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创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进去,成为这场改革的一个亮点。一、四元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传统学校教育体系是由德育、智育、体育构成的三元教育体系。由此构成了三元的课程体系:德育有思想品德课,主题班会;智育有学科课程;体育有体育课。这似乎构成了培养人,促使人全面发展的完整的教育体系。然而,在现代教育中它却是一个有缺陷的体系,那就是缺乏心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育与德育、智育、体育构成四元体,共同服务于儿童和…  相似文献   

2.
恽代英不仅致力于学校教育的改革,也十分关注旧式家庭教育的改革。他强调家庭教育是人生发展的基石;重视德育、智育、体育和谐发展;倡导顺应自然、适应个性等家庭教育原则。恽代英的家庭教育思想对当前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一个温馨的港湾,一般我们都是这样比喻的。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大环境。如果我们把父母看做是儿童的第一位老师,那么家庭就是校外的学校,学校就是家外之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家庭以及家庭中子女与家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家是孩子智育、德育、美育、体育的第一所学校,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一、审美教育的一般性质和作用审美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这种教育主要通过引导人们从事美的创造和欣赏,陶冶思想情感、净化审美趣味、丰富精神生活、增强辨别美丑的能力,从而使人们树立起崇高的审美理想,在思想品德情操体魄等各方面都得到提高。审美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互为条件、密切配合,同时是德育、智育、体育的丰富化和生  相似文献   

5.
学校体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的意义首先是通过学校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而体现出来的;其次可以从其为四化培养合格人才的角度得到验证。加强学校体育,要注意四个基本问题:1置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平等的地位;2正确处理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之间的关系;3体育要和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协调发展;4贯彻“三个面向”方针,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加强改革,实现学校体育自身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社会的细脆,也是儿童接触的第一个社会.如果把家庭教育看作是学校教育的继续,那么家庭就是校外之校;学校就是家外之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家庭以及家庭中子女与家长间的相互关系,是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兄姐、爷爷、奶奶都是子女在学龄前时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具有以下两个特征,是其它一切教育所难以达到的.一、亲密性家庭是每个社会成员在此生长、于此安居而不能脱离的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由于父母和子女保持着一种全身心的、持续的亲密接触和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4,(A2):165-166
洛克在教育史上首次将教育分为三大组成部分:体育、德育、智育。他主张教育要全面发展,认为身体健康是精神健康的前提,而德行是精神的灵魂,因而不能只顾智育而忽视体育和德育。洛克的教育思想对于我国当前的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的绅士教育思想体系受家庭和学校教育影响,在绅士教育体系中,他重视早期的教育,认为体育是基础,"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绅士人格的灵魂;智育是重点,但智育与德育相比应处于第二位,是对德育的辅助作用。这种辅助作用表现在学问和知识使儿童的聪明、智慧和才干本领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一般分为德育、智育、体育三个主要的方面.既然创新型人才是由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组成的,那么,学校教育就应该为两个方面因素的形成作出努力.在学校教育中,智育重在开发人的智力,它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的教育方針教导我們,学校所培养的人,应該是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因此,学校工作不仅要重視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知識教育,同时也应該全面地关心儿童健康,使他們茁壮地成长,做革命事业的坚强后代。几年来,我們遵循着党的教育方針的指示,根据儿童特点,結合我校具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集中体现在"育人"的要求上,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学校体育应充分发挥体育的自身教育功能,对实施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对学校而言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有机统一,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3.
体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这不仅表现在体育教学本身担负着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三基以及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的任务,而且也表现在体育与德育、智育的相互关系上。但在目前,体育的重要性尚未被普遍认识,突出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有些学校教育思想不够端正,体育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上,特别在一些片面追求升学率严重的地方,只顾抓智育,放松德育,挤掉了体育。第二,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的安排,达不到周总理提出的“每天应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大学德育不仅应放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认识,而且应放在学校教育体系中认识。大学德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与智育、体育、美育及管理诸方面既协调又不协调;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大学德育与中.小学德育既衔接又不衔接。为解决上述矛盾,必须科学研究、整体规划大学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都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6.
教育要讲政治,这是我党的一贯主张.早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时,毛泽东同志就主张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1957年毛泽东同志又明确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确立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1978年邓小平同志强调“学校应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最近,江泽民总书记明确要求全党要讲政治.学习落实江总书记关于“讲政治”的指示精神,教育首先要讲政治.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設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需要把祖国的新生一代培养成为全面發展的新人,需要实施全面發展教育。全面發展教育包括智育、德育、基本生产技术教育、体育和美育五个組成部分。这五个組成部分形成一个統一的、完整的教育体系,互相联系,互相渗透。新中国成立后,各級学校貫徹执行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针,已經取得显著的成就。但在实施全面發展教育的过程中,也發生了一些偏向。据我个人的了解,在初期阶段,一般学校只强調智育,忽視了其他方面;也有些学校只重視智育、德育、体育、认为美育是可有可無的;对于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由于大家对它认识不足,又受师资和物質条件的限制,一般学校都貫徹得很差,或者根本就沒有貫徹。所以产生上述偏向,主要是大家对全面發展教育方针重视不够,或認識不足,还不能把全面發展  相似文献   

18.
福泽谕吉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其德育课程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独立精神和德育能力,反对空洞的道德说教,提倡身教重于言教、认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协同配合;其智育课程思想认为学校教育不限于求知,更重要的是求智;反对空疏的儒学,倡导经世致用的“实学”;其体育课程思想倡导身体第一、学习第二,体育锻炼要按照民族和地区的传统与习俗进行,要有时间和运动量作保障。  相似文献   

19.
斯宾塞(1820~1903),英国著名资产阶级教育家。1861年出版了教育著作——《教育论》。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为我们的完满生活作准备”。他第一次明确提出智育、德育和体育的理论概念,并把智育、德育、体育作为完整的教育体系。他十分重视科学教育,认为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具有教育上的重大价值,并提出了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广泛的学科范围,促使学校教育由偏重文科教育向重视科学教育转变。在德育上,他提倡“自然后果”的教育原则,主张用儿童自己的行为引起的必然反映和不可避免的后果来教育儿童。他要求学校必须重视…  相似文献   

20.
如何把高校体育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来建设,发挥体育在全面育人中的积积作用,取决于我们对现代体育的基本认识。体育作为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育人环节。学校体育的特殊性,既在于它的不可替代性,还在于它对德育、智育等方面都能起到积积的促进作用。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锻炼与竞技,不是从属于其它方面的“附属物”。它与德育和智育具有同等地位。因为体育本身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