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小燕 《新闻世界》2008,(12):75-75
新闻导语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把它比作新闻的“诱铒”,也有人把它比作“眼睛”或“生命”。它给受众的第一印象如何,对这条新闻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条动感十足、生动活泼的导语往往能够抓住受众的目光,而一条刻板老套的导语则可能使受众失去继续阅读、欣赏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有人把导语比作消息的“眼睛”,它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吸引读者往下看的作用。重视新闻导语写作,成为中外记者的共识。他山之五,可以攻玉。西方记者精心制作新闻导语,有不少可取之处,值得我们借鉴。出于新闻竞争的需要,西方记者有较强的读者观念,在导请写作时注意读者兴趣,消息一开头就回答读者急于知道的问题。美国新闻学者麦克道格尔认为,“选择导语,是新闻写作首先的和最重要的一步。”英国的新闻学家赫伯特·里德说,“新闻导请,是新闻的生命所在。”西方~些新闻学者强调,一名新记者在写作一条…  相似文献   

3.
俞杏莲 《新闻窗》2011,(2):43-43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画人首先必须先画人的眼睛,如果不是这样而是把头发画得很逼真,那么这幅画是不成功的。导语就是新闻作品的眼睛。新闻由头是使“旧闻”成为新闻的桥梁,有时,新闻的由头就是消息的导语;有时,新闻的由头只是消息导语的部分内容。借用“顺藤摸瓜”的俗语来说明新闻由头与新闻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安泰 《新闻知识》2001,(8):39-40
新闻导语,是指消息的开头,通常是消息的第一个自然段。它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提炼、概括和展示在开端部分,吸引读者的注意。   导语的“导”字,含有“开始、启发、吸引”三个涵义。美国新闻学者威廉·梅茨说:“抓住或失去读者,取决于新闻稿的第一段、第一句,甚至第一行。”   新闻学者洪天国在《现代新闻写作技巧》一书中说:“一条优秀导语的标准有两条即可,一是抓住新闻事件的本质,使读者读导语以后而略知全篇新闻,二是能吸引读者的目光,迫使他不得不接着读导语下面的新闻主体。”   根据…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导语?许多人把它简单地理解为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这虽然很不确切,但导语确实是消息的开头。美国的沃尔特·福克斯在《新闻写作》一书中指出:“一条奏效的导语应实实在在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将其导向记者认为是新闻的基本点或报道角度的地方。”导语是新闻结构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新闻的眼睛。它最先被受众所感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语写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新闻的宣传效果。因此,新闻记者们历来十分重视新闻导语的写作,导语也一直成为新闻理论主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晋朝陆机在《文斌》中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片言”是简短精辟的文辞,“警策”是指突出命意、含意深切精警的句子。这样的要求适合我们写好导语。导语是全文中的中心,也是精彩之点,写好导语犹如给新闻安上动人的“眼睛”。写好导语是有讲究的。1.做到言简意赅,突出应该突出的内容,突出应该突出的要素。如:企业破产后,如何进行有效的资产重组才能最好地发挥“闲置”资产的效益,迅速使闲置资产重新上岗呢?安陆市采取5条有效措施。这个导语突出了人、事以及原因,至于时间、地点等可以在后面交待,使导语简短、鲜…  相似文献   

7.
我们都知道导语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成败的关键。即如中国古人所谓“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国外新闻界对导语的写作也非常重视,他们把导语看成是新闻的眼睛。好的导语可以引起观众的注意,使之不得不听下去、看下去。  相似文献   

8.
导语被称为新闻的“窗口”或“眼睛”。有经验的记者、通讯员总是注重并力求把导语写得有特色,吸引读者看下去,而从新闻事实的某一侧面来写,是把导语写得新颖的重要一着。请看下面几例: 中新社1983年3月1日的《北京市春夏服装展销会开幕》消息的导语是:数不清的目光投向一位斜戴着法兰西帽子,披着时髦的砖红色春季大衣的风姿绰约的女郎。当北京市春夏季时装展销会在北京展览馆开幕时,这个放在进门大厅的模特儿成了最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9.
新闻正文由导语、正文和结尾组成,而导语是整个新闻写作中的核心环节。一条好的导语可以像磁铁一样将读者的目光立即吸引过来,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这条新闻的要点并作出决定:是否需要阅读这条新闻的全部文字。而国内的导语写作大多已模式化,难见有新意的导语,读来常常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10.
传说古代有两位好友,多年不见,偶遇街头,畅叙契阔,从分手直至重逢。此时,某甲对某乙说,“适才路过尊府,见火光烛天,人声鼎沸,莫非有祝融之灾?”某乙闻言顿足捶胸道:“胡不早言!”遂仓惶飞奔而去。或曰:这则故事同新闻导语何干?答曰:大有关系。如果某甲懂得导语写作的道理,便会一见面即对某乙说,“君家起火,速往救之!”而不至于闹出上述的笑话了。其实,按人之常情,任何人在上述情况下都会首先报警而不会侈言其他。这则笑话不过是劝人不要过于迂腐罢了。由此看来,新闻导语必须包含最新最重要的事实,实际上是来源于生活本身的客观规律,绝非好事者的奇想。西方新闻记者和新闻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视导语的写作。纽约大学教授斯蒂芬斯说:“由于读者极少把  相似文献   

11.
“它有两百条腿,一千个脚趾,一百个鼻子,数十对角。”这是国外记者写的一条新闻的导语,可是读者无从了解这是一头什么样的怪兽。实际上,记者是在写一篇有一百人的鼓乐队的新闻。当然,这种以开玩笑形式哄骗读者的写作手法我们没有必要仿效,但根据新闻事实的可能,适当采用这种“延缓破题法”还是可以借鉴的。例如,有这样一条导语:“一位年轻的科学家因造出什么也没有的东西今天获得了1000美元。”读了这条导语,读者可能莫  相似文献   

12.
英国的新闻学家赫伯特·里德说:“新闻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美国新闻学家威廉·梅茨讲:“导语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部分,抓住或者失去读者,取决于新闻稿的第一段、第一句、甚至第一行。”西方报纸、通讯社的领导都强调,一个记者在写一条新闻前,设计20条导语并不算多。为了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站住脚,许多西方新闻同行们在采写新闻时,也确实用心地追  相似文献   

13.
翻开1月24日《中国青年报》,一条醒目的标题——《今天早晨狼来了!》闯进读者眼帘,当读者带着惊诧的目光读完这条新闻时,掩卷扼腕,更感到心灵和形势的震撼。这本是一条关于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的新闻,而作者却跳出会议的圈子,直率地反映似乎是突然来到的全国能源危机!又从能源危机的“制高点”来纵观整个“剪不断、理还乱”的阵痛局面。把每个棘手的问题都形象地比喻为“恶狼”,导语中有“恶狼上门”,结尾又大胆预测还会“狼烟四起”,标题借用民间寓言“狼来了”,再加上“今天早晨”,这就使人已在  相似文献   

14.
导语的写作是新闻采访与写作关键技能之一。导语是一条新闻最重要的部分,它决定了读者是否会对这条新闻感兴趣,是否会继续阅读下去,因而也就决定了这条新闻报道的成败。写出好的导语,是记者新闻敏感度、采写水平最直接的体现。好导语也是公众知情权的体现。一、导语要体现最有意义、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1.好记者不会写出雷同的导语  相似文献   

15.
一条好的新闻,要想达到读者认司的地步,导语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常识告诉我们,导语要求凝炼、醒目、明快、生动。综观许多优秀的新闻报道,其精妙的导语常常令人拍案叫绝,很值得我们借鉴。先声夺人画龙点晴直接性导语是最常用的导语写法,一般都是开门见山,把新语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集中概括,简明扼要地写在新闻的开头。从新闻结构上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倒金字塔结构。但是,有功底的新闻导语不但注意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而且注重事实的提炼,对新闻事实加以鉴别比较,筛选出读者最为关注的事实部分放在头一句,达到“先声夺人、画龙点睛”的宣传效果。请看以下两条导语的写法。  相似文献   

16.
一条新闻要吸引读者必须具备一个引人注目的标题,一条使人非读下去不可的导语。有人认为,导语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部分,导语的写作,标志着作者的水平。 导语的主要作用一是告诉读者这条消息的主要内容,就是“立片言以居要”。再就是要紧紧抓住读者,使其欲罢不能,引导读者读下去。如何使导语写得吸引人,是新闻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报刊上出现了一生动活泼、形象性强的好导语,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借鉴。 请看羊城晚报的这条新闻导语: 本报讯“怪事!武汉市有两幢新盖的居民大楼,竟然无人管业,住户要求立约交租,也无人理会…  相似文献   

17.
在一些报纸上,“近日”、“日前”、“最近”时常出现在事件性新闻或以事件开头新闻的导语中,这几乎成了这些新闻导语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有时,同一天的报纸上竟有几条这样的新闻。 8月11日,华北一家报纸上刊登了这样几条新闻分别称: “近日。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考察团一行9人专程赴阳原考察希望工程,并捐资300万日元用于兴建一所希望小学。” “日前,承德县家政服务中心正式挂牌运营。”  相似文献   

18.
导语──新闻的眼睛刘泽洲写新闻要开门见山,最忌扑朔迷离,拐弯抹角。根据这条原则,又演绎出把最新鲜、最生动、最有趣的事实放在最前面的写法。这一开头,就是导语。它往往是三言两语,说明主题;寥寥数笔,点出要害。在消息结构中,导语起着两种作用,一是从新闻本身...  相似文献   

19.
新闻导语要惜墨如金,是编辑记者们的金科玉律。然而,也有人向它提出挑战。请看下面这条导语:“85秒!拳王泰森击败挑战者。85秒!历史上最短的拳王卫冕战。85秒!1300万美元尽入腰包。”(1989年7月21日新华社华盛顿电《泰森:85秒卫冕成功》)。重复是诗歌常用的手法,对于新闻导语来说,曾被教科书定为绝对的禁忌。然而真正的上乘之作,却只有在犯禁、破禁中才可以觅得。上面这条导语,包含了四个信息:1、拳王泰森击败了挑战者;2、比赛仅用85秒;3、这是历史上的拳王战中用时最短的比赛;4、此胜为拳王赢得1300万美元巨款。信息量是很大的,而且把这次比赛  相似文献   

20.
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也会遇到类似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采的导语。导语在全篇新闻中的地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学家们已经早有论述。英国新闻学家赫伯特·里德说:“新闻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西方新闻学者都强调:一个新闻记者在写作一条新闻之前,设计20条导语并不算多。读者阅读新闻,通常只是在打开报纸浏览标题和新闻开头部分的一瞬间才决定取舍的。读者的注意力犹如飞舞在花圃里的蝴蝶。当在报纸栏目上飘忽而过的时候,只有那些醒目的标题、鲜明的导语才能把它抓住。所以,记者写导语不仅要开门见山、中心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