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作为人类的一种理解活动,其阅读方式和阅读结果因人而异。正如同一部《红楼梦》,鲁迅曾说:道家看到了“梦”,儒家看到了“淫”,才子佳人看到了“情”,革命家看到了“排满”。由此可见,个性化阅读应该是读者阅读时的个人自觉行为,“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可以称得上是个性化阅读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2.
读与哈姆雷特是怎样的关系?笔浅谈三点。 一、一千个读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为什么“一千个读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呢?原因有二:首先是作品本身的丰富性。这里主要是指学作品,那些用形象来说明道理的作品,形象大于思维。一个形象、一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看可以说明不同的道理。如,李商隐的《锦瑟》一诗,至今诸家看法不一:有人说是咏物诗,有人说是爱情诗。可以说各有道理,难下定论。《教参》上也是这样处理的。这不是一个是非选择题。再举一例,《水浒传》的思想内涵极其丰富,是“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壮举,抑或是“招安”、“投降”。一句话: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已为读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可能与基础。  相似文献   

3.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凡读过这篇课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人,一定对那位在西瓜地里拿着钢叉刺猹的少年英雄留有深刻印象吧。“‘闰土’虽是一个典型人物,但所取材,不少来自一个真实的‘闰土’。”(周作人《鲁迅与“闰土”》)这个真实的“闰土”就是鲁迅少年时代的好友章闰水。  相似文献   

4.
<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作为人类的一种理解活动,其阅读方式和阅读结果因人而异。正如同一部《红楼梦》,鲁迅曾说:道家看到了"梦",儒家看到了"淫",才子佳人看到了"情",革命家看到了"排满"。由此可见,个性化阅读应该是读者阅读时的个人自觉行为,"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可以称得上是个性化阅读的根本标志。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践行新课程所倡导的个性化阅读理念,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独特  相似文献   

5.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说阅读要赋予文本以个性化的理解。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调动学生的体验去体验文本。  相似文献   

6.
在个性化阅读中,怎样处理“一个哈姆雷特”与“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关系呢?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课程目标、与文本的价值取向和谐统一呢?一、个性化阅读要以读懂文本为前提一位教师在执教《鸬鹚》一课时,抓住“一抹”这个词,以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应注重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感悟.注重内心对文字的情感体验。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正视学生的认知、体验、水平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引领个性化学习.努力为学生支撑展示个性的广阔天空.  相似文献   

8.
闰土有没有在灰堆里藏碗碟?这是鲁迅的小说《故乡》接受史中的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故乡》小说一问世,研究者就对“藏碗碟”悬案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分成了“闰土”和“杨二嫂”两种观点。早在1924年,诗人朱湘就提出“是闰土藏了碗碟”的观点;1954年,徐中玉先生在《鲁迅生平思想及其代表作研究》一书中认为“把闰土当成中国‘农民的坚韧性格的代表’看”是不大适当的,认为闰土有“私心”在灰堆里藏了碗碟;1960年箭鸣  相似文献   

9.
人物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错!其实有时一个观众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10.
闰土有没有在灰堆里藏碗碟?这是鲁迅的小说《故乡》接受史中的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故乡》小说一问世,研究就对“藏碗碟”悬案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分成了“闰土”和“杨二嫂”两种观点。早在1924年,诗人朱湘就提出“是闰土藏了碗碟”的观点;1954年,徐中玉先生在《鲁迅生平思想及其代表作研究》一书中认为“把闰土当成中国‘农民的坚韧性格的代表’看”是不大适当的,认为闰土有“私心”在灰堆里藏了碗碟;  相似文献   

11.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鲁迅先生的文章,题目叫《少年闰土》。这篇文章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少年闰土”这个题目是选人课本时,编书的人给起的名字。小说讲述的是作者长大后回到故乡,听说要与年少时的玩伴闰土见面了,他非常高兴,回忆起童年趣事,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下面我们朗读第一自然段。  相似文献   

12.
鲁迅对于故乡农民是颇有情分的,如小说《故乡》里写“闰土”时可见。“闰土”虽是一个典型人物,但所取材,不少来自一个真实的“闰土”。  相似文献   

13.
李英华 《现代语文》2007,(4):107-107
对于阅读我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部作品,生活背景、所受教育、人生阅历等不同的读者,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也就是说阅读是个很私人  相似文献   

14.
赵义增 《山东教育》2004,(14):37-37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艺术欣赏的不确定性,给欣赏者提供了个性张扬的广阔天地,也赋予了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过去我们偏爱“异口同声”,往往导致“万马齐喑”——过分强调共性,抑制了个性发展,阻碍了创新品质的养成。这种倾向作为一种定势延续下来,给新课程的  相似文献   

15.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政治家而言,《论语》或许是治国安民的一柄利器,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而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沦语》更可作为为人处世的一剂良方。正确地为人,才能有效地处世。为人之道,大而化之,无外乎待己之道和待人之道,在《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用言行向我们阐释了应当如何认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为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倡个性化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放飞思想,彰显个性,收获快乐。一、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体验阅读手法之趣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再多样的哈姆雷特也绝不会变成哈里·波特!这就牵涉到相似理论。相似理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以相似性为中介的。人们学习积累在大脑中的知识单元,称之为相似块,人们头脑中贮存的相似块不是静止的,它与新输入的信息相互作用,并组成新的相似块。以保障人们个性化阅读的自我解读与自我建构,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一、在相似间激起主动融入的欲望案例:《游园不值》教学中,教师故意说:“哎,真扫兴,兴致勃勃而来,现在可要失望而归了!”随后用无精打彩的语气读出“一枝红杏出墙来”。学…  相似文献   

18.
读过一则笑话:一妇人在清理垃圾,想扔掉一本书,对丈夫说:“那是本嗜血的夸张之极的情节剧,充满了谋杀和自尽。一个人的父亲被他叔叔杀死了,他自以为是个私家侦探,便开始在夜间偷听,又杀了他女朋友的父亲和兄弟,然后是他叔叔,最后他自杀了。“”典型的现代垃圾!”丈夫愤愤然。妇人将书扔进垃圾堆,封面上赫然写着《哈姆雷特》。都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位读者心中的哈姆雷特是否让你大跌眼镜?新课程倡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莫把教科书当《圣经》。笔者以为,“创造性”的前提是文本解读要恰如其分,如果误读了文本“,创造性”有百害…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本身注重的是过程,学是过程,教亦是过程。如果我们尽力把这个“过程”凸现,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不会再招来什么非议了。关键是我们怎样才能“凸现”这一过程。我想这就必须充分张扬我们的个性,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学生有一千张课表,一千个语文老师也  相似文献   

20.
作者章贵是鲁迅《故乡》中“闰土”的原型——章闰水的孙子,绍兴鲁迅纪念馆的副馆长。此文所提供的资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鲁迅作品《社戏》、《无常》,《女吊》以及鲁迅作品中的绍兴风俗。现将此丈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