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佛女孩刘亦婷》出版后,风靡一时,不少家长纷纷仿效。刘亦婷的成功之路是否适用所有的孩子?本刊选摘了两篇短文,希望引起广大家长与孩子们的共同关注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偶尔读到一篇《从前的故事》,说的是旧时有位卖力且严厉的教书先生,因财主家的孩子屡次让别的孩子喝他的尿,多次与其家长交涉未果,忍无可忍,打了财主家孩子十戒尺,说这是教诲。第二天,财主带了两个家丁到学堂,先是辱骂先生,然后把先生打得皮开肉绽,临走还撂下一句话  相似文献   

3.
如何帮助孩子提高作文能力孙丽娟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学生怕写作文。一到写作文时,学生犯愁,家长着急。有的家长应急的措施往往有两种:一是家长叙述,孩子听写二是买一大堆《作文选》,让孩子“参考”。其实,这样做只能使孩子产生依赖思想,大脑越发呆板和迟钝。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如果把教育孩子的过程同时当作教育自己的过程,把孩子的成长变成家长和孩子一同成长,那么家长和孩子就会一起处于成长的快乐之中,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烦恼。我一直坚持寻找并阅读好书籍,而且常常把读到的好文章念给儿子听,或介绍给儿子阅读。我记得有一次我读到摩罗一篇题为《提问小学教育》(见《耻辱者手记》)的文章,文章通过谈论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两则寓言,对寓言所体现  相似文献   

5.
2005年8月26日《南京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助学款领取现场家长多孩子少》的报导,称开学在即,困难群体的孩子上学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南京市慈善总会、总工会等单位通过爱心捐助、社会募集和专项拨款等途径发放助学款。但在领助学款的现场,家长的身影随处可见,孩子却寥  相似文献   

6.
家教十大难题会诊本刊记者家长:孩子有话不和我说;我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和自己的孩子交流。孩子:家长不理解我;我不知道怎样向父母说出我的想法。1996年3月,《中国妇女报》刊登了《家庭教育有奖问卷调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共收到了来自全国30个省市近...  相似文献   

7.
敬告读者     
戴林东 《师道》2004,(2):14-14
我曾读过一篇学生的章《我为老爸打工》,内容是说该学生的爸爸为了鼓励孩子多做些家务事,每当孩子做完一件事后除了夸奖以外还发一点“报酬”,从而让孩子生活在快乐的进取状态之中。我深深地为这位家长的育子之道而叹服。  相似文献   

8.
正"陪儿子写作业到五年级,然后心梗住院了,做了两个支架,想来想去还是命重要,作业什么的就顺其自然吧。"一位陪孩子写作业的家长的吐槽,最近在网上广泛流传。无独有偶,另一位家长也表示:自己此刻光荣的躺在急诊室急救,病因是脑出血,严重怀疑就是教孩子写作业弄的。这篇题为《老娘我做错了什么,要陪孩子做作业……》的文章迅速走红,引发了网友热烈讨论。不少家长纷纷转发评论,开启家长吐槽陪读  相似文献   

9.
去年11月25日,《中国教育报》发表了《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报道了1992年8月,中日两国联合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草原的夏令营活动中,中国孩子病了,就回大本营睡觉,日本孩子病了却硬挺着走到底;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烧的孩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孩子拉上汽车。所以,日本人公开说,你们这一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此报道在全国激起了强烈的反响,读者纷纷投函本刊,积极参加这场大讨论,今择几篇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上午和远在美国的一个同学在QQ上聊天。他说他的儿子正上小学二年级,上周他刚收到儿子班主任苏珊小姐的一张便条,是给学生家长留的作业,希望家长们好好想一想自己的孩子有哪些天分,然后写一篇《我的孩子有什么天分》的短文由孩子带回学校。  相似文献   

11.
让您的孩子多才多艺雨佳编者按:让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几乎是所有父母亲的梦想,实施起采却并不容易,为了给家长们一些帮助,不刊主编特邀中国儿童中心《中国校外教育》编辑部主任霍雨佳女士,写下了这篇富有真知灼见的文章。身体健康,学识优良,已不再是现代中国的家...  相似文献   

12.
朋友在QQ空间写了一篇日志——《顶撞风波》,是关于孩子犯错后大人严加指责而孩子出言顶撞的事情,末了写道:"面对邻里、亲戚,家长欲树立自己的威严,就必须让孩子放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语     
2012年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6年后我将收获怎样一个孩子——开学一月摧垮家长坚持6年的教育观》,引发媒体上热议:老师要求学生使用统一的学习用品,是否妨碍孩子个性的发展?一些家长对学校教学要求的担忧是否有必要?学校如何在开展常规教育的同时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6年后我将收获怎样一个孩子——开学一月摧垮家长坚持6年的教育观》,引发媒体上热议:老师要求学生使用统一的学习用品,是否妨碍孩子个性的发展?一些家长对学校教学要求的担忧是否有必要?学校如何在开展常规教育的同时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举办的“幼芽智力竞赛”和“故事讲演会”活动,我们开辟了一个家长阅览室,配备了两只书架和两千多册图书,这些书大都是幼儿喜欢的画册,还为家长准备了《幼儿教育》、《为了孩子》、《父母必读》等刊物。阅览室每天下午放学时开放一个小时,由园内工作人员值班。家长阅览室原计划是临时性的,可是,一开放就关不了啦! 家长每天下午接孩子离园都要领着孩子到阅览室看书,有的家长就在幼儿园大门口等着阅览室开放。孩子在阅览室里看了又看,舍不得离开。每次  相似文献   

16.
《家园联系册》在教师、家长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促进彼此了解、沟通,密切联系。如何写好《家园联系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要抓住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与家长交流《家园联系册》不同于《家长园地》。《家长园地》面向全体孩子家长,就班上孩子共性的问题进行探讨,而《家园联系册》是就某一个孩子的教育问题与家长进行交流,因此,  相似文献   

17.
《好孩子》一课的教学建议湖北省教学研究室萧惠珍《好孩子》是义务教育五年制第二册第四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个孩子下雨天主动帮助同学的故事,赞扬了这两个孩子助人为乐的精神。教学这篇课文,要求学生学会10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读准多音字“着...  相似文献   

18.
几个月前,胡子宏的一篇《儿子,爸爸不是郑渊洁》在社会上引起反响。很多家长认为,胡先生的文章说出了平民的心声:平民百姓的孩子必须努力学习,因为学习和高考是改变他们未来命运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有人对此表示质疑,认为对孩子的学业严格要求,就是给孩子施加心理压力,不利于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9.
冰雪梅花 《家长》2008,(6):20-21
下面这篇文章是朋友通过MSN传过来的,是一个孩子写的自己的心声。今天再读,心情依旧觉得沉重。承受着重重的父爱和母爱的孩子们,究竟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这值得家长深思。我不希望这孩子的心声代表的是这一代人的心声,那也太让我们做家长的伤心了。但当我联想到我的孩子最近的一篇作文——《代价》(期末考试作文)时,我又不得不承认两篇文章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0.
易非 《山东教育》2005,(15):63-64
孩子,接受着越来越好的教育,因而,显得越来越早熟,这是常让家长和老师们感到欣慰的。但成都一所小学对低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的许多孩子不再相信童话了,在他们看来,《海的女儿》,《灰姑娘》、《猫和老鼠》、《鼹鼠的故事》.《花仙子》都是假的;甚至有的家长也会告诉孩子:《小蝌蚪找妈妈》是“骗人”的……(12月18日《成都晚报》)。这让许多人茫然,不知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