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子》一书中“音声相和”与“大音希声”两命题,不仅仅是老子辩证法的体现,而且蕴含了颇有深意的美学韵味。本文从释义的角度出发,分别探寻了“音”“声”及“大音希声”在《老子》中的本意,进而剖析了“音声相和”与“大音希声”的音乐美学思想:单调的、无节奏的是“声”,复杂的、有节奏的是“音”0“大音”即合道之音,“希声”即不是单调的声音。“音声相和”和“大音希声”这两个命题构成了老子音乐美学的思想。老子从哲学的高度对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加以集中地阐述,对后世的音乐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琴清英》是一篇体现扬雄音乐美学思想的著作,反映出扬雄音乐美学思想的双重审美倾向。他一方面坚持礼乐教化,追求雅正的音乐;另一方面肯定内心情感的真实表现,强调音乐"以悲为美"。这种双重审美倾向看似矛盾,实际上是汉代一种新的审美观念——"汉家威仪"的出现,是汉代多元统一的中华民族对北方"崇高"的审美观念和南方"飘逸"的审美观念的一种兼容和整合,反映出音乐美学思想在汉代的发展状况。本文以琴道思想为切入点,浅析《琴清英》中所蕴涵的音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王维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通音律,他的许多音乐诗歌中包含的音乐思想,都和嵇康的音乐美学有着相同之处。以嵇康的《琴赋》为例,其赋中所体现的一些音乐审美思想,如琴乐"和"的思想,即与意合,与天地合,表达自己内心所发的深刻感受、寄情于琴,将琴寄寓深刻情感,宣泄心中情绪的有生命的乐器,以及以琴悟道,追求逍遥闲适、心与道冥的古琴审美观,都在王维音乐诗歌中得到了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4.
《溪山琴况》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篇文章笔者从几对对比性的美学思想入手,从而分析《溪山琴况》中所包含的部分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乐记》、《乐论》是中国传统儒家音乐思想的代表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礼乐教化”的认识上,这两本书无疑具有经典意义的。儒家音乐美学由孔子发端。他极为重视音乐的人文精神和政治伦理功能,提出了“事君”、“事父”和“尽善尽美”的音乐美学思想。孔子奠定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后经公孙尼(公元前五世纪)作《乐记》、荀子作《乐论》而形成极完整成熟的儒家音乐思想体系。儒家的音乐美学基  相似文献   

6.
李泽厚先生的“实践美学”生成于20世纪60年代,是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马克思主义、康德哲学中以人类主体为主题、为立足点与归宿点的主体性哲学融合起来建构的突出人类精神现象的美学思想;同时,李泽厚先生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起源的思想、关于现实地改造世界活动的思想改造了康德哲学中的先验理性思想并在其基础上形成了“积淀说”。但其理论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孟子》是由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及其弟子所编著的,在其探讨政治思想、哲学伦理、治世之道的言论中,不乏有关于音乐的经典语录。孟子在阐述"礼"与"仁"的关系、民贵君轻、与民同乐等观点中亦充分体现了音乐的功用,对于后世音乐美学与音乐教育有着深度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肯定“音乐美学”不但具备“哲学——美学”的品格和视角,亦强调其对音乐实践基本环节的理性论证,并借简要提炼中、西方音乐美学思想进程中的两大核心理念表明主体行为不同的文化处境和哲学立场的取域,进而探讨《音乐美学》课程于音乐专业本科生所具有的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最后就音乐专业本科生的发展动向做个人初步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秉承了我国传统的和谐统一的审美追求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巨大影响,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交融的产物,形成了如下的美学特征:“词情、曲情、声情相触合”的情感美学特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相交融”的创造性美学特征;“传统风格、时代气息相共存”的现代性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但丁的《神曲》、《论俗语》、《飨宴》、《致斯加拉亲王书》等作,蕴涵着丰富的美学和诗学思想。但丁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中世纪神学和亚里斯多德哲学,也间接吸收了一些从君士坦丁堡传来的阿拉伯哲学家的思想。但丁的美学思想充分显示出从中世纪美学向近代美学转折的特点,他在强调上帝是一切美的本源、艺术的象征性的同时,也提倡“艺术取法自然”,并应表现个人主观感受与激情。但丁对学语言特性及审美性的认识、关于诗的定义和基本体裁分类等诗学见解,也是卓有识见的。  相似文献   

11.
从音乐不容易为人听懂、音乐是否需要被人听懂、听懂音乐的方式三个方面,分析了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听懂"的误区.从感情的重要方式需要我们听懂探寻听懂音乐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中国传统音乐对于“和”的关注与表现正是出于对中国传统儒、道、释三种哲学思想的观照,这种观照使得中国传统音乐具备了自身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表现形式,进而对当今的中国音乐研究与表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康德的“自由美”与“依附美”的美学命题,体现了其哲学体系中的“自律论”“它律论”这对哲学概念。在音乐界,德国音乐学家卡茨将“自律”、“它律”使用在音乐美学中,出现了自律美学和它律美学两个概念。康德的自由美是一种纯形式的美,而与自由美相对的依附美是社会事物的美,而不是纯粹自然事物之美。康德认为美与被依附物无关,强调美在于形式,即艺术的自由才是创造的本质。由此,他为自律论美学提供了哲学基础,在现代音乐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势”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它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上孕育出来的,文化源远流长,内涵独特。传统武术的“形”是指武术动作所构之形,武术的“势”是指武术动作所展现出来的气势和精神。“形”是“势”的载体,“势”是“形”的表现,传统武术之“势”的生成途径在于以形造势。传统武术之“势”是“形”与“意”的和谐统一,其最显著的美学特征是势有形而意无穷。  相似文献   

15.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的代表之作,也是我国游记散文的"模山范水"。其精湛新奇的艺术技巧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一直为后人所推崇与称赞,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美学思想如美的发现、美的创造、审美情趣、自我人格的流露等,为美学领域注入了新鲜的元素,为美学的丰富和发展开拓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阐述《褶》的立意、构思及创作过程,从一个具象的题目可以表达一个抽象的概念、一种具象的形可体现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结合可深化主题三个方面说明对比与谐调、矛盾与统一的美学观点,强调美的最高境界是艺术作品的意蕴美,进而论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敬、互爱、互融、互纳、互兴、互扬,也是一种做人的美学。  相似文献   

17.
琴弦悲歌话《梁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可称得上是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中的精品,在世界音乐舞台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长期以来,人们总喜欢把其说成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其实,《梁祝》的成功有着诸多方面的原因,中、西方音乐有着各自不同的个性、文化底蕴和成就模式,在价值评判中不可能用同一的标准去衡量。中国音乐有自己独到的个性,它和其它国家或民族的音乐一样,都是世界灿烂音乐文化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同样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空白"作为诗词意境的重要特点,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表现极为丰富,它拓宽了诗词的审美空间,延伸了诗词的表现力,彰显了诗词的独特魅力."空白"带给古典诗词独特的美学特质:空灵、简洁、无言之美,营造出云山烟水与冥无的美学境界.深入把握"空白"论的美学特质,不仅是我们更好地鉴赏中回古典诗词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我们深入体验中国传统美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独特韵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鬼魂与梦境作为艺术构件进入戏曲创作,与它们深厚的文化根底和文学传统是分不开的,它们的介入,不仅极大地拓展了戏曲的表现领域,而且展示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理想主义美学风格。由于适应了民族的普遍心理和审美理想,魂梦戏曲显示出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气"是宇宙、人生的本体,也是美的本体,艺术表现了"气",也就是表现宇宙、人生的真谛,即表现了美.根据"气"的运动、变化、性质的特点,艺术采用"虚实相生"、"动静相衔"、"刚柔相济"等方式来表现美.艺术因其所表现的仁义道德与"气"相融合而具有价值.艺术欣赏就是感知"气",并让生命与"气"交融而体验生命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