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2.
常永定 《新疆教育》2012,(19):12-12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情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成为联系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和实现由知到行转化的内部条件,是品德内化过程中强大的动力和催化剂。因此,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积极启发学生,将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参与注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对促进学生的品德内化,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曹雯 《生活教育》2011,(6):76-78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应当以学生自主性发挥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实现其主动发展的目标。为此品德和社会课要积极创设多样化的"自主活动",破除教学枯燥说教  相似文献   

5.
思想品德课在学校德育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和使命,服务于学生的德性成长。思想品德课教师应明确学科教学的目标定位,促进学生主体德性的自主建构;遵循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探寻科学的教学路径;明确课程价值,激活主体向上、向善、向美的冲动,使学生在今后能够自主面对道德困惑。  相似文献   

6.
德育工作是现代素质教育的灵魂 ,它关系到民族的振兴 ,国家的兴旺。作为小学德育教学主阵地的思想品德课 ,如何适应当前课堂教育改革的形势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是亟待我们共同研究的命题。  一、构建活动化教学模式 ,确立学生德育主体地位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化”是指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 ,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索、主动操作、自主活动为特征 ,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观念。“活动化教学”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以全面提高学…  相似文献   

7.
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以教材为载体,以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为依托,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自主参与、自我体验、相互合作,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健全人格的过程。一、体验式教学策略的特点与基本环节体验式教学把学习的主题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  相似文献   

8.
小学品德课程是由1—2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和3—6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组成的。《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新课程和原来的《思想品德》、《社会》课在教学的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为此,我们在品德课程的教学改革中,紧扣“通过生活、学习生活”这一课程的显著特点,在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新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情感教学是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积极化的过程。热爱学生必须让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和感悟,才能内化为学生发展的品德要求和自主选择。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依赖情感的力量,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把知识教学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在思想品德课中注重情感教育,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陈敬芝 《新疆教育》2013,(1):128-128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如何在思品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结合教学实践,本人体会是较深的。一、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住问题一个一个地问,从不放手,提出问  相似文献   

12.
金霞 《成才之路》2012,(33):94-95
在不少学生心目中,初中思想品德课比较"闷":教师课堂上滔滔不绝,道理一大套,理论一大堆,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我认为思想品德课堂有时也不妨"变变脸",换一种教学形式,或许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把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形式迁移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自主探究、自我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加速道德知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应以育人为本,以德为先。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灌输、训教式”教学,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参与思品课的学习过程,让其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激发学生道德情感,指导学生道德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4.
1.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前准备活动、课后延伸教育活动,只有使学生积极投入教学全过程,成为受教育的主体,才能使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使品德心理内化成为可能。2.让学生自主评价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做初步的分析、推理判断和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来提高道德判断和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对自己的约束力。例:讲谦让一课,通过感知教材,明理,小学生对谦让有了一定的认识,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别人又是怎样做的,分…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创新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全面推动创新发展已经是不可逆的趋势。而小学品德课作为学校品质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品德教师更应该在德育过程中注重创新教学。小学品德课的创新教学需要从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式创新以及教学手段创新三个方面入手,从各方各面丰富学生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素养,为国家提供创新型人才和素质人才,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顺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如今,人们对小学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品德课程是小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小学品德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这就体现了小学品德教学的多维意义。但是,从小学品德教学现状可以看出,小学品德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无法体现出小学品德教学的多维意义,教师必须详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7.
陈振伟 《考试周刊》2012,(57):120-120
《品德与社会》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它表明了课程的方向性和人文性。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要渠道,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生课前资料搜集是品德课堂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资料搜集,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生活、接触社会的过程,更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关注和研究品德课前调查搜集的策略,是对品德教学有效的客观保障。"四驱助力",实现了品德课前准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需要教师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从中学习知识,从而逐渐对教学内容产生学习兴趣,进行理解、接受,最终将知识内化成信息、意志以及荣辱观、价值观。主要探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联系生活实际打造品德高效课堂,旨在促进小学品德课教学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是当前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研究中的热门话题。研究品德生活化数学的特点,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品德生活化教学的进程。由于“品德生活化”遵循的是儿童品德与生活这种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性,所以,品德生活化教学的特点,也应该是儿童生活的特点与品德教学的特点的内在统一。在教学研究中.我们把真实性与仿造性、童趣性与教育性、自悟性与启发性、愉悦性与烦恼性的统一,视为小学品德生活化敦学最为显著的特征。下面,是我们教学研究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