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实施"2011计划"为培养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契机。针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存在问题,论述了研究生协同创新之内涵与特性、构成要素和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最近审批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运作特点,首先说明了遴选有创新潜质的研究生,进入"2011协同创新中心",从事研究,建立拔尖人才培养机制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该机制在培养方案、学术文化、资源共享、人才成长环境和制度改革等方面,对于研究生在团队创新作为和研究水平提升上的优势和实践价值;最后提出了实施"2011计划"、培养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而高校的教学资源跟不上研究生培养的需要,成为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瓶颈;而随着企业对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需要研究生为企业提供技术及人力支持。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能使高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增加对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投入,改善人才培养不适应社会需求和脱离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的状况,是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创新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升高层次人才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认为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主体创新动力不足、培养机制不够健全、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培养环境和育人生态有待优化等现实困境。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既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趋势,也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的有效路径。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以“超限”理念全面引领育人创新,围绕理念引领、路径优化、实践育人、优化生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及取得的成效,以为其他高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依托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研究生教育作为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肩负起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本文从学科建设的视角出发,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在动力、外部环境和培养过程三个方面,探讨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培养大量高层次创新人才,其根本途径是要加强产学研联盟的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产学研结合培养高层次人才有诸多模式,如引进行业界著名专家,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建立产学研联盟,把研究生输送到企业基地直接培养;在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对接中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与企业共建创新研发中心,在联合研发中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等等。为此,需要采取进一步的举措,建立健全产学研联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联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培养大量高层次创新人才,其根本途径是要加强产学研联盟的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产学研结合培养高层次人才有诸多模式,如引进行业界著名专家,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建立产学研联盟,把研究生输送到企业基地直接培养;在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对接中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与企业共建创新研发中心,在联合研发中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等等.为此,需要采取进一步的举措,建立健全产学研联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分析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对策思考:改革招生制度;重视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克服泛行政化影响,以努力构建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财经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教育应积极探索跨学科与工学相结合,以大学为主,由大学、科研院所和社会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学科优势,建设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突破学科和部门壁垒,打造跨学科的校内外联合导师组;坚持工学结合,多部门参与人才创新应用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9.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离开人才的支撑,发展将失去动力。创新人才不是天生的,是培养教育的成果。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必须正确认识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瓶颈问题。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关键阶段,必须从招生制度、导师队伍建设、培养质量、考核评价等方面,着力加强研究生教育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10.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离开人才的支撑,发展将失去动力。创新人才不是天生的,是培养教育的成果。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必须正确认识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瓶颈问题。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关键阶段,必须从招生制度、导师队伍建设、培养质量、考核评价等方面,着力加强研究生教育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