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 ,这是一首赞美春天景色的诗。作者游园看花进不了门 ,本来是一件扫兴的事 ,但他从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想象出满园的春色 ,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心情由扫兴转为欣慰。怎样让学生读懂这首诗 ,即怎样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所表达的情感呢?我是这样设计教法的 :一、从题入手 ,自然切入本首诗的题目是《游园不值》。题目是什么意思呢?我让学生自读课后的注释。课后注释为 :园 ,指私人花园 ;不值 ,没有遇到要访的人。那么 ,谁来讲讲题目的意思?(同桌讨论)有的说 :“诗人去游私人花园 ,没有遇到要访的…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古诗《游园不值》,写了诗人春日游园时的所见所感,写得形象而富有理趣,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更是脍炙人口。教学这首诗时,我紧扣诗人,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理解、感悟诗人的情感,读出诗中的人来。  相似文献   

3.
《游园不值》有文可做一、从人物角色出发,抓住诗句,要求学生合理想象.在这首诗中,诗人从伸出的一枝红杏领略到满园春色,但作者并没有写出想象中的满园春色是怎样一番情景。“请你来当一回诗人,出来想象一番,把你所想象的说说看,再写下来。”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古诗《游园不值》,写了诗人春日游园时的所见所感,写得形象而富有理趣,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更是脍炙人口。教学这首诗时,我紧扣诗人,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理解、感悟诗人的情感,读出"诗"中的"人"来。  相似文献   

5.
讲课教师:郭惜珍(天宁区教研员) 教学内容:古诗二首:《游园不值》《春游湖》 教学过程:(开始上课。师生互相问好后,教师让学生复习学过的古诗词《忆江南》和《玉楼春》上阕)(学生齐声背诵) 师:今天我们再学两首古诗。先学第一首《游园不值》。大家拿出课本来。  相似文献   

6.
《游园不值》(五年制小语第八册第5课)是南宋叶绍翁写的一首七绝。叶绍翁是宋宁宗、理宗时代的江湖派诗人,善于描写山水景色,诗意含蓄,特别擅长写七言绝句,《游园不值》正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在我国唐宋时期,许多官僚地主和名人雅士都有私人园林,修建亭台轩榭,栽种花草树木,供自己赏玩享用。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诗人准备到一位朋友私人园林里去游春,来到那座园林,却见园门紧闭,诗人只能在园门外逗留,猛然看见墙头上一枝红杏,因有所感,于是写了这首小诗。前两句写游园不值的情景。这两句用的是倒装句  相似文献   

7.
郭鸰 《四川教育》2008,(6):30-30
[案例]按照古诗教学“解诗题——说诗意——悟诗情”的一般教学模式,在学完了《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后,我正想让学生用学第一首诗的方法自学《游园不值》(因为我安排一课时学完古诗二首,第二课时准备拓展几首相关的诗),此时,意外发生了,但也正是这次意外,让我和我的孩子们享受了“变”带来的惊喜。  相似文献   

8.
浓郁的诗意深邃的哲理──《游园不值》的写作艺术山西吴虹,张振邦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是一首万口传诵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游园不进的特殊感受。“游园”而“不值”,如何写景呢?诗人以特有的敏锐,抓住了富于启发性的自然现象,用朴素、自然的语言,...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没有对话就没有沟通,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学。”优秀古诗是集语言、意境、情感为一身的语言模块,是语文教学的极好资源。古诗教学能让学生在整体感知、领悟、储存这些感性语言模块的过程中,让学生与古诗的作者直接对话,从中得到古代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诗,这首诗情景交融,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是一篇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那么,怎样激发兴趣,发展想象,引导学生与“古诗文本”对话呢?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0.
古诗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分析、欣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还可以借用古诗为学生作文的载体,进行尝试作文训练,做到以读促写、读中学写、以写促写的读和写的统一。几年来,我积极进行“用活古诗、大胆构思、尝试作文”的实践,效果理想,学生作文水平有大幅度提高。下面,以《游园不值》为例谈谈我的做法:一、巧用诗题,反弹琵琶。从诗题出发,引导学生反过来写。“如果诗人正赶上主人在园中,又得主人欣然相约能够入园赏景,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番什么景色?”指导学生以《美丽的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游园过程,抓住重点写具体。  相似文献   

11.
《游园不值》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叙述诗人游园不遂,但还是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全诗含蓄婉转,但又不晦涩难懂,诗中有景,景中含情,情中寓理。特别是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成为千古绝唱,令人回味无穷。根据本诗艺术特点和高段学生学习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12.
读《游园不值》这首诗,我们知道诗人原是想去游园看花的,却没能入园。园子的主人是谁?也许是诗人的朋友,也许跟诗人并不相识,大概也是位高雅之士吧。人数社《教师教学用书》中说是因为“主人不在”,但后面解释诗句时却说“大概是园子的主人爱惜苍苔,  相似文献   

13.
《游园不值》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叙述诗人游园不遂,但还感觉到浓浓的春意。根据本诗艺术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特点,我在学生理解诗意、读通全诗的基础上激疑品词,使他们感受意境。我抓住“苍苔”、“关”、“出”三词而提问:古人写春,多写春雨、柳色、杏花,这首诗写春雨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以引导学生细读全诗,体会到苍苔定是春雨绵绵所致,也许诗人游园那天就下着蒙蒙细雨呢!接着再问“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从哪些词体会出来?从“关”、“出”二词体会出什么?再想象吟诵,体验意境,利用…  相似文献   

14.
我在教《宿新市徐公店》(五年制语文第八册5课)时,采用了“创设情景”的做法,效果较好。 (一)用“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时,我问:“《咏柳》和《游园不值》都是写什么时候的景物?”学主回答:“是写春天的景物。”我接着说:“对,是写春天的景物。春天,是花的季节,是绿的季节,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历代诗人写了不少赞美春天的诗句。《咏柳》通过写象‘碧玉’、如‘丝带’的柳叶,赞美了春风。《游园不值》通过写  相似文献   

15.
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是一首万口传诵的七言绝句,写出了诗人游园不遂的特殊感受。“游园”而“不值”,如何写景呢?诗人以特有的敏锐,抓住了富于启发性的自然现象,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含蓄、蕴藉的笔法来表现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趣,因而使这首诗显得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诗的艺术特色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6.
一、推敲学习语文,自然离不开字、词、句、段、篇的学习,这是语文教学之本。窦老师执教古诗《游园不值》便紧紧抓住了这个根本,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字、词、句的学习。她教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不是简单地就词解词,就句论句,而是让学生反复“推敲”。所谓“推敲”,其用意自然不同于一般的理解,它需要学生用心地思考、比较、品悟,这是一个思维和情感都必须积极活动的过程。窦老师在上课伊始,以贾岛的诗《题李凝幽居》引入“推敲”的典故,告诉学生学习古诗应当好好地推敲诗里字词句的意思。接着,在教学《游园不值》时,窦老师时时处处注意引领学生推敲该诗用词的精妙。如学习“应怜屐齿印苍苔”中的“印”,窦老师让学生比较为什么会是“印”,而不是“踩”;学习“怜”字,窦老师向学生讲述了叶绍翁在写这首诗时考虑是用“怜”还是用“嫌”的故事;学习“小扣”一词,窦老师让学生模拟“小扣”是怎样扣;学习“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句,窦老师让学生探究“满”和“一”是什么关系,并用陆游的诗《题临安初霁》中的“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中的“遮”与“关”相比较,体会“关”的妙用。窦老师解读字词,不只是停留在对字词意思简单的解读上,而是将字...  相似文献   

17.
《游园不值》一课的教学设计武汉市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学袁晓珍六年制第十册第一组共有三篇课文,《游园不值》是《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为《大纲》)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  相似文献   

18.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一诗以它匠心独运的结构方式,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大自然春意盎然的美景,同时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启迪。无论是诗的意境还是诗蕴含在其中的哲理,无不给人以清新之感,因而经久不衰,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但对具体内容的理解,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颇多的争议。一、《游园不值》中的“值”作何解?可否解作“值得”?教科书上对“不值”的注释是:没有遇到要访的人。对于单个字“值”并未作出解释。在《新编新华字典》中,对于单个“值”有几种解释,其中有“值得”和“遇到、逢着”这两个不同的义项。在这首古诗中,到底“值”该作“值…  相似文献   

19.
省编六年制语文课本第十册第三课集《咏柳》《游园不值》和《春日》三首颂春诗于一篇,这样的辑合,有利于启发学生去学习、鉴赏。把三首诗作一比较,便可发现,诗的内容,虽然都是描写和赞美万紫千红的春天,但由于选取材料不同,写作角度不同,表达方式不同,竟能表现出那千姿百态的春色。  相似文献   

20.
正一寻找教学切入点师:最近我们学过两首诗,一首是《游园不值》,我们背一背!(生背诗)师:背诗和读书不一样。背诗要慢一点,慢了有时间去想象,有了想象,才能看到画面,有了画面,我们才能欣赏到古诗的美。我们再来背另外一首《宿新市徐公店》。(师生同背)师:刚才我们背的两首诗出自《古诗两首》,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古诗两首》(板书课题)。看这两首诗,题目很长,谁能读好这两个题目?(学生读诗题,教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