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1月10日,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公布了“黄禹锡科研小组干细胞成果”最终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黄禹锡科研小组的干细胞研究成果全部造假。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21世纪,在人类相信用科学技术为自身造福的今天,科学造假却呈全球趋势,屡禁不止。克隆羊之父承认剽窃被誉为“克隆羊之父”的英国科学家埃安·维尔穆特不久前首次对外承认:第一只克隆羊“多利”并不是由他克隆的。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当时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一成果还名列美国《科学》杂志评选出的该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步的榜首位置。据报道,在爱丁堡接受法庭听证时,克隆羊“多利”…  相似文献   

2.
1996年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伊思·维尔穆特经247次失败后,将乳腺上皮细胞植入去核的卵细胞质内,用无性繁殖成小绵羊“多利”。由此引发了一场有各国政要、科学家、社会学家、伦理学家卷入的世界范围大争论。一时间,有关克隆的话题成为全球关注的新闻热点。世纪之交,面对这一重要科学事件,我们应冷静对待。克隆,已走了多久 1996年,绵羊“多利”问世后,克隆在全球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继“多利”之后一年多的时间,美国科学家克隆出两只猴子,在威斯  相似文献   

3.
想一想     
·三·只·箱·子·在桌上摆着三个完全一样的箱子。其中一只箱中放着二个黑球,另一只箱中放着一个黑球和一个白球,第三只箱中放着两个白球。在这三只箱子的盖上分别贴着:“两黑”、“两  相似文献   

4.
高原  杨俊 《今日科苑》2006,(6):35-35
据英国出版的《自然》杂志介绍说,世界首只克隆狗“斯纳皮”身份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 韩国科学家黄禹锡的部分科研成果得到承认。但黄禹锡的造假丑闻还没有烟消云散,全球克隆研究又出丑闻:英国媒体报道,曾作为世界首只克隆羊“多利”研究报告第一作者的科学家伊恩·威尔默特承认,多利并不是他培育的,他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仅承担指导工作,并未参与主要活动。  相似文献   

5.
露易斯·布朗现在像世界上成千上万的普通人一样过着平淡的生活,她走在街头,行人连多看一眼的可能性都不大。不 过,在25 年前,情况却截然不同。作为世界上诞生的第一个试管婴儿,她在娘胎里便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她的降生,是英国著名妇产专家帕特里克·斯特普顿和罗伯特·爱德华10 年艰辛研究的结果,给全世界无数不孕夫妇带来一线“生”机。露易斯因此被称为科学的奇迹和试管授精技术的奇迹。30 多年前,英国一位火车司机约翰·布朗和妻子莱斯莉结婚以后,长期不能生育,妇科医生帕特里克·斯科普顿经过细心的检查,确诊是由于布朗夫…  相似文献   

6.
文摘     
英国两位曾宣布发现“世界第一例”艾滋病病例的科学家最近承认,所谓世界第一例艾滋病患者、死于1959年的25岁的英国海员根本没有患艾滋病。 1988年安德鲁·贝利和杰拉尔德·科比特与曼彻斯特大学的一位老科学家乔治·威廉斯博士一同在英国《柳叶刀》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他们在1987年的  相似文献   

7.
英国伦敦图书馆里珍藏着一部被誉为“爱情的结晶”、举世闻名的长诗《葡萄牙十四行诗集》,作者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诗人伊丽莎白·芭莱特。伊丽莎白·芭莱特(1806—1856)出生于英国西南部一个美丽乡村的书香门第,从小酷爱文学,并在少女时代就显示出其非凡的才华。不幸的是在她十五岁的时候,因骑马失足摔坏了椎骨,从此卧床不起,经名医百般治疗,均无济于事。当地外科权威医生威廉认为伊丽莎白·芭莱特将“卧床终身”。在无情、残酷的灾祸打击下,她曾一度沉浸在极度悲哀之中。后来,由于从小就养成的自信…  相似文献   

8.
10年前的7月5日,克隆羊多利诞生于英国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此后,克隆马、克隆牛、克隆猪、克隆鼠、克隆兔、克隆猫、克隆狗、克隆狼等相继出世。不知道,这只大个头羊羔,当时降生的时候有没有清脆的啼哭声。不过,克隆羊项目小组主管伊恩·威尔默特博士还用著名乡村歌手多利·帕顿的名字命名了这头羊。多利的亮相,震动了整个世界! 10年来,从克隆羊到克隆狼,克隆动物们的命运各不相同:有的因病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有的要结婚了等着喜事的到来;还有的可能被送上人类的餐桌……当然,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动物被克隆出来。  相似文献   

9.
英国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因为在细胞分裂方面的发现获得2001年诺贝医学奖。他们的发现为治疗癌症开创了令人惊奇的新的可能性。 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与英国科学家保罗·纳斯(前译保罗·努尔斯)和蒂莫西·亨特共同获此殊荣。他们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解释癌细胞如何大量繁殖揭示了一系列潜在的线索。 哈特韦尔61岁,他发现了100多种具体控制单个细胞生长、复制染色体、核实复制、然后分裂并留下两个“子”细胞重新开始这个循环往复过程的四个阶段的基因。 生命基本单位这种看似单调的工作是通过无数复杂的过程进行的,而且每…  相似文献   

10.
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那么,“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怎么一回事?“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这些细胞死得有规律,犹如秋天片片树叶的凋落,所以这种细胞死亡又称为“细胞凋亡”。我们每个人都是由受精卵发育  相似文献   

11.
诺贝尔奖在2001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签名人艾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在这份遗嘱100年后的今天,诺贝尔奖的评选也已尘埃落定之际,6位诺奖得主为人类带来了怎样的新发现呢? 医学或生理学奖──“START”基因、CDK、CYCLIN与癌症 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今年62岁,现任职于美国西雅图的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 英国科学家保罗·纳斯52岁,蒂莫西·亨特58岁,两人均为英国帝国癌症研究基金的研究人员。 重大贡献:发现调控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  相似文献   

12.
英国曾是“日不落的帝国”,英国作家的出生地带有明显的帝国特征,今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维迪亚达·苏拉吉普拉萨德·奈保尔(Vidiadhar Suraiprasad Naipaul,1932—)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位。据说,他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有望赢得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之间,有位英国人阿瑟·德里克因有几百件想人菲菲的发明而闻名。他曾提出用管道从极地输送雪球来灌溉沙漠,还发明了带翅膀和带脚的高尔夫球。一项编号为88611的美国专利是约瑟夫·巴里德申请的,他设计了一个消灭老鼠的装置,该装置可以给被诱来的老鼠的脖子套上一副带铃挡的项囵。据说,当这只老鼠逃回窝中之后,就可以把它的“家属”和邻居吓得四处逃窜,达到灭鼠的目的。但是,这种装置太复杂了,实际效果也远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妙。还有人发明过一种新式马车,拉车的马不在车前而在车里,马跑动时将踏动传送皮带,…  相似文献   

14.
《百科知识》2003,(12):7-8
2003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的保罗·C·劳特伯尔(上图)和英国的皮特·曼斯菲尔德(下图),因为他们发明了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己和生物体内的器官  相似文献   

15.
牛痘的贡献     
二百多年前的今天,英国杰出的外科医生安特·爱德华·詹纳第一次将牛痘疫苗接种到了人体上,自此,天花病终于有了克星。人类终于摆脱了这种病魔的折磨  相似文献   

16.
专论在第五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上的讲话···……成思危01/0()1循环经济与立法研究···························……冯之浚01/007科技创新:现代文化产业翱翔之翼····,··,,···……吴忠泽02/001科学技术事关国家利益·························一程津培03/(X)1关于自主创新的几个重大问题·········,·····……徐冠华以/印1大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一吴忠泽052/(X)l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体系的形成机理研究…苟仲文06/00,发挥科技进步对…  相似文献   

17.
亿万人的宠物──电视发明的前前后后龚维忠人所周知,无线电收音机的应用早于电视机,但是将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的研究比声音转换成电信号的研究还要早,这一事实却鲜为人知。1843年11月27日,33岁65英国青年电气—程师亚历山大·佩恩向英国专利部门郑重递交一...  相似文献   

18.
英国一位科学家最近称 ,阿司匹林的发明者是一位德国犹太人 ,而不是在纳粹统治德国时期获此殊荣的费利克斯·霍夫曼。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药学系副主任沃尔特·斯尼德说 ,他在进行了 4年的研究之后 ,终于发现了阿司匹林发明的真相。斯尼德在皇家化学学会于爱丁堡召开的年会上发表讲话说 ,事实上 ,霍夫曼的导师阿瑟·艾兴格林才应该为发明了这种止痛药而获得殊荣。霍夫曼只是在艾兴格林的指导下合成了阿司匹林。他还说 ,艾兴格林的功绩是纳粹党上台后在反犹主义浪潮中被抹杀掉的。霍夫曼在纳粹统治德国一年之后的 1 93 4年宣称他是阿司匹…  相似文献   

19.
美国(《基督教箴言报》记者拉什沃思·基德尔在过去的四个月的时间里,采访了十六位著名的思想家,向他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哪些是人类必力注意和慷慨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的首要问题呢? 根据专家们所提出的观点,拉什沃思·基德尔进行了归纳,总结出了二十一世纪议事日程上的六大事项: ·核毁灭的威胁·人口过多的危险·全世纪环境的退化·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差距·对教育系统进行根本性结构改革的必要性·公共道德和个人道德的沦丧为什么只选出这么六个问题,基德尔作了以下说明: 一、核毁灭正如长期担任劳工领袖的道格拉斯·弗雷泽所说的:“对这个问题不采取措施,其后果可能是  相似文献   

20.
·未来研究论坛··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开展长期未来研究放眼二十一世纪……(1一1)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战略和参照原理···……(1一4)为进入二十一世纪作好准备············……(1一g).二十一世纪之窗·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工业展望·········……(3一21)二十一世纪的世界银行业············……(3一26)二十一世纪世界粮食问题展望··········一(4一g)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文化···············……(4一14)公元205。年我国教育展望·············一(4一17)二十一世纪农业的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