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洪文军 《军事记者》2006,(11):57-58
“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鹄的”,这是邹韬奋在办刊实践中形成的新闻思想。他悉心经营“读者信箱”栏目,生动体现了竭诚服务读者的思想。“做编辑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看读者的来信”80年前,也就是1926年的10月间,邹韬奋接办主编《生活》周刊后,就开辟了“读者信箱”专栏。他在后来主办的另外5个刊物和1个报纸,都保持了这一栏目或设立类似栏目。邹韬奋在报刊实践中,一贯很重视“读者信箱”栏目,热心为读者解答生活、恋爱、婚姻以及求学、择业等方面的疑难问题,赢得越来越多读者的信任和好评。虽然“读者信箱”稿件刊发在报尾位置或…  相似文献   

2.
说起报纸为读者服务,就不能不想到新闻界的老前辈邹韬奋和他所办的《生活》周刊。韬奋从事报刊活动具有优良的工作作风,最突出的一点是密切联系读者,热心为读者服务,他曾说:“尽自己的心力,替读者解决或商讨种种问题,把读者的事看成自己的事,与读者的悲欢离合,甜酸苦辣打成一片。”党报更应发扬这种精神,密切联系读者,热心为读者服务。为读者服务是党报的重要任务在有些新闻工作者的心目中,对于象《服务窗》、《读者问答》等为读者服务的栏目,往往认为“版面小,稿件零碎,  相似文献   

3.
胡愈之先生曾赞叹一个人:“他不是什么大作家,可是他的作品得到非常广大的读者,他不是政治家,而他有广大的群众拥护,他不是学者,可是他在中国大众文化运动上有极重要的位置.”这里的“他”指的就是邹韬奋.从1926年接手《生活》周刊到1944年病逝,邹韬奋的新闻生涯总共不到20年,然而他却拥有百万读者,几千人参加他的追悼会.这些都是因为他始终秉持着“群众工作和编辑工作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广大读者是‘事业的基础’,而为读者服务则是事业发展的‘酵母”的读者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4.
王星 《青年记者》2006,(4):46-46
办报纸如同做饭,“口味”好不好很重要,个中原因不用多说,一句话:“饭”不合读者“胃口”,报纸生存就有危机。都市类报纸有做“农家饭”的,但都不是“主业”。我今天说的做“农家饭”,主要是针对那些农字类报纸。现在虽然是信息爆炸时代,但在广大农村,不少地方依然存在信息的“  相似文献   

5.
安徽青年报自1979年复刊以来,一直强调把报纸办到青年读者的心坎上,使报纸办得有青年特点。报纸复刊后,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青年中有很多事情和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解决,如果我们不闻不问,就会辜负他们的期望。因此,我们在社内开展了学习邹韬奋、热心为读者服务的活动。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只要我们关心青年,积极为他们服务,他们就会把我们当成知心朋友。于是,我们在1980年8月成立了张婉卿(即皖青——安徽青年的谐音)顾问处,  相似文献   

6.
中国记协将于今年秋季举办首届“韬奋新闻奖”评选。这个以邹韬奋命名的新闻奖,奖励对象为新闻编辑和通联工作者。逝世于1944年的邹韬奋,是我国二三十年代新闻出版界最热忱、最勤奋、最务实、最具有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楷模,周恩来曾两度评价他:“在他的笔底,培育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他的名字将永远是引导中国人民前进的旗帜”。韬奋在新闻出版工作实践中,勤勤恳恳做编辑工作,并且同广大读者息息相通,成为读者的知心朋友。设置“韬奋新闻奖”的目的,就在于表彰和奖励新闻战线上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真诚为读者办事的编辑和通联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报业竞争的需要,地市一级党报常常要对报纸送行改版。无锡日报这几年改版取得了成功,报纸受到读者欢迎,发行量稳步上升,尤其是自费订阅量上涨幅度更大。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报纸附加值——广告的快速增长。无锡日报的改版思路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即“大报品位,大众口味”。一、既要有大报品位,又要合大众口味。所谓品位,是指一张报纸的格调、特色、文化内涵和所达到的思想层面。主要表现在外部和内在两个方面。前者包括版式、标题字体大小的选择和点线、板块的安排及图片的运用等;后者包括内容、栏目设置、新闻报道的题材选择、…  相似文献   

8.
一则好标题,不仅能够增强新闻本身的可读性和感染力,还能延长读者在报纸版面上的“停留”时间,因此,报纸的标题成了帮助读者选择新闻信息的重要向导。那么,“读题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标题,怎样才能使新闻标题以最快的速度吸引读者的眼球,让其产生阅读兴趣和购买欲望呢?笔者认为,作为版面第一视觉元素亮相的标题,既要有与众不同的“标新”,又要有适合读者口味的阅读“韵味”。具体来讲,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我在资料室工作,经常读报,尤其爱读报纸的补白,也十分乐意为报纸写一些补白文章。纵观全国各地的报纸,新民晚报的补白最多,内容也比较丰富,古今中外、名人轶事、文体艺术、生活趣闻、情操礼仪等,无所不包,似可称为“报纸补白之首”。所谓“补白”,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即:“报刊上填补空白的短文”。为什么报纸需要补白,办报人乐于用它来调剂版面?我想,首先是报纸配上与新闻有关的补白,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新闻的来龙去脉,扩大读者的视野;其次,补白能使读者在读报困乏时,换换“口味”,调剂精神。一篇集  相似文献   

10.
大报品位大众口味——兼谈地市党报如何把握受众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贵方 《新闻界》2000,(4):42-42,46
为适应报业竞争的需要 ,地市党报在每年末 ,都要对报纸进行改版 ,通过对版面内容和形式的调整来不断提高报纸质量 ,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改版的基础和本源是受众市场。无锡日报这几年改版取得了成功 ,报纸受到读者欢迎 ,发行量稳步上升 ,尤其是自费订阅量上涨幅度更大。无锡日报的改版理念和思路可用八个字来概括 ,即“大报品位 ,大众口味”。一、靠大报品位升华新闻作品用大众口味把握受众市场。任何报纸都有品位 ,党报也不例外。一张报纸的品位是办报人思想水平、业务素质综合体现。不同层次的读者有不同的口味。受众是…  相似文献   

11.
于双利 《新闻知识》2004,(4):54-54,51
强化报纸的服务功能,是提高报纸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读者出钱订报,买报。有充分的选择权利,而报纸则处在被选择的地位。充分满足读者需要发挥其服务功能,是“三贴近”在新闻媒体的具体体现。适应读者,就是适应市场。对读者细分化,凭着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去选择服务报道内容,像自助餐  相似文献   

12.
在中外新闻史上,许多著名报人在办报实践中,自觉地充当社会公仆,“真诚地和人民群众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他们全心全意地为读者服务,尽心竭力地为人民群众分忧解愁,在读者群众中很有口碑。 著名报人邹韬奋热爱读者,尽心竭力为读者大众服务,使他所办的《生活》杂志形成了独特的优良传统——“服务精神”。韬奋从接办《生活》起就强调要为读者“竭我智能,尽忠代谋”。1930年9月,生活周刊社设立“书报代办部”。开始只是为读者代购书报,后来发展到为读者代购物品,找律师,请医生等各种服务项目,不取分文报酬。 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韬奋增辟了“读者信箱”专栏,无限热诚地为读者答疑释难,分忧解愁,“信箱”的内容,包括青年男女的婚姻、恋爱、家庭,职业、教育等,以后又涉及到社会政治问题。韬奋“把读者的事情看作自己的事,与读者的悲欢离合、甜酸苦辣打成一片”。他答复的热情“不逊于写情书”,一点也不肯马虎。他每年收到的读者来信总在两三万封以上,以后到1932年间,  相似文献   

13.
报纸的生命力在于读者拥有量的最大化。报纸办得好不好,很重要的一条是看读者满意不满意,这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办报方针的重要体现。而读者对报纸的满意度,往往取决于服务读者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服务性越强,报纸与读者的联系就越紧密,报纸的影响力也就越大。在西方新闻界,服务性新闻历来受到重视。1917年普利策新闻奖刚创设时,只有两个奖项,即“公众服务成绩优异奖”和“新闻奖”,后来增加到14个奖项,但“公众服务成绩优异奖”仍居首位。在我国,服务性报道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加强和拓宽…  相似文献   

14.
邹韬奋在短暂的一生中,与周恩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崇敬周恩来,依赖周恩来,生命垂危之际仍呼唤着“周恩来!”周恩来也了解邹韬奋,敬重邹韬奋,给予了邹韬奋高度的评价——“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准确定位是办好栏目的前提为什么有的读者喜欢看这种报纸,而有的读者却喜欢看另一种报纸我想,受读者青睐的报纸,除了好的标题、好的文章、好的版式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报纸的定位问题,即你这张报纸是办给什么人看的,它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哪些人我们必须首先具有这种定好位置的意识,才能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及其不同的阅读口味,设置出一些好的栏目去吸引读者、去占有市场。《语文报·初中版》是一份面向全国广大初中生,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的专业性较强的学习辅导类报纸。多年来,它一直紧紧围绕着“读”“写”“说”“想”“练”“…  相似文献   

16.
今年7月24日是我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者、编辑出版家和新闻工作者邹韬奋逝世五十周年.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韬奋先生的功业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永垂不朽,他的名字将永远是引导中国人民前进的旗帜.”为了学习和继承韬奋精神,我们认真阅读和研究了邹韬奋的著作.特别是结合学习江泽民同志1994年1月24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更感到研究邹韬奋的编辑思想,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办好报刊,具有极其强烈的现实意义.他的许多看法没有过时,他的许多做法仍然可以作为我们今天的工作参考和指导.一邹韬奋从1926年10月接任《生活周刊》主编,到1941年12月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他被迫停止出版他主编的《大众生活》,前后从事了十五年的编辑生活,其间,他办了生活书店,编过书,办过《生活日报》,具有书籍和报纸编辑经验.“报纸好像秒针、刊物好像分针、书籍好像时针,都围绕着时代的轴心旋转前进,它们之间既有所区别,又有所联系.特别是报纸编辑,要在有限的版面里容纳最大限度、最引人注目的新闻信息,编辑的技术要求比杂志和书籍复杂得多,而书籍编辑在知识的稳定性、全面性方面又比报纸编辑严格得多.”可以这样说,邹韬奋是编辑的全才,他的编辑经验是他编辑报刊和  相似文献   

17.
曹雪梅 《新闻三昧》2006,(12):34-36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创新,不创新就会渐渐走向衰败。同样,作为面对思想不断变化的读者群的纸质媒体而言,做新闻更需要创新,需要不断地迎合广大主流读者的口味,否则就会逐步失去读者的心灵阵地,市场辐射力也会大大减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在他所著的《媒体影响力》一书中说过:“报纸不但应该成为新闻纸,也应该是有用纸。”由此可见,报纸要想创新,就得将新闻朝着“有用”的目标迈进,真正做到读者的心坎里,做成读者关注、喜爱、难以舍弃的“大餐”。一、选材:新闻要素叠加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曾给新闻下过一个定义:…  相似文献   

18.
体验经济席卷全球,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和我们的生活、关于报纸,我们已经有“新闻纸”、“实用纸”、“观点纸”等多种界定,在体验经济时代,还要高度重视:新闻纸也是“体验纸”!读者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体,他需要新闻信息帮他理性决策,也需要纸上体验身外的世界、报纸创造体验有相互联系的三层。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赚干净钱,在 我国新闻界有良好传统。比如,邹韬奋先生就反对滥登广告,认为“报纸上面登载广告,不应该专为了报纸的营业收入,而应该同时顾及到多数读者的利  相似文献   

20.
邹韬奋(1895—1944)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他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办报思想和经验,尤其是他把报业“事业性”与“商业性”有机统一起来的经验,对于我们今天搞好新闻工作和新闻改革颇有启迪。一、注重为人民大众利益服务,是韬奋办报的宗旨。韬奋强调,办报要“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鹄的”,“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