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语》和《左传》两部作品都大量地引用了《诗经》的文字,两书的用《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霸道和王道思维的差异。根据《左传》,《诗经》引用必须要符合本意,即赋诗必类;但礼崩乐坏以后,出现了断章取义,随意使用的情形,一般以为这是赋诗断章的开始。根据《国语》,赋诗一开始就有断章引用情况存在。通过对《国语》和《左传》引用《诗经》进行比较发现,《国语》用的是晋国版本,而《左传》用的是鲁国版本,二者和今本《诗经》皆有一些差别。《国语》以晋国为中心,记载了天子治国和曾经称霸过的诸侯国的相关语说,代表了霸道时代人们的历史文化态度,和《左传》的王道思维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2.
传承千年的诗歌总集《诗经》向我们展现了周代王室至平民百姓的生活画卷。《诗经》中的乡愁诗都是以周代时期广大劳动人民受频繁的战争、繁重的劳役、不公的制度的迫害为题材而创作的,这些诗篇中包括军人思乡情怀、流亡者的怀乡情感、劳动者的故土情结。对此,本文就《诗经》中思乡恋土情怀诗篇的成因、乡愁诗的内心活动进行分析,探究古代劳动人民的思乡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相似文献   

3.
叶建华 《职业圈》2013,(1):30-31
庄子,又称庄周,生活年代在公元前369~286年,原系楚国贵族,楚庄王后裔,后因战乱迁至宋国。庄子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而庄子的文采更胜于老子,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相似文献   

4.
李婵 《职业圈》2007,(10X):93-93,88
文章通过对《诗经》中拟声词的分析,分析了拟声词在《诗经》中可体现的画面美、音乐美与建筑美。阐述了拟声词的使用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安大简《诗经》总共包括《周南》《召南》《秦》《侯》《鄘》《魏》六国国风和介于《秦》《侯》之间完整遗失的"某"风共七个部分。与《毛诗》相比,《侯》对《魏风》的重编,以及《魏》对《唐风》的替代,使这两个部分表现出了明显的"有意为文"痕迹。联系战国初年魏国小霸初成的形势与魏文侯的文化抱负,安大简《诗经》的编排或为魏国改制《诗》乐以强化其文化影响力的反映。经过魏人改制的《诗》本,随着魏国霸业的推进传到楚国,于是才有了今日的安大简《诗经》抄本。  相似文献   

6.
李婵 《职业圈》2007,(20):93
文章通过对《诗经》中拟声词的分析,分析了拟声词在《诗经》中可体现的画面美、音乐美与建筑美.阐述了拟声词的使用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探索森林文学发展史的过程中,应该说《诗经》是一部流芳千古的森林绝唱,是中国森林文学的源头。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一部记录孝道观念的重要典籍,对孝道精神有自己独特的记述。本文立足孝道精神,以《诗经》为考察对象,认为《诗经》中体现了三重孝:奉养父母之孝,传宗接代之孝,祭祖承业之孝。并对其孝道精神的内涵和特点进行梳理和阐释,从而对孝道精神有一个更加全面而深刻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9.
《诗经》与《圣经》中的诗歌之间具有许多契合点 ,王夫之的诗学观念与基督教圣经学的诗歌理念比较接近 ,因此其间存在着可比性。王夫之重视诗歌的情感侧面 ,对所谓“艳诗”持明确的肯定态度并且加以提倡 ,重视《诗经》中涉及性爱的内容并肯定其价值。王夫之的诗经学说凸现了儒家经典《诗经》歌颂生命主体意识 ,高扬人性 ,肯定性爱 ,赞美爱情的本质。王夫之的诗经学研究成就丰硕 ,这得益于他的整个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诗纬》是形成于我国汉代的纬书的一种。《诗纬》中有关《诗经》的评论,其思想观点主要来自于《齐诗》翼奉一派,因而《诗纬》与《齐诗》在理论上有着渊源的关系。《诗纬》所提出的“四始”、“五际”,及“六情”说,以阴阳律历附会解释《诗经》的诗篇,其真实用意在于,揭示周王朝兴盛衰亡的历史发展过程,以此对当时的现实政治发生作用。《诗纬》中的诗论,如“诗者,天地之心”、“诗者持也”、“诗含五际六情”等论说,对汉魏六朝时期的诗论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诗经》婚恋诗看女性的爱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佳 《文化学刊》2015,(4):79-8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含了多个层次的歌颂,婚恋就是歌颂的对象之一。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诗经》中的婚恋诗进行简单的阐述,将纯真与质朴的感情展示出来,表达古代女性对幸福生活和自由恋爱的渴望,映射出当时社会女性的爱情观以及对现代女性在爱情观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中国古代传承至今极具价值的经典著作之一。《诗经》的价值体现在后人对《诗经》的理解与运用上,和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价值解读。基于此,笔者主要从《诗经》的文献价值、史学价值,以及其体现在政治、学术、生活中和内在修身养性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论语》是儒家经典中最能代表孔子思想的著作,孔子曾多次赞扬《诗经》文艺角度上的美,并从中援引诗教观点。无论从《论语》中《诗经》影子出现的数量还是整体质量上,《诗经》在道德修养和政治理念上都可以作为孔子及孔门思想的佐证,都可以作为一种现象去研究。  相似文献   

14.
《诗经》305篇中,究竟涉及多少种乐器,迄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其原因在于有些词,如“南”、“雅”、“颂”、“檠”、“击”等是否乐器,“庸”是否即“镛”,尚无定论。但是,自1964年杨荫浏先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由音乐出版社出版后,人们多信从其提出的“见于后来的《诗经》的,有二十九种”①之说,即“见于《诗经》的击乐器有鼓、、贲鼓、应、田、县鼓、鼍鼓、、钟、镛、南、钲、磐、缶、雅、枧、圄、和、鸾、铃、簧等21种,吹奏乐器有箫、管、、埙、、笙等6种,弹弦乐器有琴、瑟等2种”②。其说并经常被一些学术专著和论文…  相似文献   

15.
《诗经》行世至屈骚诞生,时间相隔二百余年。出于外交等政治场合的需要,《诗经》一直在各诸侯国之间流播传扬。楚国乃南土大国,与中原文化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作为《楚辞》的代表作家屈原,他曾担任楚怀王左徒,在内与楚王图谋国事,在外接应八方诸侯与宾客,他亦曾出使过齐国等地,自然深受《诗经》精神之影响。表现在屈骚中的"怨刺"精神与忧患意识、《诗经》体式及语言等艺术、比兴表现手法等,皆与《诗经》一脉相承。屈原是第一个受益于《诗经》精神的正式署名的中国诗人。由于屈原的努力,屈骚精神与《风》诗精神共同构成了"风骚"精神而光耀万代。唐代诗人崇尚《风》《骚》,化其精神为诗歌之养料,使诗歌呈现出风骨健朗、新鲜活泼的时代风貌,主要体现在精神闳美、性情纯美、人情贞美、语言新美、意境优美五个方面,从而构成了唐诗独特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16.
南宋著名学者吕祖谦的《吕氏家塾读诗记》,是宋代集解体《诗经》注疏的代表性著作。《读诗记》对北宋以来学者的训释成果兼收并蓄,形成兼重义理与训诂的《诗经》训释之学,并以其谨严而创新的体例影响及南宋《诗经》集解体注疏的发展,同时也保存了大量丰富的《诗经》学散佚文献,体现着宋代《诗经》学的突出成就,在《诗经》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诗经·王风·大车》一诗文辞浅显易懂,看似不难理解,但是它的主题历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是《诗经》中受议论最多的诗之一.该文例举出具有代表性的五种主题,即刺周大夫说、淫奔者誓言之词说、表坚贞爱情说、征夫思妻说、息夫人明志说,结合相关史料,从诗本义出发,对5种主题进行逐一辨析,认为该诗主题应与息夫人有关,诗中誓言当指息...  相似文献   

18.
《乐经》这一专用名词,特指先秦作为音乐典范的书。本有一部《乐经》,流传至今的先秦典籍和不断出土的先秦文献即可提供充足的证据。《乐经》只是一部《诗经》的曲谱,供歌唱和演奏而已,没有多少文字说明。《乐经》亡佚,不仅仅毁于秦火,亦与列国纷争、礼崩乐坏,郑卫之声的冲击,关注《诗经》的视角发生了转移等密切相关。后世以《大司乐》、《乐记》、律吕声音、杂采诸言乐之文、将十二律当作十二月令等为《乐经》,皆牵强附会,不足为信。后出的《乐经》各种佚文,均非出自古《乐经》。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明珠,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在社会发展、政治制度、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诗经》中的婚姻爱情是它的"精华",所占篇幅多,其描绘的婚姻爱情包括婚姻观、爱情观和价值观等文化内容,也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本文将对《诗经》所处时代的婚姻制度和爱情观念进行介绍,从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角度分析和探讨婚姻爱情诗,从而准确地了解和把握《诗经》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引《诗》证说是《诗经》特有的传播现象之一,这一现象在儒家和经学著述中尤为突出。郭店楚墓竹简《缁衣》显示,子思子在引《诗》证说这一著述模式的形成和强化过程中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