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这是《语文课程标准》(2011)明确强调的。课堂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对教师的"告诉"说"NO",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会阅读,在自主学习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就不能再沿袭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题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课标中也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陶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想完成这些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就应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然而要想实现自主阅读,就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没有阅读兴趣,就不可能进行自主阅读。阅读兴趣的培养方式多样。在此。我想仅从“阅读期待”这个角度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以阅读为基本手段,以培养基本的阅读能力(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探究性阅读能力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发展特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养。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读书内化,自我建构吸纳,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营造自主阅读的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1.平等交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要搭建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雷娟娟 《成才之路》2012,(15):39-39
“放手”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放手”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境界!有人说教师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就会还教师一个惊喜。自主学习、自主阅读不应仅仅是一句口号。也不是课堂上学生被教师以一个个问题或要求牵着鼻子找答案之类的形式秀,而是需要教师放手给学生一个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获得真实的自己的体验及感悟。《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对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主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还是以教师的讲牵引着学生一步步地走进预定教学流程,完成教学任务。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觉得课堂上要讲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如果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哪有那么多时间呢?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为此,应在阅读教学中创设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自我生成感悟、思考和启迪,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10.
陈明财 《教师》2014,(21):107-108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段话告诉我们,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阅读教学应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飞扬的广阔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搭建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平台,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个性化阅读能力一、尊重"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个性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在教学中,教师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应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一、鼓励学生阅读,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动力。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指出:"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初读课文就是对课文的整体感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问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换而言之,阅读教学必须保证学生享有充分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这是个性化学习规律所决定的。那么,自主学习包含哪几层含义呢?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们的阅读实践."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同学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干动手,培养同学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同学们真正参与阅读教学,实现自主阅读呢?  相似文献   

15.
马金梅 《学周刊C版》2010,(9):123-12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加强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主动思考,加深理解和体验,  相似文献   

16.
张爱善 《课外阅读》2011,(10):78-78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感悟”是让学生自主地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审美熏陶、灵魂净化、人格升华。这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环上升的活动过程,是用发展的举措提升学习意义的过程。在我看来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时,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树立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同时教师在课内阅读中,要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言,有效进行阅读教学。还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体,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那么,阅读就更应成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  相似文献   

19.
唐洪涛 《考试周刊》2014,(10):48-48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绝对不是消极被动的,而应该是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学生的探究性阅读不仅仅是参与阅读学习活动,更是带着强烈探究意识的投入,所以教师不是给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