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得到了确立,但其对受案范围的规定与各界的期待有很大差距。公共利益是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确定的重要基础。民事公益诉讼范围的确定应当坚持权利及时救济原则、必要性原则、与时俱进原则等。我国现阶段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应当包括环境污染、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国有资产流失及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等案件,并且以后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及时扩张。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以来,诚实信用原则适用范围逐渐从私法领域渗透到包括诉讼法在内的公法领域。在我国刑事辩护制度中确立诚信原则,能够规范控辩双方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行为,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实现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实现多种法律价值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2012年8月,新《民事诉讼法》首次在诉讼法中明确增加了"民事诉讼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这标志着我国民事诉讼正式确立诚实信用原则。此举无论是对于司法权威的树立、效率的提高,还是引导当事人合法、诚信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化解社会矛盾,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新法的出台结束了学界关于是否需要在民事诉讼中规定诚信原则的争论,但是开启了另外一个讨论:诚信原则的适用范围,其焦点在于是否适用于法官。  相似文献   

4.
规范诉权与审判权行使的方式离不开内含特定时空条件的明确的具体规则,然而如何确保两者之间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地实现公正,仅靠具体的规则还不够,还需要完善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体系。诚实信用原则应当成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2012年8月,新《民事诉讼法》首次在诉讼法中明确增加了“民事诉讼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这标志着我国民事诉讼正式确立诚实信用原则。此举无论是对于司法权威的树立、效率的提高,还是引导当事人合法、诚信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化解社会矛盾。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新法的出台结束了学界关于是否需要在民事诉讼中规定诚信原则的争论,但是开启了另外一个讨论:诚信原则的适用范围.其焦点在于是否适用于法官。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整体设计和具体规则表明其立法原则是国家本位主义。在此原则指导下所制定的民事诉讼法在实践中不仅导致了法院与当事人之间权利和义务失衡,助长了法官在诉讼中的专制和违法,而且也制约了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为适应当前经济和社会需要,修改民事诉讼法必须先剔除这一立法原则,并将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益确立为指导我国民事诉讼立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诚实信用原则对诉讼权利滥用之制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要求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进行民事诉讼时必须公正和诚实、善意:滥用诉讼权利是违背权利设置目的,专门以损害对方当事人或国家利益为目的行使权利的行为.为诚实信用原则所禁止。各国均立法规制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我国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滥用诉讼权利的程序性惩罚措施,但并未规定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为有效遏制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切实落实诚实信用原则。我国民事诉讼法应当确立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的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8.
恶意诉讼不止损害相对人和第三人的利益,更为严重的是其浪费司法资源,扰乱司法秩序,危害司法公信力。恶意诉讼隐蔽性、表面的合法性等特点加剧了识别的难度。虽然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恶意诉讼有了第三人撤销之诉、案外人异议之诉,民事强制措施等规制方式,但对恶意诉讼的震慑作用仍不足。因此,要从检察监督的角度识别恶意诉讼案件,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监督作用,落实对恶意诉讼案件责任的追究等方面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9.
诉讼诈骗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它并不符合诈骗罪的构成特征,它具有比诈骗罪更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由于我国刑法没有规定诉讼诈骗罪,而诈骗罪、妨害作证罪、帮助伪造证据罪、敲诈勒索罪等现行罪名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妨害民事诉讼惩戒措施等均不能对诉讼诈骗行为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为了打击严重的诉讼欺诈行为,维护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和保护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在刑事立法中增设诉讼诈骗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涉外案件几乎一律提高一审管辖的法院的级别,这是对在华诉讼的外国当事人的优待,同时是对本国公民诉权的某种歧视。诉讼上对外国当事人的“超国民待遇”和“次国民待遇”,都不符合WTO的国民待遇原则。我国刑事、民事和行政三大诉讼法,对涉外案件一审管辖法院作出了不同规定,最高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更是繁复不堪,并且明显违反诉讼法规定。应当在确定中国法院对涉外案件有管辖权后,实行内国案件和涉外案件一体化的级别管辖制度。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以及《精神卫生法》的出台使我国精神病患者强制医疗制度有了质的进步。然而,由于立法与司法实践的脱节以及不同法律文本之间规定的冲突和矛盾,我国强制医疗制度仍存在诸多问题。譬如,在实体上,强制医疗制度存在着性质尚不明确、适用对象范围过窄、公安机关采取的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缺乏具体的程序规定、以及检察机关的监督方式缺乏规定等不足之处;在程序上,强制医疗制度存在着强制医疗程序与已启动的刑事诉讼程序的关系衔接不明、审判程序不明确以及强制医疗的期间缺乏规定等缺陷。为了更好的保障该制度的实施,有必要从程序和实体这两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强制医疗制度。  相似文献   

12.
程序法定原则作为现代法治国家刑事诉讼所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现代法治原则的必然要求。程序法定原则对构建逻辑上自洽、价值上协调的刑事强制措施制度体系,彰显其法律目的的制度基础和要素,并对法律解释的正当性提供了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程序法定原则的内涵以及对于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认为该原则构成有关刑事强制措施司法解释的制度性限制。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由国家统一实施并必须予以保障的。义务教育的公平实现,不仅依赖于义务教育的配套措施的健全,更有赖于义务教育理念的提升。而义务教育理念的提升又依赖于对义务教育本身的理解。从法理学角度来厘清义务教育中的权利、义务,并从法的基本价值角度来理解义务教育的公平性,进而具体探讨实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的法理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取保候审强制措施的性质问题,及适用条件、申请人的主体资格、取保候审的期限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取保候审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义务教育法》的突破与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有效解决我国义务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是修订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根本动因。新《义务教育法》在义务教育法的立法目的、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经费投入、政府责任、学校安全、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教师队伍、法律责任等方面都有一些新的、重大的突破。这部《义务教育法》是我国义务教育立法和义务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和其它行政执法活动一样,水法法规也必须维护程序正义,而这一正义的维护必须强化专业执法队伍和坚持平衡公正与效率.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事诉讼法未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采取强制措施时的抗告权,法律并未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救济程序和救济途径作出规定,我国强制措施实施方面缺乏有效的救济措施,难以防止强制措施被滥用的危险发生。对于强制措施予以救济,能够制约强制措施的滥用,并能给受到不同形式强制措施的公民有效的权利救济机会和途径。为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应赋予其通过正当渠道进行抗告的权利.并保证权利能够行使.  相似文献   

18.
将我国刑法中所谓单罚制的"单位犯罪"视为单位犯罪,存在前提或认识上的错误,不符合犯罪的基本特征、刑罚的基本理论、诉讼法的基本原理以及我国刑法的基本规定,还有悖于刑法罪责自负以及公平性的原则,会导致刑法理论的混乱。采用双罚制的单位犯罪处罚原则符合单位犯罪的本质特征,有助于刑法预防犯罪目的的实现,同时也符合国际公约、条约的规定精神。  相似文献   

19.
案例教学法在诉讼法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讼法教学是法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诉讼法本身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所以诉讼法教学必须与实际密切结合。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发现 ,运用案例教学法会使诉讼法教学更生动、更具体、更富于实践性。  相似文献   

20.
监视居住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五种强制措施之一, 但是其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均存在着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其与取保候审之间缺乏明确的界限, 实践中执行机关限于自身力量的限制根本无法落实等等。因此, 应将这一制度加以废除, 并通过对取保候审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来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