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下册分别安排了《乡土中国》和《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这两部书一以现代方法审视传统乡土社会,一以宏大规模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都能促成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同时,两者形成了文学作品与学术著作的互补,共同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在指定范围内”阅读一部长篇小说、一部学术著作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我国作为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文明古国,多年来积累沉淀的文化精髓形成传统文化,代表着时代的象征。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很多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高尚情操。因此,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对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工作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知识分子无不受其惠泽,从中汲取营养,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这句话指出了在语文教学中传授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而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一、挖掘蕴藏在高中语文课文中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编的都是一些有思想有  相似文献   

4.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选入柯灵先生的《乡土情结》一文,笔者在备课时发现该文有多处硬伤,参考了这个版本的教材和与之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后,笔者认为该文是否应该入选高中语文教材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正>《张衡传》作为古代经典,一直入选高中语文教材,那么,经典永流传的理由何在呢?文中的传主张衡的价值又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人为为人"。"人为为人",是复旦大学教授苏东水对中国文化精髓的提炼与总结,意思是中国文化和作为文化承载者的中国文人,既有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又有为他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词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自身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标志,有利于被世界各民族所接纳、借鉴,有利于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高中语文要求学习古诗词,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的重要途径;也是对高考试题的一种重视。  相似文献   

7.
【导学设想】 1.关于教材。 《劝学》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集中代表了苟子关于学习的相关见解和主张。苏教版《高中语文》把它列入了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目的在于使学生从“读书求知”上升到实现自我完善、服务人类的精神追求。课标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因此,必须引导学生从文化和思想层面去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8.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传统文化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高中语文教材中存在大量的优秀文章以及故事素材,可以说高中语文是与传统文化最为贴切的学科,因此通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优秀的品德素养。本文就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做出几点探究,以期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的同时充分感受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接受优秀道德的熏染。  相似文献   

9.
<正>2021年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指出语文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语文课程要以涵养高尚审美情趣、厚植中华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为重点,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道:“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  相似文献   

10.
《在酒楼上》是鲁迅的名作,入选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短篇小说选读》。小说通过吕纬甫的话展示了他返乡的两件事:“迁葬”和“送花”。特别是“迁葬”一节,情绪饱满,叙述详尽,又有乡土传奇色彩,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点也多集中在这里。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当代国人的追捧。具体表现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之一——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篇幅日渐增多,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渐增高。对此,教师对文言文的有效阅读教学曾进行了多方的努力与尝试。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精华,书法艺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古韵。掌握书法艺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陶冶学生的情操。由于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学习书法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其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书法艺术教学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本文从现状出发,对如何将书法艺术教学融入高中语文教学探讨了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教学担负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完善高中语文教学机制,在丰富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整体文化修养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体现形式,最后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现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历史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有效丰富了高中语文教学内容。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呢?一、了解课文时代背景,感受传统文化精髓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经典篇目,这些篇目中无不携带着传统文化的印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从了解课文的背景开始来感受课文中的传统文化。例如:在学习《六国论》时,就给学生介绍当时时代背景,让学生了  相似文献   

15.
经典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社会的精神给养,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流传下来代表某一时期的精髓的思想、理念以及相关的作品。中国是文化大国,《论语》《老子》《左传》《大学》《中庸》《坛经》《百喻经》《朱子语类》《天工开物》《人间词话》等熠熠生辉,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课本中都有所涉猎,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传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重要途径,它为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对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整本书阅读的授课策略进行分析,以《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借助媒介资源、图式理论和任务教学等展开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开放式的阅读平台,使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强化整体思维、逻辑思维和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乡土教材服务于本地经济建设小学新的过渡大纲颁发以后,我们经过学习领会到,新的过渡大纲在教学内容和教材难度上都作了重新调整,其精神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便于各地增教乡土教材,有利于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而乡土教材具有浓郁的地方性,增教乡土教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从小立下建设家乡的志向。基于这种认识,我校组织教师积极编写乡土教材,试用乡土教材。二、教材内容来源于本乡本土首先充分挖掘关于反映家乡政治、经济、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报刊资料和有关文字记载。我们收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丹阳科技》等报刊先后报导界牌的文章170余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文化授课对于加强预科班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增强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强化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维护新疆地区的长治久安,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在新疆预科班的文化课堂上使用项目学习法,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建立了中华文化学习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以《中国历代王朝》教学为例,对项目学习法在新疆预科班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材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印记。如何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灿烂和美好,也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的责任所在。本文以高中语文必修5中的《边城》这篇课文为例,浅析在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20.
申龙 《语文学习》2023,(11):26-30
<正>自《乡土中国》《红楼梦》成为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的必修内容以来,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得以实现。在具体实践中,两本书常分开教学,一般教师会依据教材编写顺序,在完成必修上册与必修下册的教学任务时,指导学生在不同时间段完成相应的整本书学习任务。诚然,《乡土中国》属于学术类专著,《红楼梦》属于古典长篇小说,不同类型的整本书在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