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个旅客同住某旅馆的一个房间.每人拿出10美元共30美元作为预付房租交给了收款人.后来收款人发觉这个房间的房租应是25美元,就叫来旅馆的侍者,交给他5张1美元的钞票,让他退给3个旅客.侍者在半路上起了贪心,把2美元装进了自己的腰包,退给旅客每人1美元.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算一算:3个旅客每人实际付了房租9美元,共刀美元,再加上侍者扣下的2美元,总共是囚9美元.那么,还有1美元哪里去了呢?还有一美元哪里去了@王琪  相似文献   

2.
老师,您变了     
上小学五年级的侄儿放学回家对他妈妈说,在学校里捡到100元钱。他妈妈问都没问就抱着孩子亲了一下说:“我儿真能!”就把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第二天侄儿放学,又捡了100元钱交给他妈妈,他妈妈二话没说,领着孩子就去了商场,拿着孩子捡来的钱给孩子买了一双鞋,算是对孩子的奖励。第三天,学校老师通知召见家长,也许是孩子的父母预感到不是什么好事,就推说有事让孩子的爷爷代劳去了学校,不知根底的爷爷到学校挨了老师的批评,还退还了200元钱。原来孩子班上的同学,偷了自己家的1000多元钱,给四五个要好的同学分了,被家长发现后…  相似文献   

3.
狐狸分鱼     
两只小猫用网去河边捞鱼。在河边钓鱼的狐狸帮他们往上拉网。狐狸说:“往上拉网我也尽了力,让我们把鱼平均分成3份,咱们每人分一份好不好?”小猫把鱼数了数,共有10条。如果3人平均分,10÷3=3…1,不好平均呀。狡猾的狐狸说:“这样吧,从我钓的鱼中拿2条放进去,然后再分。你们看怎么样?”小猫同意了,12÷3=4(条)。现在每人分4条鱼。两只小猫拿起鱼刚准备回家,狡猾的狐狸马上叫道:“别急,刚才我拿出来2条鱼,现在你们该还给我了。”两只小猫想想,狐狸讲得有点道理,便每人拿出一条鱼给了狐狸。狐狸拿着鱼大…  相似文献   

4.
甲、乙两个同学去新华书店,且都看中了同一本书。一掏口袋,两人才发现钱都不够,算了算甲还差1元2角9分,乙还差1分。于是两个人将钱合起来打算先买1本,一看钱正好合适。请问书价多少?两个同学每人身上各带了多少钱?关于这个问题,可以这样来分析,如果补上两人所差的钱1元2角9分+1分=1元3角,那么他们恰好可买两本书,而现在他们手中的钱却正好可买1本书,可见书价是1元3角,甲同学有1分钱,乙同学有1元2角9分钱。筌变未知为已知@彭相萍  相似文献   

5.
柯南考考你     
分盘子条件:给你1 000个盘子,10个箱子,你随意将盘子放入箱内……要求:要1到1 000中任意个数量的盘子时,你只用拿箱子,不用开箱拿盘子。问题:怎么将盘子装入箱内?2004年第6期答案:其实根本没有差错100元。提示:我们在读这个案例的时候就已经被误导:“3个客人每人实际支付900元钱,共支付2 700元,加上服务员扣下的200元”,这里,不应加上服务员扣下的200元,而应加上他们三个人剩下的300元。柯南考考你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知道本杰明·富兰克林吗?富兰克林用风筝探测云层中的雷电,从而发明了避雷针.这位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死后留下了一份有趣的遗嘱:“……一千英镑赠给波士顿的居民,如果他们接受了这一千英镑,那么这笔钱应该托付给一些挑选出来的公民,他们得把这钱按每年5%的利率借给一些年轻的手工业者去生息.这款子过了100年增加到131000英镑.我希望,那时候用100000英镑来建立一所公共建筑物,剩下的31000英镑拿来继续生息100年.在第二个100年末,这笔款增加到4061000英镑,其中1061000英镑还是由…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100元     
崔鹏飞 《高中生》2010,(10):61-61
吃晚饭时,父亲突然说:“我的工资怎么少了100元?“母亲忙问:“怎么了?”父亲说:“我的工资是1500元,装在一个红包里。我拿了钱,在商店前拆开了红包,就进去买东西了。”“会不会是拿出来花了?”“我身上本来就有200元.算来算去就是不对呀!”父亲放下筷子。说是要骑摩托车出去一趟。我们知道父亲是要去找钱,母亲放心不下,让我陪父亲去。  相似文献   

8.
一、揭示课题师 :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钱 ,比如日本的钱叫日元 ,美国的叫美元 ,英国的叫英镑 ,我们中国的叫人民币。今天 ,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后 ,教师拿出一些硬币和纸币 ,让学生辨认)。师 :硬币和纸币是我国的两个币种 ,(出示1分、2分、5分的硬币及1角、2角、5角、1元的纸币)它们各表示多少钱呢?比一比 ,看谁认得又快又好。点评 :开门见山 ,直入课题 ,免去了一些不必要的复习环节 ,有利于提高教学时间的利用率。讲点外币知识 ,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能否将外币知识放到课尾再介绍?哪种方法效果好 ,值得研究。二、认识…  相似文献   

9.
有一次,我捡到100元钱,就装进自己的腰包,开学后用它交了学费,又买了一些其它东西。后来发现这100元钱是班上孟丽君同学丢的。又过了不久,大家知道这钱被我拾去了。纷纷指责我,班主任老师还把我叫  相似文献   

10.
不平等条约     
一天,银行信贷部来了一位老印第安人,他想向银行贷款500美元。信贷部的经理接待了他。经理问明老印第安人的来意后,从抽屉瞿拿出一份贷款申请表格,接着问道:“你贷这笔钱来做什么?”“从我们的部落收购珠宝到城里卖。”老印第安人答道。  相似文献   

11.
同学们,你知道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何许人吗?富兰克林利用放风筝探测云层中的雷电,从而发明了避雷针.这位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死后留下了一份有趣的遗嘱:“……一千英镑赠给波士顿的居民,如果他们接受了这一千英镑,那么这笔钱应该托付给一些挑选出来的公民,他们得把这钱按每年5%的利率借给一些年轻的手工业者去生息.这笔款过了100年增加到131000英镑.我希望,那时候用100000英镑来建立一所公共建筑物,剩下的31000英镑拿去继续生息100年.在第二个100年末了,这笔款增加到4061000英镑,其中1061000英镑还是由波士顿的居民来支配,而其余的3000000英镑…  相似文献   

12.
去吉林省长春市参加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离开学生们整整三个月,但这三个月中和他们的交往,却成了让他们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的过程,因而成为我们师生一段难忘的经历。记得当我得知将去长春参加培训时,曾表现出隐隐的担忧:学生们能否适应代课老师?家长会怎么看待这件事?教学会受影响吗?但最终我把“长春之行”当成了一次难得的机缘和珍贵的课程资源。临走前一天,我向学生们通报了将去长春学习的消息。他们一下子愣住了,一个个脸上写满了难舍的表情。当他们的泪水即将盈满眼眶的时候,我话锋一转:“同学…  相似文献   

13.
目前,贫困山区的农民外出打工的现象非常普遍,并由此带来了“打工族”子女的教育问题。如何对待这个非常特殊的群体?这些年来,我的做法和体会是:关注他们的学习。 当他们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就个别辅导,并帮助其找出原因。此外,“打工族”子女基本都住校,每天晚饭后将有一 段很长的空闲时间。我就利用这段时间组织他们看课外书,每人带一本,轮流交换着读,读后还要求他们做读书笔记,把自己喜欢的字、词、句都摘录下来。一段时间后,有的学生已摘录了厚厚一本,他们还时常拿出来读读。这样既充实了课余时间,又扩大了视野,提高…  相似文献   

14.
案例: 1.生活中的数学例1 课件提供片段:星期天,小明全家去泉州游玩,小明自告奋勇地说:“今天我来当家。”妈妈把钱包交给小明,让他负责一路上的各种费用。到了中午,他们走进快餐店,小明数数钱包里的钱,里面还有251元。小明走向服务台对服务员说:“我买一份全家餐外加一个汉堡包。”服务员算了算说:“一共99元。”小明拿出100元递了上去,服务员找给他1元。  相似文献   

15.
教学片段一:积累"分"的经验,自然生成"平均分"师:淘气和笑笑共进午餐,服务员给他们送上4颗草莓、2杯可乐和1张比萨饼,你能帮他们分一分吗?生:每人可分2颗草莓、1杯可乐和半张比萨饼。师:老师为每位同学都准备了1张"圆圆的比萨饼"(老师把圆片纸举起来),你能用这张"比萨饼"分一分,  相似文献   

16.
顾莹  曲波 《黑河教育》2009,(6):43-43
一、创设情境 师:寒假马上就要到了,我们一家三口准备去太阳岛游玩,我听说那里的门票有两种方案,A方案:大人每人100元,儿童打五折,B方案:三人以上(含三人)八折优惠。 师:请同学们帮我想一想要怎样买才合算呢? 生甲:我想A方案小孩才花50元,两个大人200元,一共要250元就够了。  相似文献   

17.
讨债     
一个新手去收高利贷,他把借条拿出来奸笑着说:“白纸黑字明明白白写得很清楚,你欠我100万!难道你想赖账?”对方表示确实没有那么多钱,他威胁道:“哼,哼!别怪我没有提醒你!明天再交不出钱,你的房子就像它一样。”说罢,他掏出打火机把借条烧了.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11,(8):17-17
王怡波2011年7月8日在《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为了一纸文凭,在校大学生被迫走出校门实习,充当廉价劳动力,此类事件近几年来常常见诸报端。但比起发生在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闹剧,就荒唐而言,恐怕鲜有能及——以爱心的名义欺骗学生,将他们“毫不吝惜”地赶去打工,而且还要“压榨”可怜的穷学生,将这些在一线饱受苦累的学子的劳动所得,大把地装进自己的腰包,还美其名日:“作为学校建设经费”。且不论这些钱究竟是被某些人瓜分了,还是真的留作学校经费了,都无法改变这些钱乃是千名学生用汗水换来的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9.
<正>有三个人去住旅馆,房价是30元一个晚上,恰好那天就剩一个房间了,于是三个人每人出10元就住在一起了。巧的是旅馆这天刚好有优惠活动,返还这个房间5元钱,服务员只还给旅客每人1元钱,自己留下2元。奇怪的事情出现了,旅客们每人花了9元钱,三人一共花了27元,加上服务员的2元只有29元啊,还有1元去哪儿  相似文献   

20.
褚峥 《广东教育》2006,(7):93-93
听广州一位名师讲话,每每为其博学风趣机智而击节。他非常善于从生活中取喻,深理而浅出。例如他说:你要让学生写时评,只是提出几点要求,让学生如何下手呢?接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片,说今天在饭店吃早餐时服务员让我对服务质量给出评价,怎么评价呢,服务员就拿出一张卡片,上面列举了7条:1.餐具的摆放是否整齐;2.量是否足够……大致如此。总之,这位名师用这个非常生活化的比喻,将如何指导学生写时评讲得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