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海外华学虽然继承了中国学与化的诗学传统,但从其发源之日起就已表现出全新的诗学萌芽。从世界华学的全局来看,这是一个关系到对整个海外华学的性质及其审美判断的重大学术问题。本试从海外华学滥觞时期的创作实践入手,对其诗学观作一次尝试性的辨析。  相似文献   

7.
台港学是中华整体学图谱中的学,是中华化框架内的同质学,具有相同的血缘与遗传。但另一方面,无论是地理环境、语言风俗,还是性格特征和化心理,两岸三地的学都有自己不同的内在气质和外在特征。中华学的整体性,已经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8.
在东南亚华学中,泰国华学的本土性较强。泰国的华作家在融合了中国传统化与泰国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泰华学。泰华学与泰国的国教——佛教以及泰国的社会政治有很大的关系,泰华学既不同于中国化,又区别于泰国化,是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有着独特化内涵和化取向的学艺术。  相似文献   

9.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拓展:走向21世纪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世界华学经历了“命名”的讨论、对世界化公元对象的界定、世界华学历史状况和区域性特色的探索、海外华作家“化身份”地确认,乃至如何编撰“20世纪华学史”的研讨,进而转入对世界华学学科草创 描述,均取得了众多成果,标志着世界华学研究已经从课题改天志入对一门学科蓝图的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10.
本阐述了编写华学研究史的必要性,尽管难度较大,也要编。并附有《百年华学研究史(大纲)》。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化有机组成部分的闽南民俗化,已成为许多海外华侨及华人社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由于菲华作家与中国闽南源远流长血融于水的特殊关系,菲华学必然要传达出闽南民俗化的深沉底蕴。透过对这一深沉底蕴的揭示和探讨,我们可以捕捉到闽南人和菲律宾华人华侨之间所共有的传统性、世俗性的精神指征与价值观念,从而更加深刻地把握菲华学与中华民族化的血肉联系及其在世界华学中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2.
“草根文群”是美华文学创作队伍中的一个独特群体,它生长于美国移民社会的底层,其创作具有作品内涵的底层性、文化指向的寻根性、创作方法的现实性、人文关怀的深切性等共同特点。这一文群的产生与发展显示了美华文学的立体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3.
香港文学研究二十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的改革带动了学术的开放。香港学研究不仅在弥利、我国的学研究空白中占有不同寻常的地位,而且还承担着开拓内地学研究视野和整合两岸三地学这一重任。它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仍属“试写”的草创阶段。正如全球化不会使香港学失却自己的特色一样,新世纪的香港学研究在一国两制背景下仍可成为世界华学研究的一个独特分支。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华学与闽南化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2月11日至12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召开。会议由泉州师范学院与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由泉州师范学院中系承办。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以及我国的学、作家5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化转型,当代中国学分化为主导学、高雅学和大众学。这三种学形态有层次高低之分,其中大众学处于最低层次,主导学处于中间层次,高雅学处于最高层次。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产品成为商品,学的效益决定其命运。主导学主要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和支持,市场化程度较低,不在此讨论范围。在当前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和消费高雅学产品成本高,收益小;生产和消费大众学产品的成本低,收益大。高雅学的衰落和大众学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随着人们明程度的不断提高,高雅学将充分实现其效益而逐渐兴盛。  相似文献   

16.
海外华学的第一个学实体——南洋地区华新学,既是中国五四新学运动在国境之外的第一个学分支,又开始具备自己独特的人品格和学特点;既吸收继承了其母体的学与化传统,又及时积极地学习借鉴了西方学的先进经验与艺术手法。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具有意识流手法雏形的作品,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的学现象。  相似文献   

17.
具有自觉的比较学意识,综合运用比较学的方法,将使中国学研究得以拓展广度和深度。把中国学放在世界学发展的总格局中进行考察,有助于认识中国学不同于其它民族学的特点与价值。在以西方学理论为参照的同时,立足本民族化,坚持自身的学术传统将使中国学的研究更有成效。比较学研究作为开放性的学批评体系,强调多种研究方法的融合,同时强调以学性为研究的中心和归宿。  相似文献   

18.
世纪之交的中国学始终在多重矛盾的共同扭缠下不断改塑着自身的表现形态和运行轨迹,其中自律性与他律性之间的张力是不容忽视的。如果从更大的视野看,这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及其内部矛盾在学领域内的具体表现。以当代中国社会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的深刻转型对精神化嬗变所造成的内在形塑为语境,通过深入梳理学的自律性与他律性在世纪之交的矛盾运动,以期为中国当代学的现代性新建提供些许有益的思想参照。  相似文献   

19.
章论证了宋代学对当代政治家、作家、诗人、评论家的深刻影响,从而揭示了古典学与当代化之间的丰富联系。  相似文献   

20.
王本朝的《20世纪中国学与基督教化》对20世纪中国学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12位作家进行分析解读,挖掘他们与基督教复杂而独特的联系,全面地多角度多层次地研究探讨基督教化对20世纪中国学和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把这一论题推到新的学术高度。是20世纪中国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