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真善美是人类社会的本质,更是艺术的本质,是艺术教育的审美底线。在艺术教学中离不开真善美这一基本意识形态。”善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统一的意义所在,也是艺术创作所追求真善美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唯美主义对康德审美“无利害”、“无目的”的误读出发,通过对康德、黑格尔、萨特等人的艺术观的分析,提出艺术审美教育的层次论。本文认为,艺术审美教育应该最终指向实践理性,但艺术审美也有自身的自由存在状态,也就是“纯艺术”或者“为艺术而艺术”的存在状态,在二者之间,还应该有许多中间层次。艺术审美教育必须进行多层次、多样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参考》2013,(4):F0003-F0003
办学理念:创造幸福教育享受教育幸福育人目标:培育真善美统一的"六Z(zhi)"人格校训:启智求真、明德尚美价值主张:奋进创新、和谐多元、开放包容、系统可持续学校特色:大艺术观指导下的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艺术里时空意识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西方艺术所表现的瞬间物质形态所具有的时空存在形式,以及由它们相互关联构成的外部世界,与中国艺术静观和体悟的审美方式所描绘的内在世界,实在是大异其趣。中国艺术时空风貌的获得,决定了中国艺术思维致思是导向于人的内心而不是外在感官世界。因此,在中西比较的框架中,可以进一步凸现中国艺术中所表现出的时空意识的美学特性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5.
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泛娱乐化的日渐盛行正逐渐消解艺术暾育的社会功能,对学校艺术教育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学校艺术教育中应该着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评鉴能力、审美感悟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摒弃假恶丑,不断趋向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6.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目标,为此,人们必须首先在思想上树立生命共同体意识。生态真善美教育是培养人们生命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通过生态认知教育,改变人们对自然的机械工具论认知,从有机整体的生态认知维度培养生命共同体意识;通过生态伦理教育,改变人们对自然的功利主义看法,从“推己及物”的生态伦理维度培养生命共同体意识;通过生态审美教育,改变人们对自然的狭隘审美,从“天地大美”“自然全美”的生态审美维度培养生命共同体意识。生态真善美相统一的教育,培养出人们真善美相融合的生命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张玉亮 《文教资料》2006,(13):150-152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多元化的时代,艺术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艺术的分类(即五种艺术表现形式)把握高校如何发展艺术教育;明确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注重艺术知识全面性、提高审美水平、崇尚真善美,从而更全面、更有效地推动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总体的角度探究艺术的根本内涵,力求对艺术作出新的理解和阐释。之前的艺术观,由于缺乏一个总体现,故不能完整地把握艺术。从总体的角度看,艺术是一种审美关系,但是这种审美关系又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关系,它必须具有创造性、作品性和接受性。艺术应该定义为:艺术是创造、作品、接受构成的审美关系。有了艺术的本质才有艺术家、艺术品和艺术欣赏者,艺术是艺术家、艺术品、艺术欣赏者的来源,而艺术家、艺术品、艺术欣赏者和艺术的关系是:艺术家是创造、作品、接受构成的审美关系的开启者,艺术品是这一审美关系的物态体现者,而艺术欣赏者则是这一审美关系的完成者。从历时的角度看,艺术似乎是起于艺术家,存在于艺术品,完成于艺术欣赏者。但从共时的角度看,艺术家、艺术品、艺术欣赏者不分前后,融为一体。艺术家在创造艺术品的同时,也就是艺术品的第一个欣赏者。就艺术的外部而言,存在着艺术和世界的关系。世界和艺术的关系是:艺术在世界中。艺术在世界中有几层意思:首先,艺术起源、生存于世界;再就是艺术本身就属于世界;另外,艺术收藏、保存世界;还有,艺术创建了一个世界;最后,艺术使世界艺术化。  相似文献   

9.
艺术,是真善美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果实.通过艺术审美教育,在揭示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同时,可以体现人类审美意识.本文认为艺术审美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文明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并从审美教育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提升学校的文明程度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从素质教育与人的发展角度,对高职艺术教育的作用与功能进行了探讨。论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与艺术教育的必要性;论述了艺术教育对学生道德感的养成、智力的发展、审美素质的提高和群体意识的培养等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民族民间艺术教育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民间艺术是艺术的母体,更是宝贵的艺术教育资源。长期以来,艺术教育是以西方艺术教育模式为主导的,表现为对自身艺术资源的漠视。中国特色艺术教育体系的建立,应以文化自觉为前提。缺乏对民族民间艺术尊重,艺术教育将是失去使命感与精神性的肤浅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发展趋势必然是高度重视学科的交叉,特别是文理学科的交叉。在人才培养中,科学文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文化、人文教育的交融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对理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工程意识的培养重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对通识教育的功能研究存在着严重的偏差,更多地关注通识教育的创新功能,忽略了其文化精神传承功能,而在人文精神发生集体性危机的中国当下和全球化语境下,通识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更多的是文化精神的传承。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精神传承途径,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应该把“文化自觉”理念贯注到每个大学生心中,促进对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主体性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关怀,铸就主体精神的文化自觉,这是当前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论傣族的生态审美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傣族的生态审美意识在各民族中独树帜.它在傣族的村寨营造、居家生活、艺术趣味等方面都得到了鲜明的表现.它对当前的生态保护工作和美学、美育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具有技术意识是现代人所必备的一种素质,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上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技术意识的培养过程中不但能锻炼学生的手、眼、脑和动作的协调能力,也能让学生养成细致耐心,严谨有序的学习态度,更是学生未来发展之所需。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outlines a view about the use of art and why it matters. It discusses the purposes of education in the arts, the role of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 in the making of the arts, the arts role in developing societal self-awareness, the way art brings about a cultural presen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culture.  相似文献   

17.
进化论尤其是社会进化论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艺术发展历程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1900年以来中国艺术很大程度上是在"文化自卑情结"主导下进行现代转换的,缺乏"文化自觉"的意识,缺乏对艺术自律和自觉的关照。如果想迎来中国的文艺复兴,艺术界首先要树立起"文化自觉"的意识,重视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的发掘和保护,使更多隐匿在民间艺术中的精品呈现在大众媒体中,丰富当代国民的精神世界。其次,艺术界要更多地从传统中汲取滋养,推陈出新,实现艺术传统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8.
生命自觉与教育学自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时代的生命理想就是拥有生命自觉的生命,它也是我们时代的教育理想。生命自觉是时代精神催生的产物,同时也承接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它表现为对自我生命的自觉、对他人生命的自觉、对外在生境的自觉以及将不同自觉对象实现沟通转化的自觉。基于生命自觉的教育自觉表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维度。基于生命自觉的教育学自觉,要求教育学研究者从教育学立场出发,自觉以教育学的方式理解和实践生命自觉。  相似文献   

19.
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安全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绿色化学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安全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绿色化学意识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安全是保障,合作是前提,创新是动力,绿色是关键。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这些意识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经济发展促使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迅猛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进一步的提高。本文分析了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出现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应加强感恩意识、服务意识和规则意识的教育,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