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时代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须高度重视家校社的协作共育。建构家校社协作共育机制,学校要主动作为,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可通过强化学校德育力度、积极拓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路径、建立学校与社区的联动机制等方式,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的优势,形成教育共同体,不断生成教育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力量的参与助推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家校社”应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良性动力系统。实现家校社多元生态共育是助推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一、多元共生,生态共育成都市金花中学基础条件薄弱,社区教育生态环境不够好,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较严重。学校立足区域实情,逐步建立起“教育共同体”和“学习共同体”,扩大校社教育功能,让学校与社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家庭、学校、社区的“多元共治”融合为“多元共生,生态合育”的新教育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学生的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协力的结果,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和主导,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成都高新区“校社共育协同治理”教育联动融合发展行动,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企业为辅助,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企业“四位一体”立体教育服务体系,有力推进高新区联合研究项目“家校社共育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成效突出,形成区域家校社共育大格局。  相似文献   

4.
高度重视家校社共育,是推动新时代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体艺素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指向乡村儿童体艺素养提升的家校社共育机制,对于乡村儿童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林传生 《师道》2023,(5):36-37
<正>“双减”是一场力度空前的基础教育生态改革,给农村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共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有望改变多年来应试教育积累的负面教育生态。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家校社协同共育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如何落实家校社协同育人发展战略,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家校社协同共育体系,打造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教育生态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各教育阶段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教育这项系统工程越来越完善。而对于小学教育阶段来说,家校共育是推进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间的协调配合,为学生打造一个舒适轻松的学习环境。家校共育模式是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沟通效率的重要桥梁,是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趋势而提出的重要举措。家校协作是培养学生独立意识的关键,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获得全面的发展,符合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指导,符合社会对新时期人才品质与道德修养的需求。本文主要阐述了家校共育模式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综合其发展现状,总结了家校共育模式在小学教育中的具体运用策略,意在实现学校教育创新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家校共育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加强家庭支持与学校互动,增进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构建合作共建的教育生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是其中的关键。家校课程衔接、家庭任务参与、资源共享等策略为有效渗透家校共育提供实施途径。本文探讨了家校共育的意义和教学策略,呼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多重视和实践家校共育,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8.
家校社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重要场域。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家校社协同共育具有重要价值。借助社会学视角下的列斐伏尔空间生产概念,以物质空间、精神空间与社会空间为分析框架,运用逻辑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对家校社协同共育分析发现:家校社各自的和相互间的物质空间、精神空间与社会空间存在时空边界与交互作用机制。三者交互生成差异性空间,推动家校社之间社会生产关系不断生成和发展,影响家校社协同共育效能。社会自治丰富资源,推动家校社协同共育生产关系发展;多方参与凝聚共识,促进家校社协同共育生产关系生成;政府主导健全机制,深化家校社协同共育生产关系的改革对破解困境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欢  李娟 《中华家教》2022,(1):13-19
世界关注教育变革,教育推动世界变革.在新时代教育发展中,家庭、学校、社会融合育人正面临世界无限、变革无限的局面,各种办学要素广泛连接、交汇聚能,让我们对教育新样态给予学生成长的无限可能充满期待. 一、聚焦:家校社共育之"识"——成长无界 家校社共育是当今时代的教育共识.然而,大家对于共育方向、内涵、结构、载体、路径、机...  相似文献   

10.
构建新型家校关系是新时代开创校园新生活的突破口。学校基于学校生源结构复杂的特点,通过"紫马甲行动""乡土课程建设""‘家·校·社’联动"等措施,在整合融通各种教育资源的同时,形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合力,创设了新时代家校共育的新机制,形成了校园生活的新局面,呈现了家校合作的新生态。  相似文献   

11.
家校共育能够形成教育合力,使学生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果。创建家校共育合作体是当下家校合作的基本趋势。家校合作的障碍总体来看可以归结为家校价值观念差异、参与权利不对等和立场分歧等。学校与家庭良性互动,共建优良教育生态的具体对策:引导家长完善教育观念,奠定家校双方合作对话基础;重视家长教育治理权力,创造家校双方合作共育条件;增加共识,弥合立场分歧,促进家校共育合作体建构。  相似文献   

12.
李宏龙 《江西教育》2024,(13):58-59
<正>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学校家庭社会关注教育问题的视角不同,加上缺乏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导致校家社三方各自为政,缺乏有效沟通,存在着校家社共育机制不健全、育人目标有分歧,校家社三方职责不明、界限不清等问题。随着建设教育强国实践的不断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共同奏响校家社共育新乐章,建立新的教育机制,树立全新教育观念,是顺应时代需求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出现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危机日益增多。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家庭环境作为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心理发展可依赖性外环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遵循"家校共育"的教育理念,重视家庭教育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发挥家校共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力量,保证家校共育联动机制的良性循环,既有利于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又有助于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家校共育在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陕西省C校是陕西省内一所职业院校,以陕西省C校为例,从家校共育视角探讨了职业院校情感教育的运用与策略。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发现C校在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家校协同育人理念较为淡薄,对于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家校协同育人内容活动单一,未能发挥情感教育的纽带作用;家庭环境原因导致家长对情感教育的落实出现偏差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立健全家校共育制度,提高对于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创新方式方法,在组织参与活动中发挥情感教育的纽带作用;注重校社联动,减小家庭环境对开展情感教育的不良影响等措施。希望能够引起部分职业院校对家校协同育人以及情感教育的重视,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袁成  向小琴  曹姗 《江苏教育》2022,(31):58-60
新时代教育要求家校共育、协同育人,家校共育是家庭、学校互相合作,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叠加影响的教育实践过程。班主任在开展家校共育时,应厘清家校共育的基本目标指向、立场边界,采用科学的共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达成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质量提升,需要增强家校协作。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种教育模式相互补充,达到最佳教育效果。本文对普通高中家校协作模式开展研究,结合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与全面发展要求,探讨了家校协作形成长效机制的途径,主要包含借助“育人导师制”、构建一体化家校共育平台、定期举办“家校共育”等实践举措。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立足校情,多次走入学生家庭,走进其他学校,走访所属街道社区,多方沟通,意在通过协作,推动家校社共育良好新局面的形成。家校协作,形成学校、家庭的教育合力;校际协作,发挥各校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校社协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让育人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校共育”即家庭与学校对孩子的协调教育。随着现代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教育正处于一个充满着变化、改革和发展的时代,那种单一的、封闭的传统教育体系将逐渐被多元的、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所代替。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再不能把教育理解为单一的学校教育,应把教育理解为一个整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这个整体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有机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在中小学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均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家校共育对于儿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一、“家校共育”对于儿童成长的作…  相似文献   

19.
许慧 《家长》2023,(12):65-67
<正>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心理健康的培养与渗透成了激发学生能力与智力发展的前提,是启发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良好思想、意识、品质、行为的重要基础。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良好发展的途径不仅仅来自学校、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更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悉心的指导。高中教师要积极、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重视家校共育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采用多样、丰富的家校共育途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发展。对此,本文将围绕高中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共育的优化路径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20.
王华 《甘肃教育》2022,(24):118-121
“双减”政策的实施,明确了家校协同育人的责任,要实现“双减”背景下学生高效学习,这对家庭和学校协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相关且缺一不可,家校教育相互配合、补充,才能构建良好的家校共育模式,才能更好地提高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家校协同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探究构建新时代家校协同教育模式,提出“双减”背景下构建家校共育模式的策略,以提升家校共育水平,有效保障新时代家校协同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