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首先对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厌学心理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厌学心理的改善措施,包括借助信息技术创造英语应用学习环境;树立生本理念,营造英语课堂教学氛围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工作在一线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学生学习英语的变化过程:即从好奇一感兴趣→失去兴趣→失去信心→厌烦→反感。这种变化过程.是学生学习心理变化的一种正常现象。学生由一开始对学习英语的好奇心转化为逆反心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就产生了不平衡发展.即两极分化。这种现象在小学高年级已有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十几年的英语教学工作经验,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农村初中生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的表现 1.学生不喜欢开口说英语,认为学英语用处不大. 2.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写,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 3.上课时学生没精神,打瞌睡的学生多. 二、农村初中生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 1.农村初中七年级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在农村,有些设在农村里的小学点,学生到了六年级还没开始接触英语,即使安排了英语课也是拿来上其他的课.到了初中,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跟不上,导致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最后就逐渐厌学英语.  相似文献   

4.
英语是初中生必修的基础性课程,英语学习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许多初中生,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存在明显的英语厌学现象,严重影响着英语教学的正常进行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初中英语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英语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站在新课程的高度探讨矫正学生厌学心理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5.
王静 《教师》2011,(31):40-40
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特别严重,英语学习优秀的学生屈指可数。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逐渐成为农村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主要原因 (1)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的影响是学生产生厌学英语的重要因素,家庭的环境和氛围会对子女的学习带来的影响很严重。农村家庭父母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6.
洪洁 《广西教育》2010,(35):45-46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每一届都会有部分学生因为英语学习的不断深入、学习要求的逐渐提高等各种原因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信心,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英语成绩也随之一落千丈。尽管教师对他们采取了许多帮扶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特别严重,英语学习优秀的学生屈指可数。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逐渐成为农村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主要原因(1)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的影响是学生产生厌学英语的重要因素,家庭的环境和氛围会对子女的学习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英语学习衔接过程中,很多农村学生不能持续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对英语学习逐渐产生了厌倦的不良情绪,他们的英语学习不能实现良好的过渡,不能自然、顺畅、有序地进行。农村学生由于受到了环境、自身、教师、教学法、学科地位和教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英语的学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造成了农村学生在中小学英语学习衔接中严重不适应。  相似文献   

9.
<正>许多高中生对英语学习存在畏惧、厌学情绪。尤其是处于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特别严重,厌学英语成为农村高中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因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而师源性因素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厌学英语的师源性因素1.教师的教学态度差(1)宠优轻劣,标准不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只重视对优生的培养及关爱,忽视了对大量的中等  相似文献   

10.
连清月 《考试周刊》2013,(11):111-112
<正>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始终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这样就能改变长期以来大多数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只遵循传统的教育模式,而导致学生很快对英语失去兴趣而产生厌学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对学校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75%的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厌烦心理。总结发现原因有以下几点:(1)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差,有些学生想学但心有余而力不足。(2)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3)老师没有处理好与学生间的关系,学生即而厌学。(4)高职高专学生更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对英语学习所投入的精力很少致使英语成绩下降,从而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正>一些学生进入初中以后,随着英语难度的增加,慢慢地对英语失去了兴趣,成了英语学习上的学困生。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所以每位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都要关心、爱护学困生,想方设法转化学困生,使他们的英语成绩有一定的进步。如何转化学困生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关心、爱护学困生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在班级中常常受到歧视,心理有一种压抑感,没有自信心,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相似文献   

13.
农村中学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由于英语底子薄,缺少英语交流的环境,使他们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记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和评价能力的培养,片面强调英语知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忽视了英语使用技能、英语实践、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思维得不到培养,学习动力不足,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相似文献   

14.
黎宁鲁 《广西教育》2009,(17):22-23
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英语水平,一直是英语教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由于受到条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本文就农村学生厌学英语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目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较低,学生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原因何在?如何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内在潜能,使学生乐学,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就此作一初步探讨。一、农村初中学生对英语普遍存在“厌学”现象笔者从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了解到,学生之所以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热情不高,信心  相似文献   

16.
<正>初中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成熟的重要阶段,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阻碍和压力时,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因素,从而对学习产生厌恶的心理,是初中生最常见的心理疾病。初中生厌学的主要表现是认为学习不重要,在课堂学习中不能集中精力,对学习失去兴趣。如果学生的厌学情绪得不到有效的引导,舒缓这种情绪,就会使学生产生极端的心理,对教师和学校产生仇恨,出现逃课、逃学的行为,个别严重者一提到学校就会紧张、恶心、发脾气。厌学心理对青少年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梁红 《教书育人》2013,(16):17-18
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英语学习跟不上,进而产生厌学心理,出现了种种不良现象,例如,作业书写潦草,或根本不做作业,有的甚至对英语教师产生敌对情绪,上课违反纪律等。因此,上述学生自然而然成了教师和同学们心目中的后进生。如果忽视对这部分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8.
开展阶段性的英语运用型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小学生学英语刚开始由于新鲜新奇,积极性都很高。随着词汇量和语法点的增加,部分学生会对英语学习渐渐失去兴趣和信心,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学思想。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适时地开展阶段性的英语运用型活动,让他们在应用英语中体验学英语的乐趣和作用,维持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失去兴趣.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并在注意力、思维方式、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及行为中表现出一种消极的态度。它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在厌学程度方面.分为潜在厌学、将会厌学、正在厌学、已经厌学、重度厌学。在英语学科上出现厌学心理的学生.表现为成绩持续下滑,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课,思维迟缓.情绪消极,提不起精神,作业拖沓,  相似文献   

20.
周慧 《考试周刊》2009,(29):224-224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注意力易分散。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吸引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课堂上,枯燥乏味的训练,填鸭式的机械操练,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不想学习、不会学习,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对于一门语言学科来说,学生语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提倡教师设法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时刻牢记语言是一项交际工具.必须将“学以致用”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