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材料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2007年10月8日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奥利弗·史密斯和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这三位科学家因为"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2.
2007年11月,日本和美国科学家分别成功地将人的皮肤细胞转化为干细胞。这一成果被认为有可能替代涉及伦理道德问题的胚胎干细胞研究。大约一个月后,科学家宣布,他们成功地利用从皮肤上获取的干细胞治愈了老鼠身上的镰状细胞血症,证明从皮肤中而不是从胚胎中获取的干细胞可以用于疾病的治疗。而这正是科学家在干细胞研究中一直苦苦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家或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2007年10月8日宣布,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来自美国的马里奥卡佩奇、奥利弗史密斯和来自英国的马丁埃文斯。他们因胚胎干细胞研究获该奖项。这三位科学家是因为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而获得这一殊荣的。这些发现导致了一种通常被人们称为基因打靶的强大技术。这一国际小组通过使用胚胎干细胞在老鼠身上实验了基因变化  相似文献   

4.
黄传立 《新高考》2008,(7):113-117
一、单项选择题 1.2007年度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进行干细胞研究的科学家,人类寄希望于利用于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在体外培育出组织器官,并最终通过组织或器官移植实现对临床疾病的治疗。医学上能否利用肌细胞代替干细胞( )  相似文献   

5.
最新一期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出了2007年度科学领域的十大发现,其中干细胞领域今年频频取得重大进展,这些进展位列十大科学发现的榜首.《时代》杂志说,2007年11月,美、日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皮肤细胞仿制出具备胚胎干细胞功能的干细胞,从而避开了胚胎干细胞研究面临的伦理问题.另外,美国俄勒冈州健康  相似文献   

6.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8日下午5点30分,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Mario R.Capecchi)、奥利弗.史密斯(Oliver Smithies)与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Martin J.Evans)。这三位科学家是因为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而获得这一殊荣的,其研究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美国《时代》杂志评出了2007年十大科学发现,生物学问题独占其七。美国及日本科学家在干细胞研究方面获得的突破位居榜首,而2007年6月内蒙古确认发现当今世界上最大似鸟恐龙化石位列第7位。  相似文献   

8.
<正>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2007年10月8日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人马里奥·卡佩基(Mario Capecchi)、奥利弗·史密斯(Oliver Smithies)和英国人马丁·埃文斯(MartinEvans)。这3位科学家是因为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 DNA 重组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而  相似文献   

9.
美国和以色列科学家在新一期美国<全国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在控制干细胞的发育方向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干细胞是人体的主干细胞,具有发育成身体中任何一种细胞的潜力.但科学家首先需要知道如何控制干细胞,即能够控制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分化发育.如果能够控制分化发育,干细胞将可以被指导发育成治疗帕金森氏病的脑细胞、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源和心脏病人的心脏细胞等.  相似文献   

10.
诺贝尔奖官方网站10月8日宣布,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来自美国的马里奥·卡佩奇、奥利弗·史密斯和来自英国的马丁·埃文斯因干细胞研究赢得该奖项。决定每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为其颁奖的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表示,这三位科学家是因为他们在干细胞研究领域利用小鼠胚胎干细胞进行基因打靶技术研究所取得的非凡成就而获此奖项的,他们在"基因打靶"的生物技术研究中,通过敲除技术来研究老鼠基因,使人类能够掌握更多有关心脏病、糖尿病、癌症、囊肿性纤维化(属遗传性胰腺病)等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教学》2009,34(1):73-74
据新华网2008年8月7日消息,日本理化研究所的科学家最近成功诱导实验鼠胚胎干细胞以及人类的胚胎干细胞分化成下丘脑神经细胞,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科学家此前已经开发出一种无血清浮游培养法,可以把实验鼠以及人类胚胎干细胞在试管内分化成大脑神经细胞。这种培养法中会用到胰岛素,后者会强烈干扰干细胞分化为下丘脑细胞。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教学》2007,32(6):75-75
据2007年1月5日《参考消息》援引路透社纽约2007年1月4日电,科学家在微型猪身上利用从年轻成年人智齿上采集的干细胞,成功培育出了新的牙根和牙冠支持组织。新培育出的牙齿在功能和力量上与原来的牙齿相同。研究人员希望未来几年中在人身上试验他们的这种技术。这对于那些不适合植假牙或希望利用自体牙齿活组织的患者将极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教学》2008,33(6):77-80
美国《时代》杂志评出2007年度十大科学发现,其中生物学科技占7项,干细胞研究突破居榜首;化石证据表明鲸的祖先是小型食草哺乳动物;上海科学家用中药方剂成功恢复老鼠生育能力;印尼雨林发现鼠类新种;越南安南山脉发现11个新物种  相似文献   

14.
由于干细胞具有特定的分化潜能,表现出了全能性、多能性和专能性,近几年来世界各国科学家对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展开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主要成果有:1.胚胎干细胞育出心脏组织。以色列工学院最近宣布,科学家首次从胚胎干细胞中培养出人类心脏组织。他们培育出的心脏组织,可以自然跳动,并且有新生心脏组织的电特性和机械性。过去一直认为当心脏细胞受到损害后,不  相似文献   

15.
《生物学教学》2008,(3):79-79
据2007年8月19日《参考消息》援引法新社华盛顿2007年8月17日电,美国伯纳姆医学院研究中心和圣迭亚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艾滋病病毒表面发现了一种名为gp120的蛋白质,会使艾滋病病毒阻碍大脑干细胞的分裂,减慢大脑中负责学习和记忆的区域生成新的神经元。人们早就知道感染艾滋病病毒可能导致严重痴呆。随着治疗技术的改进,艾滋病人的寿命得以延长,不过这也使痴呆症病例增加。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找到对付由艾滋病病毒引发的痴呆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借助于干细胞。科学家已经成功培育出跳动的心脏组织、气管和膀胱。现在,奥地利科学家又在培育人体器官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利用干细胞这种可编程细胞培育出迷你大脑。确切地说,他们培育的是“大脑类器官”。这种只有豌豆大小的类器官构成了人类大脑组织。借助于类器官,科学家能够解答与大脑发育以及最初发育阶段出现的紊乱有关的一系列重大疑问。  相似文献   

17.
20 0 2年 :值得关注的六大科技领域  科学家在 2 0 0 1年最后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列出了 2 0 0 2年值得关注的六大热门科技领域 ,它们分别是干细胞研究、蛋白质组研究、天文、遗传学、光学钟和基本常数和对复杂分子生物系统的观察 .干细胞研究方面 ,2 0 0 2年世界各国将明确干细胞研究的政策 ,科学家有可能获得新的人类胚胎干细胞源 ,并有可能将老鼠干细胞研究成果应用于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 .蛋白质组方面 ,目前生物技术公司和投资公司正为破解人类蛋白质组投入大量资金 ,2 0 0 2年将有可能出现首批以蛋白质为基础的药物“靶”.在天文…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1月20日,注定是一个被生物学界记住的特殊日子,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詹姆斯&#183;汤姆森实验室和日本京都大学再生医学研究所的2个独立研究小组在这一天分别在美国《科学》杂志和《细胞》杂志上发表了论文,宣布已成功地把普通的人体皮肤细胞转化为了具备胚胎干细胞功能的新型“万能细胞”。由于这一细胞实质上就是借助基因工程将一些特殊的基因重新编排进人体皮肤细胞,诱导该细胞成为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的细胞,所以又将这些细胞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简称iPS细胞。这一被学界称为生物科学“里程碑”的重大突破,有望帮助各国的科学家绕过克隆技术的伦理、道德分争,为医学应用打开大门。  相似文献   

19.
《生物学教学》2005,30(1):67-67
综合2004年5月21日《环球时报》和同日《参考消息》报道,5月19日,世界首家胚胎干细胞库在英国建立。该库的目标是为科研工作贮存和提供干细胞系,并最终为实现对糖尿病、癌症、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疾病的患者提供治疗性干细胞。由英国科学家培育的两个干细胞系将成为该干细胞库的首批干细胞。所建立的胚胎干细胞库将存放从胎儿或成年人的身体组织中分离到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20.
[克隆技术]     
《生物学教学》2005,30(11):72-72
韩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世界首批与病人基因组完全一致的胚胎干细胞;法美科学家合作成功克隆马;意大利科学家宣布成功克隆出骟马后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