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的新课程改革一直是向前发展的,从素质教育到如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实现这一目标都要落实于平时的课堂教学。根据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知识视角(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第一,要重视概念教学,通过上好每一节概念课,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第二,要研究解题教学,通过经历一题多解寻求自然解法的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运算、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2.
刘荣刚 《科学课》2009,(4):46-47
在参加优质课评比或者上其他公开课时,许多教师喜欢上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蜡烛会熄灭吗》这节课。最近在听课的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教师对这节课中有关燃烧的知识不是很熟悉,或者掌握得不是很牢固,导致语言表述不严谨,甚至有科学性错误,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相关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影响到学生对科学本质的正确认识。现结合本节课中教师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下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姜锡春 《今日教育》2008,(12):53-5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曾老师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从课的开始就悉心设计了体现数学的判断逻辑推理之美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4.
“圆的切线与切点弦”这节课的重点在于通过圆的切线问题拓展到圆锥曲线的切线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能力。本节课教学目标阐释明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5.
《生命之源——水》是新课标下《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内容。这单元内容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了解水的一些基本性质和特征。因为学生对水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远远不够,所以,我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及一些大数后,设计了这节课的内容。一是使学生对有关“水”的知识加深拓展认识;二是让学生了解大数和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用数学验证科学知识;三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本节内容适合五六年级实践活动课。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19):5-6
新课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等素养。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之下,笔者设计了一节导数复习课,并进行了相应的教学实践。本文主要是呈现笔者由这节复习课所引发的相关思考与感悟。  相似文献   

7.
怎样把数学课讲明白高振福把课讲明白,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为此,教师应尽力做到"四化"。一是简明化。复杂的知识宜简化,深奥的知识宜明了,使学生学得轻松。课前简要复习,课后扼要总结,这就是对上节和这节课的简化,使学生感到老师滔滔不绝讲了那么多,这不才讲...  相似文献   

8.
《探索月亮的秘密》属于逻辑推理课型。教材要求学生以平时观察月亮所记录的材料为依据,推导出月亮是绕着地球自西向东公转的,月相变化就是在月球公转过程中发生的。这既是全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区东方红小学卢小军老师教学这一课,在第一节课指导学生认识了月亮表面的一般情况之后,第二节课着重指导学生研究月亮的公转和月相的成因。下面介绍他第二节课的教学情况。 1.启发提问导入研究课题。教师作简短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9.
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对“圆的切线与切点弦”一课做分析。本节课涉及的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从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反映出对三个核心素养的指向非常准确,目标定位清晰。本节课采用的是第Ⅱ类探究学习模型,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1)展示出“知识从何而来、知识本质是什么、知识从何而去”的完整教学过程;(2)融入了培养学生优良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3)体现了课程标准强调“通性通法”的诉求。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导读]《生命之源——水》是新课标下《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内容。这单元内容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了解水的一些基本性质和特征。因为学生对水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远远不够,所以,我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及一些大数后,设计了这节课的内容。一是使学生对有关“水”的知识加深拓展认识;二是让学生了解大数和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用数学验证科学知识;三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本节内容适合五六年级实践活动课。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物教学》2016,(18):60-61
<正>1学情分析笔者所属学校的学生多来自于太原市城区,知识基础、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较好,但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弱。针对这一状况,笔者在组织本节课教学时注重了角色的转变,引导学生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理解科学本质,实现三维目标,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识别各种细胞器。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师,既要熟练地驾驭各种语文知识,同时还要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社会上各种科学知识信息不断传来,语文教师如果缺乏科学知识,那么,要把课上得生动活泼是很困难的。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语文教师对各种科学知识都要进行深入研究,成为科学家,而是说对于一些起码的科普知识,对于各种信息,还是多知道一些为好,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本文就此想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背景 上科学课要让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知识,这已成为广大科学教师的共识。但从实际的课堂教学来看,许多教师往往会考虑到教学的进度或担心学生的知识到底能否落实,探究活动最终能否成功。而未能真正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科学知识。前些日子,本人承担了一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示方向”的公开课。在学生自己制作指南针的教学设计中,在试上课和公开课两节课中,我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两节课的对比。并结合以往上这节课的经历体会。我深深地体会到自主探究对学生学习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英  张克宽 《山东教育》2009,(1):100-100
今天是五年级一班的科学课,内容是“我从哪里来”。这节课的内容是关于人类生命起源的科学知识,里面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此,课前我查阅了大量资料,精心制作了课件,满怀信心地走进了教室。  相似文献   

15.
逻辑推理是一种用既得的知识推出新知识的方法。在自然教学中,运用逻辑推理方法,指导逻辑推理课的教学,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获得在教室里难以直接获得的自然知识,从而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一、运用类比法,指导学生由此及彼地  相似文献   

16.
逻辑推理课是小学自然课八类课型之一。它的特点是先向学生提供一个或几个已判断出的事实,在这些事实和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采用推理的方法,推断出未知自然物和自然现象,从而得出结论。这类课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自然科学常识,而且还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课多见于天文地质内容方面的课,如:《昼夜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日食和月食》、《记载地球历史的万卷书》、《能源矿产》等,都属于这类课型。现以《能源矿产》(第五册第三十一课)为例,谈谈这类课的教学思路。这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运用推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逻辑推理是小学自然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的特点是先向学生提供一个或几个已判断出的事实,让学生在这些事实和自己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推断出新知识。从而得出假设性结论,然后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在课堂里难以直接获得的自然科学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现结合《太阳和太阳系》(自然第六册十五课属逻辑推理课型)谈谈逻辑推理在小学自然教学中的运用。一、运用类比法,指导学生由此及彼地认识新知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是所有的自然现象都能在教学中通过直接现察或实验认识的,象行星、慧星为什么围绕太阳旋转,就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引导学生间接地研究。在教学这课前,学生已经知  相似文献   

18.
月相一课主要研究的是月球的运动和月相的形成。根据这课的特点 ,我们一般应按照逻辑推理课的教学步骤来教 ,即 :“明确事实———分析推理———归纳概括———验证结论。”教学中要能按这几个步骤把本课的知识点落到实处 ,我想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注意知识间的前后联系  月相这课的教学是先让学生观察月相 ,然后根据月相变化的事实推论出月球是怎样运动的和月相的成因。学生在观察月相的过程中 ,一定会发现月球的两种运动方式 ,即同一天不同时刻月球是自东向西运动的 ;不同日期同一时刻月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的…  相似文献   

19.
《四季是怎么形成的》是指导学生认识地球上四季变化的总结课,属逻辑推理型,是公认的“不好教”的课。“不好教”的原因,一是天文知识较为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二是逻辑推理所要的客观事实,不便于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直接的观察实验获得;三是这一课的教学,要求学生熟悉有关四季星座交替、太阳高  相似文献   

20.
蔺秀玲 《考试周刊》2011,(85):182-182
又是一节物理课.我驾轻就熟地备好了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快步走进课堂,这节课讲的是大气压。大气压无处不在,与我们生活联系很密切。但是,这节课的知识点又是那么抽象,我真的没有信心能把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怎么办?我虽然有很好的知识积累,但是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也不是容易的事.这需要一定的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