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档案》2012,(1):19-19
2011年10月21日消息,1912年,“泰坦尼克”号在处女航中撞上冰山并最终沉没,共有1517人在这场灾难中丧命。悲剧过去99年后,两名幸存者的家属首次公布了一批此前从未公开的“泰坦尼克”号灾难档案,档案中包括灾难现场照片和幸存者的信件。  相似文献   

2.
汶川大地震是一场人类的巨大灾难。这场灾难犹如一场大考,集中地、尖锐地考验、透视和拷问着我们及我们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以担当社会的“信息管家、时事顾问、意见领袖”为己任的传媒业,在这场大考之下,业已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相似文献   

3.
2005年的一场飓风和洪水,几乎把美国新奥尔良这座城市毁掉。洪水退去,人们在反思中都认为,这场灾难是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导致气候变暖的恶果。这让我想起自己曾经创作的一幅反映大自然报复人类、使受灾人临难“悔悟”的漫画。这幅题为《悔》的漫画在第九届(1998年度)中国新闻奖漫画作品复评中被评为铜奖(见图)。  相似文献   

4.
一条消息能不能吸引人,首先是标题,接着便是导语。标题要能抓住人的眼睛,导语要能抓住人的心灵,这样它的可读性,它的宣传效果,就会相当可观了。 1986年11月,我曾写过一条关于作文比赛的消息。这消息的导语,下了很大功夫,也算冒了一点风险。因为它跳出了惯常导语的路数,很可能不被认可而毙命。给这个导语起个什么“名字”?一时还想不出合适的,故且叫它“梗概导语”吧,因为它讲了一个故事的梗概。 1986年,全国作文研究中心、文心出版社《作文》杂志搞了一场中小学学生作文邀请赛。《作文》主编、我在郑大上学时的老师王素英找到我,想让新华社就这场比赛发一条消息,以扩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十余年来政府的各项措施表明,这场地震虽事发突然,但远非让人猝不及防的程度。从某种程度来讲,这是一场“本该设防”的地震,但仍“意外”夺去了617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没有旌旗彩虹,没有喧嚣锣鼓,没有仪式讲话,这里依然鸟鸣柳绿,小泉潺潺,游人闲逸.在太原市湿地公园南门,一场形式别样的展览悄然拉开序幕.“村民乱抢乱占土地”“去档案馆看看能不能找到原始土地证”“有了这张土地证存根,这场风波终于可以平息了”……  相似文献   

7.
纪念抗震30周年是唐山的一件大事,沉淀在民间的情绪浓郁而深厚,因为地震给唐山人带来的伤痛几乎触及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对灾难都有切身或间接的体验.“灾难让唐山人从外貌和精神上都有残缺感”,而这残缺正是这个城市区别于其他任何城市的厚度,这残缺中蕴涵着没齿难忘的生离死别和巨大恐慌,还有被无私救助的感恩,个人奋斗的艰难。一场地震结束了,它留给人们精神世界的余震却在绵延,30年之后再次检阅唐山人坎坷的心路历程,无疑是对人间挚情的重新掂量和回味.该让那些久久埋藏在心底的人和事走到这个城市最显著的位景,大家拿出珍贵的记忆互致问候。  相似文献   

8.
2005年的“六一”是一个令小朋友们难忘的“儿童节”,一场中国最大的卡通展会首届中国动漫节在杭州拉开帷幕,这场别开生面的动漫盛宴不仅让少朋友们如痴如醉.也让许多大人欣喜若狂。对动漫产业来说,动漫节无疑是一场浩荡的东风,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气息。那么中国动漫的春天真的来了吗?我们又该如何去迎接春天呢?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这场重大灾难从天而降,考验着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考验着我们的党和人民。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同默多克的婚姻曾经带给她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便利,那现在,这是她为此付出的代价 消息过去一周了,邓文迪还在沉默。任凭全球无数家媒体将她和鲁伯特·默多克的离婚消息作为娱乐版的头条,一天又一天,不厌其烦。“这不是文迪的性格。她那么能说、敢说,而且反应敏捷”。作为朋友,华裔媒体人荆莉认为邓文迪现在的状态可能相当糟糕,“发给她的邮件也没有回应”。荆莉上一次见到邓文迪是在两个月前,当时她们受邀前往总部位于纽约的亚洲协会参加了一场讲座,邓文迪作为讲座的主要嘉宾,在台上就科技与艺术的话题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11.
预兆迷局     
地震发生之后.事先发生的很多异象似乎都预示了这场灾难的来临:但在灾难发生之前。这些具有“仅供参考”价值的现象。并不能成为地震将要来临的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12.
死亡的瞬间     
这是一组独一无二的空难照片。在三架飞机相撞的千分之一秒的瞬间里被拍摄下来的。以这样的清晰度将悲剧瞬间定格下来的镜头,在人类灾难史的记录里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空难事故发生在1988年美国驻德海姆斯丹的空军基地,当时正在举行飞行表演赛。由空军中校纽塔莱利驾驶的喷气式飞机在完成30米的单独俯冲动作时,全速撞上了意大利飞机表演队的长机,随后又和左翼僚机相撞,油箱当场起火爆炸,一场盛大的空中聚会就此演变成一场灾难。飞行员数人当即死亡,撞毁的残机坠向地面密集的人群里,,并由此引发一场更为惨重的伤亡。这场灾难夺去了51个人的生命,大多是专程来观看飞行表演的观众。目睹到这场空难死亡瞬间的人们至今心有余悸。  相似文献   

13.
“一位有声望的人刚刚告诉我,他们干掉了本·拉登,太棒了!”最早发布恐怖大亨本·拉登死讯的是美国前官员厄本的微博,厄本在奥巴马公开拉登被击毙消息前一小时,在Twitter(推特)上发出了这条消息。之后,这条消息引发了爆炸式的转发和评论。 在后来的报道中,传统媒体发挥采访力量强大的优势,提供了自媒体很难提供的独家内幕消息,将拉登之死这一事件层层剥茧,形成了一场新旧媒体的传播共振。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灾情之重,让世界瞩目;此次对“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在突发新闻领域报道上带来了一次成功的大变革,同样让世界瞩目。在这场大灾难、大危机面前,媒体的责任得到了很好的彰显。  相似文献   

15.
经济信息报纸的大量涌现,与“信息”二字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一起,也许可并称为近年来我国的一场“信息热”之后,留下的两大硕果。眼下,整个社会对“信息”的态度,有一种“热”过之后反思总结的“沉寂”。而作为这场“信息热”的前沿实践者——经济信息报纸,则不免有一枪刺个空的惊愕和困惑。把屁股坐到自己板凳上来从一些经济信息报纸这几年的实践看,很难说求得了多少规律性的东西和走出自谋生存的独特路数。一方面,一些报纸堂而皇之以经济信息报自居,然而却  相似文献   

16.
地震大考:关于传播体制构建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媒体的表现切入点,对当前中国的传播体制建构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与思考.作者认为如果我们不能从一场巨大的灾难中收获一种制度性反思和构建的成果,那么,这场灾难所造成的损害就还将在未来延续.  相似文献   

17.
这条消息读来饶有兴味。只是由于几处对某些要素缺乏必要的交代,使人感到有些不满足。消息说这种“妇女文字”的字形有些与甲骨文、篆书相似,有些与楷书相似。在书写甲骨文、篆字和楷体字时,男女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别,为什么与它们近似的“妇女文字”只有妇女会写呢?消息说这种“妇女文字”记录的是当地瑶族群众使用的一种“土话”。显然,这种“土话”包括男人们也在使用。那么为什么把它记录下来之后,就只能在妇女中流行?  相似文献   

18.
受集团派遣去香港大公报学习之时,我还不知道离杭抵港的这一天——5月12日,一场罕见的大地震震动了中华大地。在接下来的6天时间里,尽管遗憾于没能赶往救灾现场采访,但因了这场突发性灾难,使得我们在香港的学习变得丰厚而"主题"鲜明。笔者在学习期间,除了每天读大公报,对香港另外一些纸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新闻界重提“让消息唱主角”的口号,抓住了搞好新闻工作的“牛鼻子”。这一原则应当长期遵循,并走出“喊一次好一段,糟下来再次提”的怪圈。消息主角地位的回归,必须实现从数量到质士的定位转移,求得经与质的和谐。这是消息专栏生存的必要。现在,不是报纸上的消息太少。打开报纸,从要闻版到经济版、政治文教版,一般情况下,各版消息的条数远远大于其它品种的新闻条数。但为什么从新闻界到普通受众,都有“消息成了报纸上的配角”这一感觉呢?关键在于报纸上会议消息太多,基层鲜活消息太少;一般消息太多,精彩消息太少;冗…  相似文献   

20.
新闻榜     
易卜拉欣:一场虚捕?伊拉克前政权第二号人物伊扎特·易卜拉欣的踪迹和拉登一样扑朔迷离。9月5日传出易卜拉欣被捕的消息,但随后又被否认。伊拉克国防部发言人9月5日称,驻伊美军在提克里特市一家诊所逮捕了一名在此就诊的男子,此人被怀疑是易卜拉欣。在这场追捕中,死伤70人,另有80人被捕。不过美国一直拒绝证实此消息,伊拉克内政部9月6日也发表声明称,通过DNA测试,被捕男子不是易卜拉欣。伊拉克此前曾多次传出易卜拉欣落网的消息,事后均被否认。但这场“虚捕”也足以引起关注。这位跟随了萨达姆35年的将军,是萨达姆被捕后美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