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用成语与异体成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成语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但有少数成语的结构形式未定型为一,各自形成一组结构形式有差异而又有联系的意义相同的成语。同组成语中社会使用频度最高的一个称为通用成语,其余社会使用频度较低的称为异体成语。通用成语与异体成语结构形式的差异包括语素和语序两个方面,语素差异可区分为十种情况,语序差异多见于联合式成语。通用成语与异体成语是同义成语、同源成语,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同义成语和同源成语。决定通用成语与异体成语不同地位的因素有三点:语言发展的通俗化趋向;重均衡重和谐的民族心理特征;名人效应。  相似文献   

2.
关于成语语感与成语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鉴别成语与非成语时应介入一条事感标准。凡符合多数人的成语语感的短语就是成语。成语语感包括语音感、语义感和语法感。成语自身还有个成语度的问题,成语度指的是人们对某些短语确定为成语时的语感认同所达到的程度。成语语感、成语度的探讨,对于解决“什么是成语”的问题,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成语扩略,即将成语扩充或省略,它与"成语仿拟"、"成语易序"一样,是成语活用的一个分支。先谈成语扩充。所谓成语扩充就是给成语加上一些词。其作用大体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4.
成语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俄语成语的本质特征归结为六点,并根据成语语义的溶合性特点将其分为溶合性成语,接合性成语,组合性成语和联合性成语,同时阐释了由众多因素决定的俄语成语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汉语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而生肖成语又是成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收集、整理汉语成语中含有十二种生肖动物的成语入手,统计每种生肖贬义成语的个数占其总数的比例,着重研究生肖成语中含有贬义色彩的成语。  相似文献   

6.
成语是汉语词汇体系中很具表现力的成员,通常具有两层意义,即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成语表意的双层性常常干扰人们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影响人们使用成语的准确性,本文从成语表意双层性的成因入手,探求学习成语、理解成语、运用成语的一些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俄汉成语性质比较,我们发现,饿汉成语尽管都有各自的时代特征、民族特点、语言特点,但从语言学角度看,还是大同小异的。就成语的定义而言,俄语成语突出的是语义的凝结性,汉语成语突出的是四字结构。在成语和非成语的划分上,笔者认为:成语是固定词组,但固定词组(或句)却不都是成语。  相似文献   

8.
张庆 《江苏教育》2000,(10):27-28
苏教版小学语教材从第二册起在每个单元的练习里安排了“熟记成语”。“熟记成语”以成语歌的形式出现。每首成语歌含成语4条。每册安排成语歌8首,二至四册共安排成语歌24首,计含成语96条。  相似文献   

9.
“意义的完整性”是成语的主要特点之一。 成语既然是一种定型的语素组合,那么组成成语的各个语素在成语中必然会或多或少地保留着语义的独立性,但是独立的程度有差别。根据这种差别,成语可以分为“融合性成语”“综合性成语”“组合性成语”三种类型。本文中,我们对这三种类型成语进行分析,不难看到,无论哪种类型的成语,它们的意义都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意义的完整性”作为成语的主要特点是无可非议的。 一、融合性成语 这类成语在语义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整体的意义已经不能从部分的意义探求出来。因此,不少时候人们可以了解这类成语的每一个语素的意义,却未必能正确理解整个成语的意义,往往还需要知道  相似文献   

10.
成语关键在于运用,语言生活中的诸多实例印证了吕叔湘先生的名言"成语之妙,在于运用"。为了用好成语,就要正确认识成语的性质和特点,就要关注成语的规范、成语的发展变化,还要理性对待新成语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从语义对此的角度看,俄、汉成语可分为对应成语和非对应成语两类。所谓俄、汉对应成语,是指基本语义一致的俄、汉成语,如饱经风霜、赴汤蹈火、土崩瓦解、心如刀割等。所谓俄、汉非对应成语,是指语义完全不吻合的俄、汉成语,或者说俄语里有而汉语没有的相应对应成语,或者汉语里有而俄语里没有的对应成语,如:唇齿相依、绿林好汉等在俄语里就找不到意义与之相吻合的成语。反之,等成语在汉语里也没有意义与之相对应的成语。  相似文献   

12.
成语琐谈     
成语即人们长期以来惯用的固定短语其 形式简洁,意义精辟。恰如其分地运用成语,往往能收到含义深刻、文彩倍增之效。要恰当地运用成语,必须首先正确地理解成语。据粗略统计,成语大约有18000多条,出现在小学、中学课文中的成语也有上千条。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还考了20多条成语,可见成语之重要。那么怎样理解成语呢?  相似文献   

13.
成语文化有“成语的文化”和“文化的成语”两种内涵。前者是指“成语化了的文化”即以成语为载体的各类文化;就其外延而言,只有那些被凝练到成语中成为成语意义内容的那些文化元素,才是所谓成语文化。后者是指“成语这种文化”或“作为文化的成语”,它是语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外延是与成语的外延相当的。从价值论的角度说,任何有价值的成语文化研究,必须是合乎研究目标的求真原则、研究任务的求善原则、研究成果的求美原则。  相似文献   

14.
以往对汉语成语的研究多集中在成语的出处、文化和含义等方面,但是留学生并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地使用成语。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利用现代汉语语料库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1]中成语的语法功能进行了分析,将其功能按照原型理论分成6类:定语性成语、状语性成语、宾语性成语、谓语性成语、补语性成语和插入性成语。本文细致分析了每类成语的特点,并讨论了上述研究成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成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们大多欠缺中国古代汉语知识,同时也受到各自母语文化的干扰,因而成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难点。成语书写错误、成语语义理解偏误、成语感情色彩理解偏差、成语句法运用有误、成语语用处理有误是留学生成语使用偏误的主要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用情境体验教学法依次解决,达到提高留学生成语学习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高考成语考查情况的概括与分析,得出高考成语考查的共性,进而明确成语教学的重要性.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重点归纳和总结成语的来源与典故,成语音、形、义的辨析,成语的语法结构,成语的修辞手法和文言特点等规律,从而指导高考复习时的成语教学,提高成语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成语是汉语言长期发展的精髓,许多成语都经历了千百年历史的冲刷,以言简意赅、结构严谨、内涵丰富、寓意深远著称于世,成为汉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同学们在学习成语时却存在着记忆难、理解难、应用难的问题。看到一个成语往往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常常会张冠李戴、错误百出,闹出不少笑话来。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掌握好、使用好成语呢?下面,我们将为你请出“成语博士”,介绍一种快乐记忆、理解成语的好方法——押韵成语学习法。所谓押韵成语学习法:就是以一条成语作主词条,再在同韵成语中组合另外三条成语组成一首成语诗。因押韵的诗词…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很少会为成语学习专门开设一堂课。之所以有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成语在小学学习中所占比例较小,而且在作文课堂中和语文阅读课堂中自然而然会提到成语的学习内容。所以,很多老师不会特意去设一门成语课。但成语课程是有必要用几节课进行专门的学习与练习,哪怕是对一个阶段的成语词汇进行复习的课程,都有必要这样测试一下学生的成语词汇应用能力,便于学生记住成语及灵活掌握与使用成语。主要通过对小学成语课堂的设计,让更多的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巧用成语,了解成语的词义以及掌握成语的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作为古代文学艺术的继承人能将词语瑰宝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9.
成语具有很多作用.学习和运用成语,要从五方面入手一、要了解成语的特点;二、要注意成语的读音;三、要注意成语的字形;四、要了解成语的结构;五、要注意成语误用的十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正>成语是汉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精炼简洁,生动有趣。但成语教学现状并不理想,各学校更多局限于课本成语,让学生记住这些成语,没有形成有效的成语教学体系。这样一来,学生脑海中的很多成语相当凌乱,一知半解或望文生义,出现成语滥用的不足。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成语教学,引导学生活学活用,以多样化的故事和游戏形式,教学生领会成语含义,体味成语运用的具体语言环境。一、学校应打造包含成语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