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北辰 《文化交流》2002,(2):33-35
如果一切成真,这将是在杭州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文明遗迹,比闻名于世的河姆渡遗址还早出数百年,这一遗址就是地处萧山湘湖的跨湖桥遗址。 跨湖桥遗址一鸣惊人似乎有点出人意料,其实不然。早在1991年,由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和萧山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就对跨湖桥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  相似文献   

2.
甲骨文是中国文字最初的形态,而且具有比较成熟的体系,在现代汉语中仍有踪迹,为中华文明的绵延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强调语言形式、人类心智、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对甲骨文的形意关系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该文从概念隐喻角度分析甲骨文字构造中的认知理据,研究发现:隐喻映射是甲骨文字构形的基本方式,华夏先民已经具备比较全面的隐喻思维模式。从概念隐喻角度解析甲骨文字形和字义之间的关系能够揭示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拓宽甲骨文研究领域,完善甲骨文文化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3.
扫帚早在母系氏族社会就已出现,比杜康发明了扫帚的传说要早得多。甲骨文中已有“帚”字,但却用作妇女的“妇”,这是词义相同相通的情况下文字被借用的现象,反映了妇女与扫帚的密切关系。古代扫帚的的用途很多,由此形成了很多的礼俗和俗信。  相似文献   

4.
《说文解字》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文解字》概论周祖谟一、绪论1.汉字的发展。从历史上看,文字起源很早。尽管出土的陶器上也有像很早的文字的东西,但它究竟属于什么时代,怎么去认识,还有待深入研究。因此,今日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有系统的记录汉语的文字是甲骨文。从甲骨文发展到铜器上的文字即金...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包括易学文献在内的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学术视野,对《易经》在西方的译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西方学者在翻译和诠释的过程中用出土易学文献来替代通行本部分对应文字,或者结合甲骨文、金文以及古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对《易经》的意义进行重塑,打破传统经学的藩篱,在《易经》的诠释上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甲骨文中有关猎首风俗的记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头骨刻辞”是商人把俘获的异族的酋长当作人牲斩首祭祀祖先之后,在其头盖骨上刻上记事的文字,作为战胜的纪念。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里有一些关于猎首风俗的记载,弥足珍贵。这是研究古代猎首风俗最早的资料,跟古文献、考古和民族学材料可以互相验证。  相似文献   

7.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表意文字,它独具以字形直接表示观念的优点,而且汉字是富于联想性和逻辑性的文字,既有拼音的联想,又有拼形的联想,是以形、音、义三者一体创造出的文字。 我国上古无文字,三皇神农、燧人、伏羲结绳以纪事,《史记》以黄帝、颛顼、帝(?)、唐尧、虞舜为五帝,黄帝史官苍颉见鸟兽迒蹏之迹,知分理(文理)可相别异、初造书契,乃我国最早之象形之文。夏商周三代,夏代书契无考,商代甲骨文约锲刻于纪元前十六世纪至十一世纪,是我国最早的表意书契。西周宣王时,史籀作大篆,据说颇似甲骨文,由此可推知我国最早书契发展之轨迹,乃由简而繁。 汉字的发生和发展,在构形中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以象形为特征的直观摹拟阶段,二是以表意为特征之理性组合阶段。在古代文字学理论中,也就是象形“文”和象义“字”两个阶段。许慎叙《说文解字》云:苍颉初作书契,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杭州市下辖的萧山区,是一块古老神奇又美丽富饶的土地。萧山历史悠久,考古发掘在湘湖村的跨湖桥发现了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其后又在该遗址东北2.5公里处的下孙村发现了同时代的文化遗址,从而认定了距今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最近跨湖桥文化的第3次发掘中,考古工作者们挖出了一条独木舟,这是一条8000年前的独木舟,是迄今  相似文献   

9.
正浙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浙江人民创造了千姿百态、光辉灿烂的文化成果。经过一年的征集、评审,2020年5月首批共20项"浙江文化印记"在杭州诞生。按照历史时序排列,首批"浙江文化印记"分别是:河姆渡遗址、良渚古城遗址、杭嘉湖丝绸、青瓷、西施传说、绍兴黄酒、天台山、《兰亭序》、京杭大运河浙江段、  相似文献   

10.
随着2012年伦敦奥运的到来,中国浙江的许多民营企业也在这座全世界都关注的大舞台上,尽情书写着自己的亮色。创意舞台:“走出去”的企业文化我最早知道的“浙江创造”亮相奥运的企业,是总部设在宁波余姚的大丰实业有限公司。早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场馆里,就有他们出品的座椅和看台。  相似文献   

11.
辽代石刻文化刍论张国庆我国古代的石刻具有重要的文物与史料价值,是珍贵的资料宝库。考古证明,早在相当于殷商时期的江西清江吴城遗址,就有大量的石刻符号(或文字)出土。至东汉之际,我国的石刻文字出现了第一个高峰,不仅屡见丰碑,更有整部古籍雕刻范本出现,诸如...  相似文献   

12.
正9月2日,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是全球服务贸易领域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展会,与广交会、进博会一起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三大展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良渚文化主题展在浙江综合展区同步亮相,这是继2019年进博会后,良渚文化再度进入国家级展会平台设展。此次服贸会唯一主宾省浙江的综合展区位于国家会议中心地上一层,良渚文化主题展位于浙江展区的中心区域,由玉琮、玉璧、玉钺的实物仿制品、视频和良渚古城介绍文字和遗址风貌图片组成,展示了良渚的价值内涵和文化成就,不断吸引嘉宾和观众驻足观看。  相似文献   

13.
印章这种东西并不只是在中国存在,古印度也发现了古代的印章。印章文字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文字体系,因此有人干脆把印度河流域文明称为印章文明。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它表达着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14.
<正>陈颖飞:李先生,《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委托我给您做个访谈,以便向学界介绍您的学术道路和贡献,我们现在能开始吗?李学勤:可以。一符号的魅力:从逻辑学到甲骨文陈颖飞:李先生,学术界都推许您学识渊博,在甲骨文、青铜器、战国文字、先秦与秦汉  相似文献   

15.
樱花略考     
樱花国别之辩 众所周知,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樱花在日本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奈良时代(710~794年),说到花,是指梅花,但到了平安时代(794~1192年),樱花成了主角,咏樱花的诗词歌赋比咏梅花的要多5倍。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成书时日本还没有文字,全部诗歌都是借用汉字即万叶假名记录下来的)中,就有170多首吟咏樱花的名诗。  相似文献   

16.
正在田螺山遗址发现得最多的是像小拇指指甲大小的鱼骨头。发现时,鱼骨头和白色的泥土混在一起,经过分析,里面有盐的成分,"这能推测出他们也许已学会腌制鱼肉,或者做鱼酱,因为当时鱼太多了,吃不完就这样保存。"孙国平说。从1973年首次发现至今,人们对河姆渡文化的认识和研究已近半个世纪。但作为普通人,我们对它的了解,似乎比新晋"网红"良渚文化要少得多。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养鹰训鹰的习俗最早见于汉代.本文根据商代甲骨文的字形和辞例,考释出田猎卜辞中的"鹰"字.由此可知,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殷人已经开始驯养鹰隼来捕捉猎物.  相似文献   

18.
矿冶摇篮     
长江中游湖北黄石市西南25公里处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距今近3000年前的古人类化遗存。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绿山矿于1973年,在采矿生产剥离过程中发现的,1974年开始考古发堀。  相似文献   

19.
煤的词义演变与古代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利用煤的国家,早在汉代已将煤用于冶炼。欧洲对煤的开发和利用则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但“燃煤”古代并不叫“煤”,而是称为石涅、石炭、石墨、石薪等。“煤”在元初用来指称“煤炭”,到明代才普遍流行开来。“煤”的本义是烟尘,烟尘跟粉末状的燃煤相似,所以人们把燃煤也叫媒。  相似文献   

20.
正浙江浦江县黄宅镇渠南村,有一个隐在农居房中的公园——上山考古遗址公园。站在公园外往内看,陈设布置似乎简单了些。但走进A和B这两处上山遗址核心展示区,才发现别有洞天。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上山文化图文并茂的精彩展示、观赏到早期新石器时代的珍贵文物,还可以体验万年以前的稻作农业文化。怀着对上山文化的兴致,笔者多次在杭州与浦江之间往返,费尽心力,终于找到了上山遗址最初的发掘者、浙江省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