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以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过程为主,逐步拓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活动提供可行性的条件。引导学生在体验和分析知道的社会生活情境中领悟基本概念、原理,知识和情感价值,从而使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认知社会现实,并作出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判断。本文依据新课标实施的基本要求,力图探索和实践如何将思想品德的课本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社会认知行为,使书面的说教转化为学生的社会化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江总书记曾说过:"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最重要。"小学思想品德课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学科课程,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品德知识和规范要求,懂得道德思维方式方法,更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规范行为,即学会做人,最终实现教育的本质,即促进人的社会化,将自然人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好的方法将为人们展开更广阔的图景,使人们认识更  相似文献   

3.
李莉 《文教资料》2010,(28):194-195
社会化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分析.社会化即指个体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了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参与适应社会活动.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在思想政治过程中促进学生社会化成长不仅有助于学生内化社会行为规范,确定人生目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成长。  相似文献   

4.
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化过程是指人学习知识技能,增强体质,适应社会习俗,形成个性品质,具备履行一定社会角色行为能力的长期、缓慢、复杂的发展过程。人的自然属性乃天生造就,人的社会属性是社会化的结果。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不具备社会属性,还不能成为真正的人。实现人的社会化,从个体角度说,必须学习做人的本领;从社会角度说,必须教会每个儿童具备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学习和教育是人类社会化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5.
温敏 《甘肃教育》2014,(21):62-62
正思想品德课社会化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与组织下学生以自己的社会生活经历为基础,积极探究,自主参与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结合促进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发展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如果学生缺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意识和能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就得不到充分发挥,就会制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关键在于:让思想品德课课堂与社会生  相似文献   

6.
钱巧忠 《文教资料》2006,(29):49-50
思想品德教师如何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重构一个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需要从四个方面做起。①解读新课程的教学目标;②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③注意新教材教学过程中的几点;④工作方式从孤立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7.
王汝林 《甘肃教育》2008,(13):19-19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是通过体验事物和反思自身的经验来构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的。较之以往,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更加注重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认知出发,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坚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社会。  相似文献   

8.
案例片断:请三位同学暂时失去光明!然后,让班级里的学生上来,让蒙眼的学生摸,最后,猜猜是哪位学生。在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想想他们的难处》这一课中,我以蒙眼摸人猜同学的游戏导入。学生对此倍感兴趣,应征者纷纷举手。用红领巾严严实实地蒙住了一个体验者的眼睛,再请另一学生上来,让前者摸人猜之。没想到,  相似文献   

9.
正儿童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感悟。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参与其中,从原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在课程中进行整合,使学生有一个学习、吸纳、提升的过程,使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他们的生活。那么如何使思想品德课生活化呢?一、源自生活,选取真实生动的事例教师在选取事例时,应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  相似文献   

10.
当代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受到现实场域和虚拟信息化场域的双重影响,虚拟的社会信息接触引发学生“社会孤立”,网络信息动态化造成学生社会理解的错觉,虚拟社会化为学生真实社会化制造了障碍。虚拟社会化和真实社会化对学生社会性成长缺一不可,培养学生的社会性要认清两者的不同位置和功能,以现实场域的亲社会行为促进学生对他人福祉的关心和社会支持的获得,防止学生主观认知和客观意义相互分离;以虚拟信息化场域来增进学生对公共化、开放性的和宏观性的社会空间的涉猎,提升学生媒介素养和社会理解的知识理性,通过平衡虚拟社会化和真实社会化的主次关系,推动学生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其课程标准要求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强化课堂育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在课堂上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和发展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使思想品德课堂回归到课程的本质要求上来。  相似文献   

12.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中特别强调:思想品德教学必须“加强针对性,讲求实效”。这里的针对性,主要是指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年级特点;针对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实际;针对社会各种思潮对学生的影响。所谓讲求实效,是指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道德知识去指导自己的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一、用身边的实事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认识在品德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具备深刻的道德认识,才能知道为何行动、怎样行动,并把道德行为坚持下去。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  相似文献   

13.
开放式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主动发展、勇于创新为目标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着眼于学生道德主体的培养、身心潜能的开发,立足于人格的塑造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在教学内容上,变单纯的道德知识传授为道德主体的培养,全面关注“人”的发展,把培养“健康的人”“社会的人”“高尚的人”作为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内容;在  相似文献   

14.
初中思想课实施问题教学,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不但处于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处于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过程。问题式教学改变了教师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积极探索精神的培养,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梁丽 《新疆教育》2013,(10):68-69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作为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思想品德课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因而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思想品德课教学走向素质教育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会",更要培养学生"会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仅是终身教育的要求,而且从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来看,只有学会学习的人,才能真正具有一种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的能力,不会学习就成不了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已是新世纪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是生存发展和接受未来挑战的需要,教会学生会学是现代化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1.组织成员的社会化的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涵
  社会化是指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于人的始终的过程。组织社会化是指组织成员为了适应所在组织的价值体系、组织目标和行为规范而调整自己态度和行为的学习过程。组织成员社会化的内容包括培养职业能力、教导文化功能、形成文化认同和感受内部影响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谢朝敬 《考试周刊》2012,(33):123-123
诚信教育是初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学生的诚信教育对处在品德可塑期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本文联系当前社会现实,强调在初中生中大力开展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并介绍加强诚信教育的一些做法。一、对学生加强诚信教育是时代的要求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企业之间、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要把人真正当人,确立以人为目的的教育.只有这种教育,才能使人的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张扬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人本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强调师生之间人格平等;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强调确立师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从而以知识为载体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发掘学生的潜能,并具有健康人格和个性以及创新精神.依据人本教育的内涵,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在实施人本教育过程中我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