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有一句话:远在阿里,苦在那曲。在不少人眼里,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阿里与那曲,是极其偏远荒凉的高寒地带,是报道资源偏少的"新闻洼地"。但正是这些人迹罕至的地方,成就了我在藏8年最大的收获。2019年春节前夕,我和同事到藏北那曲市安多县采访。安多县距拉萨500多公里,北接青海省,地处唐古拉山麓,平均海拔5200米。西藏老百姓说,安多有"三多":风多、雪多、冷天气多。  相似文献   

2.
拉萨是全球著名宗教城市之一,集"传统与现代"、"开发与保护"、"民族与国家"等现代性命题于一体。本文以《西藏日报》、《西藏商报》两家媒体对拉萨城市交通、住房、休闲生活城市空间的报道为例,发现拉萨媒体建构起了民族与国家、传统与现代相和谐的政治和文化图景。本文认为,拉萨媒体需要肩负的责任是培育公民意识的形成,以及让城市中不同信仰、不同利益群体在现代性的维度下走得更加良性。  相似文献   

3.
有个姑娘,喜欢上路。我说她内心水深火热,她说她满眼山高水远。 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她从杭州不断出发,分别去了云南、海南、西藏、新疆、柬埔寨这些遥不可及的“远方”——通过坐飞机,乘火车,搭轮船,开汽车,骑马,步行……我在百度上查了一下,按飞行距离算,杭州到昆明2472公里,杭州到三亚2694公里,杭州到拉萨4422公里,杭州到乌鲁木齐3653公里,  相似文献   

4.
青藏铁路带给我们便捷的同时,也同样给开发商们带去便捷。拉萨,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像拉萨。在网上看到有人说过:"就算拉萨已经不再拉萨,还是会有地方非常拉萨的。"我赞同,在某些侧面,拉萨依然非常拉萨,关键看你找不找的到。  相似文献   

5.
2009年是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五十周年,也是拉萨3·14事件一周年.海内外均十分关注.在两岸关系趋于缓和的情况下,"西藏问题"进一步成为西方政府、议会、媒体和民众聚焦于我的重点话题.新华社派出数支对外报道小分队赴西藏及其他藏区采访.3月28日,是第一个"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我们围绕这一由头与达赖集团及西方媒体形成舆论交锋.关于今年的涉藏外宣如何提高国际传播力,有几点看法,提出来供讨论.  相似文献   

6.
在藏族同胞眼中,拉萨的八廓街绝不仅仅是一条简单的商业街,这条环绕拉萨大昭寺的老街是西藏经济、宗教、民族文化发展的缩影,它在一千三百多年的风雨沧桑中,经历了悲欢与衰荣,如同一个晴雨表映射出了西藏的兴衰。它更像一位沧桑的藏族老人,见证了西藏半个世纪以来的风雨历程。  相似文献   

7.
西藏拉萨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以后,达赖集团为了推卸和逃脱其罪责,不惜散布谣言,编造历史,蛊惑人心。历史上,西藏的主权归属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本刊从三联书店新近出版的《谎言与真相》一书中摘取部分篇章,回答了这个问题。该书运用大量事实,戳穿了西方某些媒体对"3.14"拉萨暴力事件的不实报道,阐述了西藏的历史、宗教和文化,以及"藏独"等问题的由来。  相似文献   

8.
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乌鲁木齐举行之前,1986年7月的一天,中央台体育组给我们打来电话,要民运会准备情况的报道。我和芦克一同志一起去采访。民运会负责宣传的一位同志,详细介绍了准备情况。他还说,西藏代表团的赛马队骑着马从拉萨到达乌鲁木齐,已经投入赛前训练。西藏赛马队徒步来乌鲁木齐,是一个精彩的情节,写入报道,定会增色不少。这件事的可能性怎么样?  相似文献   

9.
当CNN记者卡弗蒂歪曲西藏拉萨"3·14"暴力犯罪事件、恶意污蔑中国人是"暴民与匪徒"时,西方某些人士却认为,这是履行新闻自由的正当行为。在今天,新闻自由传统受到卡弗蒂们的蔑视,被他们用来践踏他国人权、破坏他国主  相似文献   

10.
我在近40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在采编新闻、做好报道工作的同时,对新闻事业史、尤其是报业史也颇有兴趣。上世纪80年代,我奉派支援《西藏日报》工作期间,通过访问西藏老报人、藏族学者和寺庙高僧,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到西藏的第一份现代报纸,是于清朝晚期在拉萨创办的《西藏白话报》。在一位藏族朋友的帮助下,我还得以到当时的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查看了该会收藏的一份清朝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八月下旬印刷的《西藏白话报》,这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份《西藏白话报》,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最早的藏文报纸——《西藏白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白话报》是我国最早的藏文报纸。该报于1907年4、5月间创办,创办人是清廷最后一任驻藏大臣联豫和帮办大臣张荫棠。 19世纪末叶,帝国主义武装入侵西藏。1904年4月,英军侵占了西藏名城江孜,8月初又直取拉萨。我西南边陲形  相似文献   

12.
2011年8月24日下午,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太阳雨公益慈善基金"阳光热水行动"走进西藏暨拉萨、日喀则盲教中心项目交付仪式在日喀则的盲校农场隆重举行。该项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CCTV、人民日报、新华网、新浪、搜狐、第一财经日报、公益时报等国内主流媒体全程跟踪报道,而西藏本地媒体西藏卫视、西藏日报、西藏商报、西藏广播电台、新  相似文献   

13.
拉萨情话     
5月14日,参加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大庆的我们一行上海记者,乘坐波音707从成都平原腾空而起,跨云海越雪山,两小时后徐徐降落在“世界第三极”的拉萨贡嘎机场。前后20天,南北8000里,西藏向我们敞开了神奇绚丽的怀抱。走在西藏的土地上,最叫我着迷的是西藏人。他们不似那般大城市中被现代生活磨成千第一律的“现代人”。他们中有为改变西藏落后面貌而努力奋斗的,有为多赚两个钱而不辞辛劳的,也有相信“来世”把一生捐入佛门的,甚至还有你无法说清他的存在充满奇异灵气的……西藏的各色人等,映照出西藏从远古走向现代的变迁史。  相似文献   

14.
金秋时节,我有幸随中国企业报协会采访团赴西藏采访,那一片神奇的土地,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西藏,你不再遥远巨大的波音767客机离开成都不久,机翼下便是连绵不断的大山。一路要经过邛崃山脉、横断山脉和唐古拉山脉。千里冰峰、万里雪原,当我们在山川美景中陶醉了1小时50分钟后,飞机平稳地降落在拉萨贡嗄机场。在到达拉萨的那天傍晚,我们来到世界瞩目的八廓街。在这条环绕大昭寺的古老街道上,挤满了手举转经筒缓缓而行的人群,在大昭寺前,很多人还在“五体  相似文献   

15.
2008年3月初,西藏拉萨发生打砸抢烧暴力事件,以CNN、BBC等为首的西方媒体出现了大量失实、歪曲的报道,这既是西方部分媒体敏于言、伪于行的新证据,同时再次暴露出其"新闻自由"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16.
电脑病毒     
谢尔盖和列娜已经交往一个多月了。今天这是她第一次允许他送她回家。他们在门洞口热吻了好长时间,后来列娜邀请谢尔盖上楼去喝一杯咖啡。他们进门后就去了厨房,列娜马上煮了一杯咖啡,他们喝完后,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坐在那儿吸烟。他们虽然什么也没说,但彼此都感觉到今天一定会发生他们从相识那一天起就希望发生的事。  相似文献   

17.
走进拉萨     
关于西藏点点滴滴的信息在我心中渐渐凝结成强烈的向往,走进拉萨,成为我挥之不去的梦想.今秋十月终于有机会随杰进藏观光,我欣喜若狂.翻出历年积累的西藏文史资料一番恶补,我们满怀渴望登上了进藏的航班.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2月13日,作为新华社金沙萨分社记者,我到联合国驻刚果(金)特派团总部(以下简称"联刚团")联系采访时,新闻官娜芭女士递来一张VIP通行证.我先是惊讶,继而感慨付出终有回报--VIP通行证是优先采访的"特权证",凤毛麟角,这是继BBC驻刚果(金)记者之后的第二张. 娜芭解释说,颁发原因是2004年我对刚果(金)跌宕起伏的政治局势报道及时、全面,分析客观、准确,成为联合国掌握刚果(金)动向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信息     
西藏新闻事业欣欣向荣从1956年4月22日《西藏日报》在拉萨创刊,1960年11月西藏人民广播电台正式播音算起,西藏自冶区的新闻事业日益发展,欣欣向荣。现在,已有《西藏日报》《拉萨晚报》《西藏青年报》《西藏科技报》《西藏公安报》等5种报纸,每一种都用藏、汉两种文字出版。期发行数共计在10万份以上。  相似文献   

20.
"3·14"西藏拉萨暴乱事件发生之后,一些西方媒体曾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虚假不实的歪曲报道:后来对"藏独"分子对奥运圣火传递的破坏、扰乱事件,不少西方媒体又一次进行了大量不客观、不公正的报道.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我国政府和广大民众的强烈愤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