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项羽,这一司马迁着力刻画的英雄,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悲剧人物。人们为他悲,为他泣,是因为一代英雄终究不是帝王,可项羽不同于刘邦,他为自己编织的是一场"英雄梦",而历史却让他同时承担起"帝王梦"。可以说,项羽的复杂性格始终交织着两种梦想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2.
<正>《陈涉世家》里,陈胜是一个平民子弟,但他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因而司马迁将他载入世家。可见《史记》,不以身份成败论英雄,它不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人学。项羽,兵败自刎,司马迁却将他列入了《本纪》,享有帝王的尊荣。这是因为司马迁爱英雄惜英雄,同时在项羽的身上更投射着自己的生死观。司马迁的《史记》里,描写过很多人的死。例如黄帝轩辕,是古华夏部落  相似文献   

3.
项羽(公元前232年至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贵族后裔,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他是我国传统的"成者为王败为寇"一元评价理论中"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英雄",是唯一没有帝王身份而入编司马迁<史记·本纪>的"帝王".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将项羽的英雄品格定格于主流历史话语系统中,并非出于个人臆断。从文化层面来看,司马迁完成对项羽的英雄化塑造,是源于史家精神的英雄主义人格特征,楚文化的熏染及对侠义精神的自觉继承。  相似文献   

5.
程建榆 《考试周刊》2012,(10):25-26
司马迁著《史纪》,为了达到历史的真实性与艺术的形象性的统一,在写作方法上采用了互见法、跳跃法、分类法等。《项羽本纪》的主题是:项羽是英雄。因此,作者在《鸿门宴》中处处表现其英雄行为,这正符合教育目的,面面俱到的写作方法是不符合司马迁的写作特点的,也是目前中学生写文章的主要缺点。  相似文献   

6.
悲剧英雄项羽,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方面是残暴,本文主要分析了项羽的残暴是被司马迁给夸大了。  相似文献   

7.
陈涛 《职教论坛》2003,(18):60-60
教育部规划五年制高职教材《实用语文》第一册《垓下之围》一文,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司马迁在该文中不以成败论英雄,抓住了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生死攸关的场面,展现了一代枭雄项羽的鲜明个性和英雄品格。在讲授本文时,如何使学生对这位末路英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对项羽的自刎如何去评说?是教师应重点解决的问题。而文章留给读者的最大疑问是项羽为何放弃逃生机会选择自杀?“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作为军事家,他应该不会不明白。本文我们将围绕这一问题作一探讨,以便再来重新认识一下项羽这位历史人物。项羽是一位…  相似文献   

8.
《史记·项羽本纪》是司马迁重点渲染、描写的篇章。其重点描述了三大战役: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巨鹿之战项羽勇冠三军,成为天下注目的英雄;鸿门宴上项羽错失良机,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垓下之围则留下了一个末路英雄的悲怆。司马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通过这三大战役对项羽的经历、性格和心理做了精彩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一个气盖一世、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虽说项羽最终归于失败,但展现给人们的项羽却是一个感情丰富、重情重义的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9.
项羽是秦汉之际十分重要的人物.毛泽东同志曾把项羽看作农民起义的领袖,这与司马迁将他看作反抗暴秦的英雄一样.司马迁的态度是一种尊重历史事实的态度.不过,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他还不可能对项羽的功过以及失败的原因给予全面的评价.   项羽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主要突出他歼灭秦军的主力;后期主要突出他因政治措施不当而失去群众的拥护,以致步步走向失败.今天,我们应该从司马迁的观点中得到启发,采取科学的态度,重论项羽,对项羽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功过给予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 本课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以他精彩的笔墨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失败英雄"项羽的生动形象,使其成为历代相传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11.
《项羽之死》是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篇课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中“本纪”是专门为皇帝立传的,而项羽作为一个失败者却名列其中,可见,在司马迁心目中,项羽虽然兵败自刎,但仍是一位可敬可叹的英雄。  相似文献   

12.
在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疏通文意和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评价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充分展开与项羽和司马迁的心灵对话,深入探究性格与命运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真正走进《鸿门宴》,真正把握项羽这一"悲剧英雄"的伟大形象,深切体会司马迁寄寓项羽的复杂感情和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13.
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成功的悲剧英雄。《项羽之死》生动地记述了项羽生命最后阶段的三个场景,是司马迁极着力、极得意的文字,也最能体现英雄之死的悲剧意蕴和文化价值。项羽"欲渡"而又"拒渡"的矛盾心理和行为,是探究项羽之死悲剧意蕴的关键点。"垓下悲歌"中最为著名、也最具悲剧感的是"霸王别姬"一幕。项羽"歌数阕","泣数行下","奈何"既见自负又不甘的悲怆,也有英雄末路的无奈、无助。正如清人吴见思《史记论文》所评"一腔愤怒,万种低回,地厚天高,脱身无所,写  相似文献   

14.
《项羽本纪》和《李将军列传》是《史记》中最精彩、最炫丽的篇章,司马迁对项羽和李广这两个悲剧英雄倾注了浓浓的爱意,是什么让司马迁如此偏爱这两个人物?本文分别从他们绝世的奇才、缺陷的性格、不幸的人生三个角度分析了这些悲情英雄身上的共同特质,诠释了他们之间惺惺相惜的英雄情结。  相似文献   

15.
论项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项羽是历史上一位悲剧英雄人物。项羽灭秦,建立了盖世奇功,楚汉相争,有一范增不能用;最后乌江自刎,英雄落幕。司马迁在《史记》中精心撰写了一篇伟大的传记《项羽本纪》,集中笔墨刻画项羽的英雄形象,而于叙事之中揭示他失败的原因,真实地再现了项羽这一历史人物和秦汉之际的历史事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在《史纪.项羽本纪》中塑造了项羽这样一个悲情的英雄形象,其中掺杂了司马迁自身的悲剧意识,然而在可悲可叹的项羽身上,又有一种无法释怀的"江东情结"。结合司马迁自身和其笔下的项羽形象,探析项羽身上体现出的"江东情结"的涵义,探索司马迁悲剧意识与项羽"江东情结"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论项羽     
项羽是历史上一位悲剧英雄人物.项羽灭秦,建立了盖世奇功,楚汉相争,有一范增不能用;最后乌江自刎,英雄落幕.司马迁在<史记>中精心撰写了一篇伟大的传记<项羽本纪>,集中笔墨刻画项羽的英雄形象,而于叙事之中揭示他失败的原因,真实地再现了项羽这一历史人物和秦汉之际的历史事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如何写项羽,感动读者两千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记》是一部历史性与文学性、客观真实性与主观抒情性相统一的宏篇巨著。《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文学色彩最浓厚的篇章,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最豪迈的悲剧英雄。其不朽功勋在于巨鹿之战大破秦军主力,最终导致秦王朝覆灭。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通过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和乌江自刎等事件对项羽性格、心理和气概做了精采的描写,使项羽形象真实、生动、丰满。  相似文献   

19.
对于司马迁全力打造的项羽的典型形象,可以从典故运用的艺术价值取向,再现项羽军事巨人、政治侏儒、悲剧英雄传奇的一生,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  相似文献   

20.
《史记》中本纪所记载的主要对象是帝王,项羽未完成帝业,为何也列入本纪呢?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他认为在灭秦的历史中,项羽实际上起了支配政局的作用,所以把他列入本纪,且置于《高祖本纪》之前。《史记》中的《项羽本纪》,是《史记》人物传记中写得最富文学色彩的篇章之一。全文描述了项羽的英勇善战,歌颂了他在推翻暴秦统治战争中的功绩,也指出了他凭一己私智,用武力征服天下,终于失败的过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