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普及化新情景下,高校内部治理面临外部行政权力同化与内部行政权力异化的悖论式困境。高校组织科层化特征明显,加上外部行政权力同化影响,行政权力在运作中不断扩张,学术权力在实践挑战中被动收缩。同时行政权利的职业规范程度不够,学术权利的专业保障力度不足。"行政—学术"和"权力—权利"两组概念形成多重行为逻辑,构成高校内部主体交往时的四类无形边界,产生五种互动场景。主体循教育价值与教育事件本义展开场景化互动,是对高等教育空间的现象学还原,为理解高校内部权力日常运作提供了微结构化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2.
行政权力泛化是中国高等教育主要流弊之源,反映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矛盾。大学精神是高校的灵魂,重塑大学精神是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核心层面要求。高等教育去行政化还需要制度层面的保障,通过外部与内部制度层面的系统变革,以强化学术权力、优化行政权力,使两者和谐一致,共同建设真正的现代大学。  相似文献   

3.
行政权力泛化是中国高等教育主要流弊之源,反映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矛盾。大学精神是高校的灵魂,重塑大学精神是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核心层面要求。高等教育去行政化还需要制度层面的保障,通过外部与内部制度层面的系统变革,以强化学术权力、优化行政权力,使两者和谐一致,共同建设真正的现代大学。  相似文献   

4.
高校内部治理是高校治理的重要环节,关系着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科层制模式下,高校内部治理存在着政府外部行政权传导的高校内部行政权与高校办学自主权之间的矛盾、高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矛盾、学生组织与学校党政职能部门之间的矛盾,并表现为人事治理症结、财务治理症结、合同治理症结。究其原因,法治保障的缺乏、行政权力的过分倚重、机构权责不清、监督机制缺乏是高校内部治理矛盾和症结的成因。因此,必须从积极推进依法治校、优化高校内部权力配置、摒弃落后的管理理念与习惯、实现多元主体的治理动能等层面予以疏解。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等教育法制建设肇始于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叶。在一百余年的法制建设历程中,历经移植模仿、创建繁荣、受挫停滞和稳定发展等四个阶段,形成了如下特点:在价值理念层面,更多地强调国家主义至上,缺乏大学自治及学术自由的传统;在外部利益主体的协调层面,从政府与高校的单一关系开始向政府、市场、高校三者共同协调发展模式演进,从强化社会本位向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并重的方向发展;在内部利益主体的共享层面,内部权力配置是一种不均衡的发展模式,教师与学生等利益相关者的权力表达较微弱,大学成员的权利保障没有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遇到了一些障碍,如缺乏一个自由公平的外部竞争环境和独立、自主、自由的内部学术氛围,其主要原因是高校内外部权力结构的失衡。从管理学视角分析,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政府与高校管理上的错位,致使高校缺乏改革发展的外部压力;同时,在高校内部存在着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失衡现象,致使高校缺乏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重构高校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使高校权力结构得到有效协调。  相似文献   

7.
从商业领域到公共领域,再到教育领域,"问责"具有非常广泛的含义,高等教育问责可以分为内部问责和外部问责、社会问责与行政问责两大类。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已经比较注重问责主体的多元化,逐步由单一问责向多元问责转变,但仍然以政府的行政问责和高等学校的内部问责为主。通过加强高等教育问责,能够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使得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保障,重建社会对高校的信任。  相似文献   

8.
林杰 《江苏高教》2008,(1):36-39
2007年9月中旬,第四次海峡两岸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着重探讨了高校内部治理理论、高校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的关系、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冲突、高校治理与师资建设和人才培养等议题。  相似文献   

9.
高校专业设置是涉及到多因素、多层面、多学科的问题。心理学视角下的专业设置是参与人员心理冲突与心理适应的过程。政治学视角下的专业设置是高校内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相互协调的过程。系统科学视角下的专业设置是高等教育系统内部需要与外部社会需求共同推动专业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管理具体实践中学术权力被忽视、被弱化的情况,本文从学术权力行使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出发,描述当前我国高校学术权力弱化的表现,并全面剖析了学术权力弱化的原因,最后提出高校学术权力实施保障的对策建议:一是摆正政府对高校管理的关系,提高高校办学自主权;二是正确处理高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三是建立健全学术保障机制,加强学术管理;四是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保障高校知识权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学术权力的运行状态是反映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表征,学术权力的分配已成为高校内部权力配置的重要环节之一。树立以知识生产为基点的学术权力运行逻辑以实现学术权力共享,是创设蓬勃而富有生机的高校学术生态环境的应然价值诉求。但在实践环节,高校学术权力受外部行政权力的挤压和内部学术权贵的蚕食,其应然释放效能与发展空间被不断干扰和压缩。因此,应以明确权力共享的多元主体、明晰学术与行政权力的关系界限、规范权力共享的组织规则、营造权力共享的共生文化氛围为着力点,建构学术权力共享机制,为新时代高校学术共治共享理念的彰显和学术权力核心地位的重塑提供路向指引。  相似文献   

12.
理顺高校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的权力包括两种类型,即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这两种权力只有协调、均衡的发展才能保证高等教育在整体、稳定、有序的状态下不断发展和提高、我国高校的权力结构属于行政权力模式,不利于学术活动的发展及高校整体的运行,因此,理顺高校内部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不容忽视,它是整个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高校内部决策的科学性取决于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内在统一。当前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失衡的根源在于行政决策的目的异化与低效,解决关键在于实现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目的统一。提高决策信息对称性,增强学术权力参与决策的知情权;建立决策咨询系统,保障学术权力参与决策;增强决策透明度,确保权力监督的有效实行,是实现高校内部决策系统优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高校内部行政化是指行政权力在高校内部各个方面都居于主导和支配性地位,事实上形成了一种行政权力崇拜的文化氛围.具体表现在:人际称谓层面上,行政权力符号化;管理体制层面上,机构、权力膨胀化;办学行为层面上,片面政绩追求正常化;学术事务层面上,行政权力包办化;选人用人层面上,行政权力强势化.实现高校内部去行政化,必须确立科学的办学意识,提高尊重高等教育规律的自觉性;实行教育家治校,为高校内部去行政化提供重要前提和保证;推行教授治学,有效遏制行政权力对学术事务的不当干预或妨碍;加强权力制约,确保行政权力行使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5.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高校内部并存的两项基本权力,"行政化"的高校管理模式造成了高校行政权力或对立于学术权力、或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的结构失衡,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明晰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权责范围,构建运作有效的学术组织,建立民主决策的高校管理体制,可以重新梳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在高校内部管理中的结构关系,使两者在高校发展中协调并存、相互支持。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权力配置出发,论证高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配置模式,提出高校推行学院制的重要意义,力求通过有效的组织变革,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失衡的表现,提出我国高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制衡的对策:一是改革大学权力结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二是建立多种权力相互制衡的监督机制;三是发展壮大学术权力;四是明确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作用范围,协调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台港澳私立高等教育与大陆民办高等教育处在各自不同的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其在教育评估和质量保障方面与大陆存在着很多异同之处。台湾"教育部"推行的教育评鉴在评鉴项目、评鉴步骤、评鉴院校分类、专业分类以及评鉴结果的处理上都有鲜明的特色,而且在行政主导和社会中介运作的结合中,私立高校在教育评鉴中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可较好的保证教育评鉴的公平和切合实际。香港私立高校的外部评估机构是学术评审局,该局对私立高校的评估有着苛刻的条件,在保障学术高标准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香港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澳门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和学术评审局基本实行"无为而治",私立高校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和能动性,对各自的教育质量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9.
于杨 《江苏高教》2012,(1):76-78
大学治理结构分行政权力主导型、学术权力主导型和市场权力主导型。文章探讨大学治理结构之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效应关系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之于大学治理结构的选择关系。同时依据高校内部不同权力类型特征,提出"全员参与三权协作"的大学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高校依法治校需要处理好的几层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依法治校需要处理好两个层面七种关系:一是高校的外部关系,要处理好依法治校与国家立法、行政、司法和社会的关系;二是高校的内部关系,要处理好依法治校与高校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