:教师甲执教的一节试卷讲评课的片段。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温州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实施"导学纲要"、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变革逐步推进。经过深化课程改革和实施课堂变革,我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正在发生着改变。先看一位教师实施课堂变革后的事例。2013年11月初,温州市高中思想政治课"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变革"第一次研讨活动在永嘉县上塘中学举行,金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微时代"。要顺应"微"时代更新观念,注重"微处"教学设计,"微处"入手提炼观点认知,"微处"潜移默化升华价值,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升级,以求从"微视角"以轻搏重,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