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与法律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法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最有争议的问题。道德与法律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而且道德对法律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体现在司法过程中。但并不是所有的道德都符合法律的规定,所以我们应该对司法过程中的道德因素进行合理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以霍姆斯的《普通法》和卡多佐的《司法过程的性质》为素材,对自霍姆斯以来形成的实用主义司法哲学中法律与道德、法官个人道德与主流道德等问题进行探讨。揭示普通法和实用主义法学中丰富的法律哲学和司法哲学思想,分析我国当今司法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3.
法律与道德在立法、司法与守法中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指的就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问题。道德之所长,往往是法律之所短;而道德之所短,往往恰是法律之所长。国家法律的严明与松弛直接制约着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与下降。而道德是法律制定的价值导引,是立法的来源之一。两者在立法、司法、守法方面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是法律与道德关系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社会在司法方面,具有历史的特色。中国传统社会对复仇司法量刑与法律制度、情理道德、司法者个人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传统社会对复仇案件司法,反映着历史的博弈过程,因此对于复仇案件的处理反映着法律、道德的相互作用。复仇司法所反映的是道德与法律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复仇原因和司法裁断结果具有道德特色,同时复仇案件的处理反映着法律、道德之间的交互性,也就是中华司法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是法哲学的重要命题,本文通过一起典型案例,探讨了司法实践中的法律标准和道德标准及其相互关系,对司法实践中以道德标准代替法律标准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6.
鲁蒙娜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6):186+190-186,190
本文依据美国法学哲学家朗.富勒在其着作《法律的道德性》中论及的法与道德的关系,论述了法律的内在道德以及法律与道德的密不可分性,并依据富勒的自然法理论所定位的八项"法治原则",阐述了正义是法律的道德追求,证据与证据规则在司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司法活动中程序制度的目标应是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统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司法道德化是法律道德化的现象之一,从法的起源、功能和内容上看,司法道德化具有合理性。对司法道德化进行本体性考察,可以发现司法道德化具有隐蔽性和一体性特点。在现代法治视野下,法律对道德的天然依赖和法治的独立性特质之间的矛盾使得司法道德化处于进退两难的困境之中。全面提升司法者法律职业素养、保障正当程序的实施、正确认识对司法道德化的限制,确定科学的思路,正确处理法律和道德在司法考量中的地位与关系,实现二者在司法过程中的平衡状态是防止司法道德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里呈现着众多法律现象,透过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宋朝的司法文化。宋朝的司法文化,承袭隋唐的同时也融入了其特有的法律精神,对明清两朝的司法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宋朝的司法文化在我国法律发展的长河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特点蕴含着传统法律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伦理道德的源远流长。在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探询中国古代法律的道德力量,这将对法治建设大有裨益。《水浒传》里的法律现象远不止本文所列,但这些现象有着相似之处,都渗透着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9.
法律的道德性问题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与自然法学之间长期争论的焦点。分析实证法学主张道德与法律是可分的,法律和道德没有必然联系。自然法学认为道德与法律不可分,法律本身应该合乎道德。在法治建设中,法律的道德性要求立法的道德基础、守法的道德义务以及司法的道德判断。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与道德在生活、立法、司法与守法中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两者在各方面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关系,是法律与道德关系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法律正义一般表现为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程序正义体现于法律程序的设计以及司法裁判的过程之中 ,具有明确、具体且可操作的道德标准 ,属于“看得见的正义”。程序正义对我国实现依法治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法律与道德     
道德与法律历来是法理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埃德加·博登海默博士反对传统的关于道德与法律之间区别的简单划分 ,认为道德与法律既关注人们的思想 ,也关注人们的行为。道德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法律 ,要在司法领域中慎重的运用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13.
法律的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确定并保护各种利益。在立法的过程中进行利益衡量是法律的一个重要的维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司法过程中不需要进一步的利益的考量。南京彭宇案以及类似案件在某种意义上反映出在司法过程中对于社会利益保护的某种缺失,而这种缺失又引发新的司法风险和社会危机。以"彭宇案"以及类似案件为切入点,结合司法能动和司法的社会效果,从法和道德在法运作的不同阶段的关系角度对社会道德利益的保护做一个系统的研究,实现个案中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刑事司法行为是法官依照法定审判程序行使司法审判权的活动,这一过程体现了法官对刑事案件进行道德价值判断和道德基本观念的选择,因此,道德为法官公正裁判提供了价值标准,是实现刑事司法行为公平正义的基础,也有利于刑事司法判决更符合人性要求。但是法治社会下法官不能以道德标准代替法律标准,应当注重把握刑事司法中道德影响的合理限度。  相似文献   

15.
以法律与道德涵义的本体认识为起点,结合历史上的演变过程分析法律与道德作为社会规范和调控手段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辩证统一关系.从这样一种新的视角出发去研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这一古老问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司法实践中道德与法律存在着不和谐之处,故此,人们在道德的评价问题上各持己见,本文力求在崇尚道德法律的基础上,追求一种更趋于合理、科学、和谐的法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论道德与法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法学家和哲学家们长期争论的问题。这一问题有着广泛而复杂的内容,无论是从探讨法律的性质和特征到法律的历史渊源,还是从法律的推理到法律的效力和实效,抑或是现代性道德的重建,无不涉及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对于这个古老问题的探讨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道德法律化必然遭遇困境吗?——与戴茂堂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茂堂教授《论道德法律化之误》一文从执法、司法的语境论证道德法律化的困境存在着语境错误问题,没有洞察出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揭示出中国古代道德法律化弊端的原因在于道德法律化的不当而非道德法律化本身。道德法律化的必要性体现在道德自身的非完满性需要法律规则补足。道德与法律在终极价值上契合,在内容上共享,在调整范围上重叠。  相似文献   

19.
在特定情境中,道德与法律常发生冲突。道德与法律的冲突分为某一行为或事物的性质与道德一致而法律冲突和与法律一致而道德冲突两种情形。道德与法律的冲突对立法伦理、执法伦理、司法伦理、守法伦理各法律伦理都有深刻的影响。只有在对道德与法律的冲突有了充分的研究之后建立起来的法律伦理,才有现实性以及能被人们所接受和遵守,才能完善我们构建法律伦理的视角和完善法律伦理学学科自身。  相似文献   

20.
道德法律化的根据与界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的法律化是道德与法律关系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道德的法律化不仅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有着学理上的根据。同时,道德的法律化又必须受到应有的限制。既不能不区分道德的性质盲目地实施道德的法律化,也不能不顾道德与法律各自的特点.把所有的道德要求都直接移植为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