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有家 《现代语文》2006,(10):88-89
所谓方言,就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按通俗说法,就是那些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以地区、族群等划分的"小众化"语言.我国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和客家方言七大方言区,七大方言区内又有很多子方言区.  相似文献   

2.
Dialect想说方言不容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地方方言分为7大类: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这7大类方言的分支,更是数不胜数。方言是国家语言艺术的瑰宝,是各民族的特色,可是,现在会说方言的中学生却越来越少了!这究竟是为哪般?  相似文献   

3.
方言是一种语言变体,四川话是在西南地区有很大影响的地区方言,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语音、词汇、语法等都具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其中语音方面尤其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河南固始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原官话区。固始方言主要体现了北方方言的特征,但也有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本文通过分析"俏巴"一词的词义、语法特征、语义选择等来举例说明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5.
青海方言中的程度副词“糊涂”靳玉兰汉语青海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西北方言的一支。从现状看,青海是一个拥有汉、藏、回、土、蒙古、撒拉等六个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省份,而历史上少数民族活动一直占主导地位。因此各民族之间文化上的相互影响、语言上的互相交融是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6.
现代镇江的方言自公元4世纪开始因移民的不断植入,而从吴方言演变为北方方言;又因为地理和经济的原因,在镇江一线形成吴方言与江淮方言的过渡带。在过渡带呈现出一系列相应的语言特征,其发展趋势是江淮方言成分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7.
原徽州6县存在6种相互不能通用的方言,形成原因是古代北方多次移民带来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北方方言与徽州土著的方言相互渗透、掺和的结果。而"双语现象"与《乡音》韵书是使多种方言得以保持稳定的重要因素。几十种《乡音》韵书手抄本的面世,为徽州方言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8.
贵州剑河方言归属汉语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其特色词语的来源主要有:传承古代通语或古代方言的词、借自少数民族语言的借词、创新方言词等三类。这些词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在不同地域发展的渐变与不平衡性规律,也体现了社会变迁、民族接触对语言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通过网络语料和基于重庆城市人群的社会问卷调查以及相关的量化分析探讨了北方方言流行语"二"这一语言现象。文章指出流行语"二"正处于从地域方言到社会方言变化进程中,与传统意义的数词"二"在词类和语义上都存在着差异,且在语言层面和使用层面表现出特殊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的语言,从有无声调的角度看,大概可分为两大类:声调语言与非声调语言。各方言声调的对立特征比较多样,汉语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的声调特点有许多明显区别,而且反映在声调的类型及声调系统内部关系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论唐山方言的形成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山方言是我国北方方言的重要支脉,它以语音平重、调门坦直、词语诙谐为特征,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近年来,许多作品因使用唐山方言而增加了不少艺术魅力.研究唐山方言的形成及其特点,更好地发挥方言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是每个语言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无为县地处皖中,南濒长江,北依巢湖,无为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次方言--江淮官话,此方言中有一个虚词"吱"较为特别,它同时具有动态助词(表持续和完成)、语气助词、结构助词等多类用法.  相似文献   

13.
赣州城区方言属于北方方言,是一个被客家话包围的方言孤岛区。赣州城区人尤其是老一辈人,经常使用以"嘎"开头的句子,如"嘎怎么办哦?"。本文从语义、语用和语法的角度,探析"嘎"在赣州城区方言中的具体用法。  相似文献   

14.
一、山东方言的分区问题 山东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一个次方言,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是现代山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山东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从古代山东地区的汉语方言发展而来的,是古老的齐鲁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山东一直是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山东的语言对于整个汉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词语的重叠是汉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构形形态变化,是汉语区别于印欧系语言的显著特点之一,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光山方言是北方方言的一种地域方言.本文主要以光山方言词语的重叠为具体材料,探索其词语重叠的类别、方式和表达的语法意义,提供了汉语词语重叠的一些感性材料,同时也期望对汉语语法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6.
晋语是目前唯一保留入声的北方方言,入声也是晋语区别于其他北方方言的最显著特征。随着普通话的影响日益扩大和深入,晋语入声的特点在各个晋语方言中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入声特征日渐消失。然而,传统的方言研究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晋语的研究需要,试提出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角度出发,结合语言变异的变项规则分析法探讨晋语入声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汉语语法中,一个突出特征是语序和虚词对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作用。助词的使用是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突出特征,毕节方言属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发音接近四川、云南、湖北方言发音,与普通话相比,毕节方言体貌范畴有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首先对云南方言的单字发音特点做了分析,然后在优选论框架内,对两字组轻声变调情况做了分析研究,通过7个制约条件的交互作用,对候选项进行综合评估,得到的结论是云南方言不仅具有北方方言语言特征,还具有自身地域语言的语音特征。结果表明,优选论可以对云南方言轻声连读变调形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庐山行政区方言处于中国北方方言和赣方言的临界点,其语音系统一部分具有赣方言的特点,一部分具有北方方言的特点,还产生了两大方言特点混合的特殊方言。庐山方言可划分四个片区,可以姑塘镇话作为代表方言。  相似文献   

20.
西华方言是北方方言中的一种次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中的漯项片。西华方言中有一些时间副词是普通话所没有的,如:"将"、"将将儿"、"成天"、"见天"、"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