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语言功能为标准划分语篇类型,然后确定翻译方法,对翻译研究与实践具有重大意义,但学者们对法律语篇的功能定位并不一致。本文从法理学出发,在功能语言学语篇理论的指导下,得出了法律语篇以劝诱/规范为整体功能,语篇局部层级具有信息功能和规范功能,并且局部功能为整体功能服务的结论,进而对法律翻译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 20世纪翻译理论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颇为广泛.英汉法律翻译同样应遵循功能对等原则,考虑译文与原文效力上的对等,兼顾形式上的对应.在法律翻译实践中,这种对等可以在透彻理解法律原文,熟知两类法律语种表达习惯的基础上,运用语篇翻译的思路而达到.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概述功能翻译理论在西方翻译界兴起.功能派提倡的功能目的翻译论旨在于翻译应该基于以译文和译文读者的反应来进行翻译,而不是依据传统理论中的翻译应以原文和原文读者的反应进行.可以说,目的论摆脱了传统翻译理论,从另一个新的角度来进行翻译研究.现对德国功能学派的目的论,包括目的论的产生与发展、目的论法则、翻译原则、核心内容以及目的论产生的贡献进行简要的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4.
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结合法律翻译研究者的理论和观点,理论联系实际,提出在翻译英文规定性法律文本中的同义词时,可以采用分别翻译和联合统一翻译的处理方式,实现法律文本翻译准确性的基本原则,达到形式、内容和效力等同的法律文本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5.
法律翻译要求语言功能和法律功能上的对等.但中国和英美国家属于不同的法系,两者在社会制度、历史、文化等方面有深刻的不同.因此翻译中大量的法律术语无法找到一对一的确切对等词.许多术语貌似对等其实有微妙的差别,从而导致了误译、错译的现象.本文根据语义场的理论,探讨通过语义场分析的方法,对英汉法律术语的语义进行确切的界定,以找到合适的对等词.  相似文献   

6.
衔接理论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一个重要概念。衔接与语篇连贯、语篇体裁的实现,以及语言的元功能关系密切,而在翻译中衔接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本文主要是通过运用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模式对一汉英法律平行文本的衔接手段进行对比研究,从而为法律语言研究和法律翻译提供指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7.
法律文本作为非文学文本中的一种,文体特征明显;历来非文学文本与文学文本跟非文学语言与文学语言的一样界限明显,而《翻译综合法》一书则认为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区别不是单纯的两元对立,而是对表达范式的一种逐渐的偏离,如果依靠《翻译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将法律文本源语文本与译入语文本同样进行"自下而上"的研究,同时借助文体学下的认知文体学和功能文体学的理论观点,即文体能够产生的认知效果和功能,对法律文本进行翻译批评和翻译质量评估,有助于明晰中英文法律文本在文体上的异同,同时也从非文学文本的翻译实践中,探讨现代文体学对翻译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志平 《考试周刊》2015,(14):22-23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本身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翻译的策略选择取决于翻译目的。应用翻译则以传递信息为目的,侧重信息传递内容和效果。功能翻译理论是应用翻译研究最主要的研究角度,特别是功能目的论的文本类型分析与应用翻译联系紧密。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出发,对应用翻译进行研究,探寻二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针对法律语言和法律翻译的特点,笔者尝试着对影响法律翻译准确性的诸多因素进行了描述性研究;通过对宏观的整体把握与微观的具体操作的综合分析,证实了法律翻译工作人员在翻译实践中重视翻译目的、文本功能、句法结构和用词特点等诸因素的必要性,从而为实现法律翻译的准确性交际功能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系统梳理了以中国法律典籍翻译为研究主题的文献和书籍,发现译者、翻译策略与技巧、译介与传播、翻译对比与批评是当前研究的焦点。虽然法律典籍翻译研究的成果不断增加、视角逐渐多元、内容不断深入,但依旧存在发文总量较少、研究人数不多、对象域待拓展、理论待深挖等问题。基于当前研究现状,应科学规划以提升研究前瞻性、开展合作以扩展研究深广度、精研理论以指导研究实践性、培养人才以保证研究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成语由于其言简意赅、形式简洁,历来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语言材料,大量含有动物寓意的成语更是在人们的语言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拟从直译与意译两方面来谈论英汉两种语言中那些富于形象和比喻的动物成语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还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应用翻译更是如此,它要实现各种应用翻译文本的预期功能。本文首先回顾功能翻译理论的内涵,并对应用翻译的性质和特点做一基本阐释,在此基础上,结合应用翻译的实例,浅析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翻译理论之争不断,而传统的翻译教材过分侧重技巧的教学,忽视理论的介绍。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在翻译过程、翻译教学、翻译作品的评价三个方面各自发挥着不同层次的作用,在实践中应注意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学宝库中最为宝贵的珍藏,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青睐。对于古诗词的英译,已是自古有之。由于译者主体的不同,译文和方法也千差万别。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借鉴其他一些跨学科的知识提出了“语义翻译”(semantic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translation)理论。用纽马克的翻译理论来指导古诗英译,不但可以使译品更富有诗意,而且也会丰富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5.
翻译的三大原则对翻译人员的翻译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的辅助,也是检验翻译效果的有效方法。就适用性来说,翻译三大原则适用于不同翻译文体当中,如新闻报道文体、描述叙述文体、科技文体和应用文体,并对翻译内容的词义色彩、词义转换和语序等细节起着规范的作用。因此,能否了解并依照翻译三大原则来翻译,决定了译文的过程是否流畅高效、译文的质量是否过关。本文通过阐述翻译三大原则的运用,剖析其对英译中翻译过程及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翻译中的伦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翻译伦理的研究正在成为国内外当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一个焦点。从公元前三世纪至今,各种《圣经》译本不断涌现。本文选取不同时期《圣经》翻译的几个重要版本,从伦理的角度简析《圣经》翻译史。文章指出,各个时期《圣经》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运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原则,译者的翻译伦理观受到自身的价值判断以及当时社会思想的影响,不同时期的版本体现了不同的翻译伦理。  相似文献   

17.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观是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最新发展和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女性主义翻译观超越了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女性的政治话语权和译者的主体地位,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女性视角。本文从女性主义翻译观理论入手,阐述了该翻译理论内容及翻译策略,结合女性主义翻译观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和汉译中的翻译实践,最终论证指出女性主义翻译观对汉译的指导意义及其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于翻译的需求持续增加,翻译行业也相应需要更大程度地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提高翻译效率,计算机辅助翻译应运而生;同时,为培养应用型为主的翻译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立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并将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融入其中,更好地适应了翻译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一种交际方式。古特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对翻译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过程,是认知原文主要部分的过程,是能够为译文读者提供最佳语境的过程,也是能将原文的明示和暗示意图忠诚的给予译文读者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商标翻译是运用译入语来完美再现和传达原语商标的思想、内容和意境,以获得新颖独特、富有艺术魅力的译名。本文将从商标翻译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两个方面探讨如何翻译商标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