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境界”是王国维美学体系中一重要概念,其含义究竟为何,历来众说纷纭。笔者认为,王国维所指“境界”是“生命福祉的境界”,是生命活动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在现实世界中不得实现转而寻求艺术寄托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势力之欲”是王国维在他的许多章中反复并加以阐释的重要概念,但是,在对王国维的思想研究中,“势力之欲”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王国维的“势力之欲”,作为学艺术的“根柢”所在,实际上是一种先验的本体存在,其中,除了许多研究已经指出的情感内容和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外,还含有“自然”内涵和中国哲学思想的成分;不仅如此,“势力之欲”还隐含着本体“直观”即“势力之悟”的层面。王国维的“境界”说,即“势力之欲”这一层面的发展与表述。由于“势力之欲”主要属于伦理范畴,所以,王国维的“境界”说实质上已经超出了“美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境界”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品词立论的主要标准。与之相关的概念还有“真”、“隔”、“胸襟”、“气象”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以“境界说”为核心的王氏诗歌美学体系。“境界说”本之于其“忧生”与“忧世”并重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其概念多采自传统诗学,而融之以西学精神,是传统诗论精华与西方诗学精神合铸的一块精钢,本质上则仍是中国古典诗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境界说”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中心,而“境界说”的核心概念是“真”。“真”是王国雏整个文学批评理论的出发点,是衡量作品的基本标准。他在《人间词话》中通过品评词作阐述了“境界”之“真”的具体内涵。在众多词人中,王国维对李煜词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本文拟从王国维对李煜词的评价这一视角,从艺术品位和创作论上探讨其“境界说”之“真”。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把中国诗学传统中的意境理论系统化,为古典诗学做出了杰出贡献。近百年来,学界对王国维境界说的研究。存在着很多分歧。王国维境界说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情景契合乃生境界;要有真景物、真感情,才能出真境界;境界要深远,有言外之意。或有某种普遍性的哲理。关于境界的审美类型,王国维提出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在境界的创造途径上,王国维提出了“造境”和“写境”。王国维的境界说,为中国古典诗学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意境”论,画上了一个漂亮的句号。  相似文献   

6.
文学中“境界”一词非王国维先生首创,然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境界”一词确是独具韵致和深意。与严沧浪“兴趣”说以及阮亭之“神韵”说不同,王国维之“境界”实指词之特质,是词作者心灵本质的纯粹表露,是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真实显观。同时,词的“境界”还是评判词作优劣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7.
研究《人间词话》的学者多注重西方思想对王国维“境界”说产生的影响,本文从王国维与庄子的主体形象,思想中“真”的追求以及“物化”与“观物”的具体概念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探究《庄子》对王国维“境界”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路玮 《陕西教育》2004,(8):24-24
清代诗词理论家王国维在其名作《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境界”的概念。王国维之“境界”有三层含义:其一、“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其二、情景须真;其三、真情真景须鲜明地表达。 “境界”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意境。如何才能引领学生走进诗的意境,是古诗教学长期以来未能很好解决的一个问题。古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中国的文论史上,王国维是西方资产阶级的“纯粹”文艺哲学的主要介绍者,也是第一个把西方资产阶级的“纯粹”文艺哲学民族化,并建立了自己的纯粹文艺哲学体系的理论家。而“境界说”可谓是王国维民族化的纯粹文艺哲学体系的理论核心。不过,王国维对“境界”概念的使用和界说却并不十分严格,他不仅在不同著作,甚至在同一著作中将“境界”、“意境”、“境”三个词在同一意义上混合使用,而且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认为在《人间词话》提出的“境界”说的概念触及了艺术创作及欣赏的本质,而中国传统文论中的“兴趣”及“神韵”等概念不过是“道其面目”,对此,国内学界对此看法颇多。实际上,“境界”说更多的来源于西学话语体系,和“兴趣”、“神韵”等中国传统文论概念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文化鸿沟,其间并不存在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最重要的美学和文学理论著作。它以“境界说”为中心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它见解新颖、理论独到,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王国维继承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思想的优良传统,吸收了西方美学和文学思想的某些观点,在此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美学见解“境界说”。“境界说”植根于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思想的深厚土壤之中。境界或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范畴。情景交融是中国古代美学家对境界最基本的理解和规定。这正是王国维“境界说”的出发点。王国维认为,严  相似文献   

12.
邹雯静 《教师》2020,(7):29-31
根源于叔本华哲学与海甫定心理学的王国维美学思想是对现代美学的开拓,亦是中国文学批评由旧文学向新文学转化的重要标志。然而,其作品中“境界”与“意境”这两个概念往往被读者混为一谈。文章力求通过对《人间词话》中所出现的“境界”与“意境”进行对比分析,正本清源,窥一斑而知全豹,肃清两个概念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论意境     
<正> 一、意境的孕育时期与概念内涵意境(亦称境界)是开展诗词评论重要纲领和美学原则之一,蕴义精深,涉及知识丰赡,概括言之有二:(一)意境在诗词创作中居有重要位置。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就以有境界而“独绝。”可以说,诗词若乏意境,如人之丧目睛,顿失精神。王国维论姜夔词,说他  相似文献   

14.
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评述□天津师大教授田本娜一、情境教学体现了“境界”学说我认为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最核心的是“境界”学说。“境界”说的集大成者王国维曾指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又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境界为本...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认为诗词的本质是境界,而境界的创造首先要创作主体能观物、观我,对物、我两个审美静观的对象做到洞然于心。创作主体在静观之时要善入善出,入则体物体情能真而切,出则能写之。这是境界创造的酝酿阶段。境界的创作王国维特别强调“真”,一是所写是自己的真实感受,二是要忠实自然的表达;这要求创作主体要做“赤子”。在具体创作时,王国维提出“不隔”的标准,以之衡量语言、用典、借用境界等问题,反时不真切的借用语言典故和境界。王国维的境界创造论是中西文艺理论结合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从王国维的哲学思想及其创作角度来看他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认为“有我之境”体现了他的悲观思想而反映为忧患与伤感之情,“无我之境”则是王氏渴望超脱“有我”之苦楚,进入一种“无欲”“无我”“天人合一”之境界。这两种境界是王国维集诗人与哲学气质于一身的体现,也正反映了他的两种不同的思索宇宙人生之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以“境界”为诗词的最高层次,并把它作为衡量文学作品的标准。这体现了他所追求的美学理想。所以,对王国维“境界说”的本质、美学特征、评判标准和类型等方面做进一步探讨,无疑具有重要的文化功用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词论是以“境界”的创造为核心展开的,并且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他有时也用“意境”这个传统的概念。笔者认为,这两个概念在内涵与外延上都有一定的区别,不能同语视之。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是我国近代的著名学者,也是把西方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相融合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的美学思想家。《人间词话》是代表他美学和文学理论研究水平的力作。《人间词话》的中心是“境界说”。境界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如何达到真境界?王国维先生言: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境界。无疑王国维高屋建瓴地抓住了艺术创作的核心——“真”。赤心为文“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王国维强调赤诚之心的重要。他推崇李煜,并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词,真可谓以血书者。”对抒情类散文创…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的“境界论”并非中国传统意境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中西化的碰撞中,王国维接受了西方哲学思潮的熏陶,将中国传统意境理论改造为他的境界论,从《人间词话》等述的讨论来看,境界这一概念是现代的、颇具西方理论话语色彩。在倡导理论话语本土性的当今,王国维的得失无疑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