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这直接导致了农村田地无人耕种的"农民荒"。"农民荒"表现为农业生产缺乏青壮年劳动力;农村土地撂荒严重;从而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就破解"农民荒"的两条可能路径而言,农民兼业化是破解"农民荒"的权宜之计,农民职业化方是破解"农民荒"的根本出路。然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注重培育对象的选择,还应结合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厘定培育重心。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已经整整30年了,中国的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此时不由回忆起文坛巨匠--农民作家赵树理.他扎根农村,站在时代的高度,以现实主义的眼光对农村和农民进行伦理和人性的审视,对农村和农民热情讴歌.文章通过对赵树理与"山药蛋"派的分析,希望当代文学工作者能像赵树里和"山药蛋"们那样,心系农民、农村、农业,写出更多反映当前农村改革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始终摆在农村发展的重要位置。目前正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农民的身体是这场革命的本钱。农村经济的提高水平与发展速度和农民身体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的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离不开每一位农民的参与,农村各项工作开展都离不开农民健康的体魄。但是目前,我国在农民健康和农村体育方面的发展现状还比较落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体育和农民健康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农民的身体状况提高了,农村经济才称得上是加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湖南省衡南地区农村"三下乡"社会调查为例,分析了小农意识在我国农村中的主要表现及其社会原因,提出应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抓好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来改造小农意识,推动农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5.
学界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并且部分研究对该概念的界定有误区,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被理解成在农村地区举办的中职教育;二是其培养对象被限定为农村户籍的人;三是其教学内容被局限为农业技术。本文提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地域包括城乡两地、培养对象包括传统农民和新型职业农民、教学内容包括农业技术与非农业技术,并进一步提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的人才的中职教育。  相似文献   

6.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周恩来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国情出发,对"三农"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他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农业问题上,周恩来坚持根据我国的实际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主张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重视科技兴农和学习借鉴外国的先进科技成果.在农村问题上,周恩来坚持各行各业都应该面向农村,为农业服务;统筹兼顾全国人民生活,适当安排城乡建设关系;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各方面的建设,实现农村全面发展.在农民问题上,周恩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关心农民生活,心系农民困苦.  相似文献   

7.
新型职业农民在农村发展中具有破解"谁来种地"的难题、"农村病"的难题、"农村社会治理"的难题、"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难题、"城乡发展二元化"的难题等作用。新形势下新型职业农民被赋予新的角色,但是新型职业农民存在文化教育总体水平不高、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政治觉悟不高、绿色生态观念不强、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不高等不足。职业技术教育具有培塑新型职业农民的思想政治观念、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基础素质、提升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发展技能的职能。应通过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培育的课程布局优化、推动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创新、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师资队伍、实施精准高效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政策等推动职业技术教育高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8.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全国13亿人口中,62%以上的人口在农村,而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全国还有3 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中西部有6 000多万人刚刚越过温饱线,收入极不稳定.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就必须城乡统筹考虑解决问题,必须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户和城镇转移,引导农民合理有序地流动.减少农民,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富裕农民;繁荣农村,推进城镇化,实行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这就需要培训农民、引导农民、扩大农民的就业面.农村职业教育理所当然应承担起解决"三农"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当前"三农"问题集中反映在农民就业困难,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萧条。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不相适应,解决"三农"问题,就要转化小农经济,实现农民、农业与农村的发展与转型。本文主要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生态农业建设、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建立农业的发展与转型智库;从农村资源、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方面建立农村的发展与转型智库;从农民素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就业、农民工方面建立农民的发展与转型智库。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民规模问题的不同判断、认知误区与治理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厘清"中国究竟有多少农民"这个问题,是准确认识国情,特别是精准把握农村社会成员构成,合理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推进中国社会治理结构转型的基础。职业、地域和户籍是分析中国"农民"规模问题的三个有效角度。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在分析这个问题时,划分标准比较混乱,"八亿农民"、"九亿农民"的说法长期被使用,并由此伴生了过度解读"寒门再难出贵子"、"阶层固化"、"农村人口空心化"现象等认知误区。因此,有必要以农业劳动者圈、农村人口圈和农村户籍人口圈构成的"三圈结构"为依托,在把握不同含义"农民"确切规模的基础上,理性认识一系列正在发生的规律性变化,进而通过扩大农村人口转移的城市入口,巩固农村人口转移的乡村制度基础,进一步破除二元社会结构等途径,促进农村人口的稳妥转移和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逐步缩小"三圈结构"的差异,以此消除社会各界的认知误区,有利于中国社会和谐包容发展和中国城乡治理结构的转型优化。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增收.农村成人教育承担着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光荣使命,这对农村成人教育既是机会又是挑战.通过对浙江省欠发达地区丽水农村成人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发展欠发达地区农村成人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实施"农村普宪"对提升农民民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它在遏制基层政治腐败、推动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发展、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推动各项改革和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等五个方面都具有提升农民民主意识的重要作用.实施农村普宪和提升农民民主意识,需做好开展正面宣传、采取典型示范引导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农村、农民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在城市化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对农村、农民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文章从城市化的视角出发,根据农村地区教育现状,提出城市化背景下快速发展农村、农民教育的必要性。并分析农村地区教育存在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不全面,农村教育价值主张不一致等问题。从实际出发,提出"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提高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地位以求全面发展农村教育"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丛庆 《辽宁教育》2012,(18):36-37
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当长的时间里,不少地方偏向城市的发展战略,农业和农村发展严重滞后。不少农民进入城市,以农民工的方式在城市分"一杯羹"。而农村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留守农村务农的多是老人,文化程度低,接受新技术能力弱,许多人看不懂种子、农药、肥料的使用说明书,农业新技术推广十分困难。当前的农村形势提醒我们,急需进行农村教育改革,大力发展和创新农村职业教育。当前的农村教育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农村经济实际,农村实用型人才缺乏,影响城乡统筹推进。当前的农村教育机制,在提高农民教育文化水平,使他们有"能力"离开农村的同时,也客观上加剧了农村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状态。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56):28-29
针对江西新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现状存在一系列问题,作者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构建农村体育文化元素进行专家和农民问卷调查,主要结果有:构建江西新农村体育文化主要包括"农村物质体育文化元素因子"、"农村非物质民俗体育文化元素因子"、"农民精神体育文化元素因子"、"农村制度体育文化元素因子"和"农民行为体育文化元素因子"五个方面类型;它们各因子存在非常显著性、显著性或低度以上相关,农村物质文化是基础,农村非物质民俗体育文化是平台,农村精神体育文化是支柱,农村制度体育文化是保障,农村行为体育文化是动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创新职业教育 做好农民培训——农民培训工作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社会的小康。农民素质特别是科技文化素质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农民的素质决定农村发展的速度,决定农村的文明程度,决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只有农民的素质提高了,农民接纳新事物、新科技的能力才能提高,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才  相似文献   

17.
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的增收水平关键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它又是城市的发展和我国经济腾飞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8.
农村职教具有缓解"技工荒"、培育新型农民与促进农村非农经济发展的"多功能性",研究意义重大.但当前政府对其投入力度不大,非政府投入缺乏多元化;投入方向上(被投入主体)重农民子女而轻农民本身.为此必须完善农村职教的投入体系,实现投入主体的多元化,并实施"教育下乡";投入方向不仅要面向农民子女,更要面向农民本身;建立"刚柔并举"的农村职教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卢海霞 《文教资料》2008,(36):17-18
"新写实"作家刘恒是一位叙写农村、表现农民的高手.他虽然生活在城市,但却有着挥之不去的农村情结.他在小说作品中大量叙写农村生活,塑造农民形象,同时表现出对农民的粮食、性、力气、财富等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城乡一体化战略下,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职业化和转移农民市民化(简称"四化")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我国"三农"发展的路径选择。"四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和互动作用机理。应通过"四化"之路来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进而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