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宝库,其重视劳动之于人的生存价值、关注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强调劳动的育人功能以及对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等,是劳动教育的丰富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重要的思想文化支撑和动力支持,在劳动教育中具有劳动精神认同、劳动道德教化和劳动行为引领价值。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劳动教育中的价值,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劳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劳动教育中的价值实现问题,既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劳动教育深入开展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举措,对于培养新时代劳动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重视劳动教育是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新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赋予了我国高校劳动教育新的历史使命。新时代,高校要以“国之大者”的视野和格局,完善育人体系、优化师资队伍、改善育人环境、加快数字化转型,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劳动是人的本质,美好生活是人类本质的现实表现,劳动教育与美好生活实现具有丰富的关系耦合。何为美好生活、劳动教育观照美好生活实现何以可能以及劳动教育观照美好生活如何实现,体现劳动教育与美好生活的耦合关系。历史、哲学、时代三个维度奠基美好生活实现的内涵维度;劳动教育在价值依归、路径支持、实践指向三个方面为美好生活实现提供可能;价值实现、认同重构、生态培塑、实践养成的实践维度推动劳动教育观照美好生活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培育学生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变的关键一环。新时代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具有三重逻辑: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历经确立、曲折发展、重塑的过程是其历史遵循;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历史和共同富裕思想的发展和升华是其理论指导;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建设一支契合新时代发展的新型劳动者大军是其实践必然。厘清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对于培育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塑造高素质技能劳动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劳动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新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劳动精神的科学内涵包括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新时代劳动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时代内容。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满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指向。弘扬和培育新时代劳动精神,要树立劳动者主人翁意识,发挥首创精神;要提高劳动者素质,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要全方位、多领域、各阶段开展劳动教育,培养时代新人;要完善劳动政策和保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劳动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体面劳动是指通过促进就业、加强社会保障、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以及开展政府、企业组织和工会三方的协商对话,来保证广大劳动者在自由、公正、安全和有尊严的条件下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尊重劳动,必须使劳动者通过劳动能换来美好生活,通  相似文献   

7.
滕飞  蒋悦 《江苏高教》2024,(3):98-102
当前,中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所带来的生态困境阻滞了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实现,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源自人们生态道德观念的缺失及其教育的缺场。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人才的重任,应从课程资源、实践教学、绿色文化、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开展以生态自然观、生态劳动观、生态消费观、生态法治观为内容的新时代生态德育,这既是破解中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生态人格的养成、美好生活的实现和绿色大学的创建。  相似文献   

8.
杜喆 《现代教育科学》2023,(4):100-104+110
大学生精神需求的健康发展与美好生活的创建息息相关,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在美好生活的视域下,以情感需求、道德需求、审美需求、求知需求和理想信念需求五大核心要素为基本维度,探查大学生精神需求在美好生活中的独特表现;并立足新时代创建美好生活对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要求,从统筹多主体相协同的顶层设计到社会生产的基础保障,再到教育体系的总体布局,构建“三位一体”的多向发力模式,以此作为突破口推动大学生精神需求引导工作的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9.
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节点上,大力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聚焦大学生就业导向视域下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难点、痛点,通过深度开展产教融合,构建课程思政、劳动教育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耦合机制,发扬“三吃”精神,探索新时代劳动者从“工”到“匠”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劳动者工资收入对实现美好生活需要至关重要.按照马克思分析影响工资运动三个因素的理路,从劳动力价值、劳动力供求以及劳资关系三个维度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资运动加以剖析,可以发现有三个方面的启示意义:一是关注劳动者生活需要,改善劳动力再生产条件;二是畅通劳动者提升渠道,推进知识积累型的技术进步;三是努力实现劳资正和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妮 《成才之路》2023,(28):141-144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对于国家富强、社会发展、民族复兴,以及大学生成长成才都至关重要。然而,当前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使得探析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显得尤为必要。文章指出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从社会、学校、学生三个角度提出实施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以期促进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提出,渊源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根植于百年大党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伟大实践,来自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转化的时代呼唤。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是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高度契合的,包含人民美好物质生活、美好政治生活、美好文化生活、美好社会生活和美好生态生活在内的多维度立体化的美好生活。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应当立足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逐步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3.
美好生活作为当前中国社会的热词,反映着新时代中国人民的所需所急所盼;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不变的人民立场和初心。美好生活作为古今中外人类共同探索和追求的目标,理解其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内涵尤为重要。通过梳理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中“劳动-闲暇”这组核心范畴,能够帮助我们深刻理解美好生活的意涵。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劳动-闲暇”的解放在于实现生产力的极高度发展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美好生活的根本目标;“劳动-闲暇”的贯通意味着二者共同作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对象化本质力量的活动,体现着美好生活的合理内核;“劳动-闲暇”的共享表明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劳动,同享闲暇,这种“美美与共”状态的实现是美好生活的最终旨归。  相似文献   

14.
美好生活是人民群众持之以恒的追求和向往,新时代美好生活基本内涵基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展开: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政治保证、充裕的物质生活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坚实基础、丰富的精神文化是衡量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秉持公平正义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在条件、绿色生活方式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然路径。新时代美好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坚持人民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坚持协同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坚持创造性与奋斗性的统一。实现新时代美好生活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有利于推动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在相关“五育融合”的重要论述中,主要阐述的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遵循,同时也为指导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新时代大学生“五育融合”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理论基础,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根本遵循,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理念,以弘扬劳动精神、尊重劳动创造为价值取向,以全面发展、健康发展为根本要求。大学生“五育融合”目标的实现需要在构建大学生劳动教育模式过程中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等,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劳动观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技工院校的劳动教育以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一代劳动者为使命,其内容包括劳动价值观培养、劳动技能训练和劳动习惯养成三个方面,实现途径涉及生产技术劳动、社会公益服务劳动和自我服务劳动。新时代技工院校的劳动教育为技工院校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机会,为技工院校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为推动数字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新时代技工院校劳动教育具有思想性、专业性、创新性和多元性等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提供了顶层设计和精心部署.针对大学生劳动教育多维实践面临的时代挑战,深度分析了《意见》和大学生劳动教育多维实践的价值蕴含,最终通过设计大学生劳动教育多维实践路径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家庭劳动实...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是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劳动者提出的期望和要求,为传统工匠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作为广大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精神旗帜,将其贯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有利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助力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的建设目标。另一方面,工匠精神内涵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和实效性,继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劳动观是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劳动观教育对塑造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受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各教育主体的不重视以及劳动形态的复杂多变,大学生群体中出现劳动意识薄弱、劳动态度消极及劳动目标功利化的现象。为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观念,要不断创新劳动教育理念,充分发挥高校、社会及家庭三者协同育人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劳动新人。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学生劳动权益被侵犯的事件屡屡发生,许多大学生在面对侵害时知法却不知用什么法以及如何用法,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劳动法》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教育,而高校面向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法治教育多是以法治基础理论为主要内容,很少涉及具体的部门法。为此,高校应为大学生提供劳动法治的培育,在培育形式上必修与选修并举,在培育方法上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培育目标上教学与育人统一,以及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形式,用劳动法治培育新时代劳动者,确保大学生在未来遇到自身劳动权益被侵犯时不仅知法,还知怎样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