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下,媒体已经进入“观点时代”,新闻时评作为新闻的一种,正在成为各种媒体树立“社会公器”形象、争夺读者眼球的有力武器。对于已飞人寻常百姓家的都市报来说,开辟时评版或常设时评专栏,已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在这个“信息海量”和“观点爆炸”的时代,新闻评论较之其他新闻报道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读者爱读,因为通过阅读评论可以迅捷地了解新闻、捕捉信息,给人以启迪。群众也爱参与,因为通过新闻评论可以对社会生活发表见解、提升参与感。为此,越来越多的地方党报开设了时评专栏。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不少报纸都在一版或专版上开辟了一些时评性杂文专栏,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河南日报的《纵横谈》等等,这些专栏发表的文章,均以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为据议论说理,所以叫时评性杂文。时评性杂文具有新闻、文学和说理三位一体的特征。一、新闻特征报纸时评性杂文专栏里的文章虽不属新文体裁,但它具有明显现实性和时效性的新闻特征。一是它据新闻事实议论说理,能够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发展变化中出现的问题和动向。鲁迅说,杂文是反映“时代的眉目”,就是强调杂文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要便捷敏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4.
《大河报》时评版的属性是新闻评论,关注的对象主要是当日全国各地媒体刊发的重大或有特点的新闻,以满足读者即时解读重要新闻的需求。其中的"今日评论"是时评版的头题,是该版最重要的一个栏目,相当于《大河报》的"社论",不但反映了该报对时事变化的敏感度和报纸对新闻事件的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青年报》的新闻评论专栏《冰点时评》自创办以来 ,越来越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2000年《中国青年报》读者和专家两个评价系统中 ,7个新闻版里 ,《冰点时评》所在《青年话题》版的阅读率都得分第一。在2001年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新闻专栏评选中 ,《冰点时评》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时至今日 ,在竞争渐趋白热化的新闻界 ,《冰点时评》的热度仍旧有增无减 ,成为《中国青年报》吸引受众眼球的一张王牌。笔者认为 ,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来打造自身特色、凸显言论的力量是读者喜爱的缘由之所在 ,也是它留给新闻评论性栏目最突出的启…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年报》的新闻评论专栏《冰点时评》自创办以来,越来越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2000年《中国青年报》读者和专家两个评价系统中,7个新闻版里,《冰点时评》所在《青年话题》版的阅读率都得分第一。在2001年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新闻专栏评选中,《冰点时评》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时至今日,在竞争渐趋白热化的新闻界,《冰点时评》的热度仍有增无减,成为《中国青年报》吸引受众眼球的一张王牌。笔者认为,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来打造自身特色、凸显言论的力量是读者喜爱的缘由之所在,也是它留给新闻评论性栏目最突出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时评本土化是报纸做大做强自己的一个新闻增长点,也是做个性化新闻的重要着眼点和利器。《平顶山晚报》时评版在占有新闻资源相对不丰富的情况下,要与其他在平顶山市发行的省级和国家级报纸形成错位竞争,就必须做出与本地读者相关的、市民爱看的、对市民有用的新闻产品来,这就要求时评要有地域特征。近年来,《平顶山晚报·今日时评》版在追求...  相似文献   

8.
社会新闻,因为反映了社会生活中丰富多彩、光怪陆离的事件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而其带给读者的,并不是单单满足了部分读者的猎奇或单纯的获知心理。更多的,应该是体现一个新闻事件内里的深层次涵义.让读者可以通过一个新闻获知其反映的现象和表达的意思.从而也就体现出新闻的价值。而一则社会新闻的价值在哪里,读者、甚至于社会对它的认同度有多少,都是新闻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中国青年报》的新闻评论专栏“冰点”时评自创办以来,越来越受到众多读者喜爱。2000年《中国青年报》读者和专家两个评价系统中,7个新闻版里,“冰点”时评所在《青年话题》版的阅读率都得分第一。在2001年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新闻专栏评选中,“冰点”时评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时至今日,“冰点”时评仍旧是《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0.
岑杰昌 《今传媒》2009,(9):79-79
社会新闻,因为反映了社会生活中丰富多彩、光怪陆离的事件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而其带给读者的,并不是单单满足了部分读者的猎奇或单纯的获知心理.更多的,应该是体现一个新闻事件内里的深层次涵义,让读者可以通过一个新闻获知其反映的现象和表达的意思,也就从而体现新闻的价值.而一则社会新闻的价值在哪里,读者、甚至乎社会对它的认同度有多少,都是新闻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社会转型期,与不少反映平平的新闻时评相比,那些吸引读者眼球、引发读者思考、给予读者启迪、知名竞相转发的报纸新闻时评,  相似文献   

12.
程东亮  林艳 《新闻窗》2008,(6):18-19
在信息社会高度发展、媒介结构多元化和媒体自身转变加速的今天,新闻传播既要通过新闻报道来提供信息、反映舆论、实行社会监督和提高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和水平,同时也要给受众提供“观点信息”,以引导公众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而时评在新的历史时期受到了读者的关注,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不同形态的新闻媒体都把时评作为引导舆论、指导实践、扩大媒体影响力、提高竞争力的阵地,新闻时评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浙江日报今年1月24日推出“新闻时评”版,这在浙报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新闻时评”版的定位是:紧扣时代脉搏,围绕重大主题,发出主流声音,弘扬核心价值。“千帆竞发,这是一个多元多变的社会;百舸争流,这是一个观点纷纭的时代。越是真伪难辨,社会公众越希望获得真实权威的解读;越是众声喧哗,主流媒体越有责任发出鲜明的声音。带着这样的思考。怀着这样的使命,浙江日报时评版力求架起一座桥梁,在服务发展大局中凝党心,在引领社会思潮中聚民意。”共筑浙江梦,传递好声音,积聚正能量,主流媒体的舆论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独立见解、独到思考、独特视角,浙江日报新闻时评版正作出可喜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作为时评版编辑,笔者发现,虽然一天可以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时评二三百篇,但一稿多投和就某一新闻扎堆评论的现象严重,好多稿件既与本地关联度不大,又没有什么新观点,认知角度和写作手法也比较陈旧老套。而我们的一次读者调查表明:许多读者对“不着边际”、“不关痛痒”、“不分场合”的评论很快就失去了“新鲜感”;主管评论工作的总编辑也认为,《宁波日报》的时评,如果游离于宁波之外再好也只能是写得好,但时评不是文学作品,重要的不是“好看”,而是“有用”。再就是,媒体热衷于新鲜话题,抢先发表“最新”新闻的相关评论,而对于“较旧”新闻…  相似文献   

15.
现在,报纸上的新闻时评很多,很多报纸开辟了专栏或专门版面来刊发时评,写作时评的人也不少。新闻时评,最重要的是稿件的观点,稿件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着时评的观点来服务的,读者喜欢看时评,主要的也是为了看稿件所体现出来的观点,观点是时评中最核心的要素,是稿件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近一个时期以来,新闻时评又被高度重视起来。全国各大报刊纷纷争设时评版。这些评论像一面面高扬的旗帜,最能体现报纸鲜明的立场、观点。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许多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都需要及时给予关注和释疑,评论在这方面表现出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好地担当了帮助读者明辨是非的任务,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报纸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社会新闻要注重社会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琳 《新闻采编》2000,(6):13-14
社会新闻,概略地说是指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和社会风气的一种新闻体裁。因为社会新闻大多发生在市民身边,如救死扶伤,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等,它们往往很具体、很典型,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一定范围内,能引起读者的特别关注。把它报道好了,往往能产生很好的舆论教育作用。近几年来,社会新闻的报道比重日渐呈上升趋势,而如何才能把社会新闻报好,让上头、下头都满意,也就成了一个需要大家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眼下,时评在各家媒体十分火爆。无论是党报还是都市类报纸,纷纷为时评开辟了专版专栏。的确,很多时评作品以其清新的文风,犀利的文笔.独到的见解,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时评的出现,是媒体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一个表现。媒体对某一新闻事件的快速评论,对舆论的影响与作用不仅巨大,也有助于奠定媒体的社会地位,进一步增强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王雷 《视听纵横》2009,(5):105-106
新闻时评是现代社会关于民主法制、舆论环境的一个温度计。它发出怎样的声音,多元性、独立性如何,既显示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民主生态,又反映媒体的肩膀宽度?因为历史的原因,中围社会从官方到民间,泛政治化氛同浓厚,时评一直保持着严肃拘谨、高视角、唯政策唯传统的姿态,更多代表官方意志。  相似文献   

20.
因时应事而发,议论精辟辛辣。作为近几年流行于媒体且受读者欢迎的文体,时评正在越来越多的报纸上大行其道。与传统的新闻评论相比,时评更强调时效性、针对性,题材和作者也更加广泛。这些内容上贴近百姓生活,姿态上与受众平等交流的时评,“放下架子谈心,张开笑脸对话”,在润物无声或击掌称快中影响着社会和公众。不过,在时评版面越来越多的同时,泥沙俱下的现状也应引起业界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看问题的视野会越来越广阔,发表意见的趋向也会越来越多样,这也对时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保证公众对公共事务进行监督和评论的权利,又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这是我们新闻从业人员肩负的责任,也是有待于在新闻实践中不断探索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