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问政平台深度打通,广播、电视问政一体化发展、一体化推进,形成了功能齐全、形态多样,覆盖面更广、传播力更强的全媒体问政平台。媒体以具有较高技术含量、专业的栏目为问政载体,以舆论监督为问政推进器,以制度建设为重要依托,开启和推动了网络问政平台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谢征 《声屏世界》2012,(9):11-13
2011年11月,一档名为《电视问政》的栏目在武汉电视台亮相,不仅引起了国内媒体的普遍关注,还创造了很高的收视率,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电视问政"是一个新的提法,自从网络问政、微博问政在现实社会中形成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电视媒体在"媒体问政"中能有怎样的作用,正成为日益令人关注的话题。"电视问政"能否成为一种新的电视节目形式,电视媒体对于问政将有怎样的作  相似文献   

3.
核心阅读:作为治庸问责与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平台,电视问政近年来倍受人们关注,并引发了全社会的热议.有人认为,集媒体、群众、政府三位一体的电视问政,搭建了一个新的舆论监督平台,也有人认为,电视问政不过是一个“官员出丑”的秀场.那么,电视问政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改进?  相似文献   

4.
余瑒 《新闻世界》2014,(12):40-41
《电视问政》作为武汉市每年治庸问责下的“电视公考”,贴近民意,问责政府,为政府、民众搭建起了一座信息沟通的桥梁。节目利用自身的权威媒体的地位及新媒体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了舆论监督功能,在促进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推动公民政治参与上做出了贡献。本文着重分析了《电视问政》在舆论监督上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今后节目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浙江卫视大型电视问政节目《问水面对面》为例,指出人大代表的直接监督和媒体建设性舆论监督相结合是构建电视问政节目创新形态的有效途径,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本质和目的高度一致。明确媒介定位,强化人大监督和舆论监督的有效结合、强化监督主体、强化沟通、强化节目价值,是新时期电视问政节目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王振华  吴峰 《青年记者》2021,(4):103-104
电视问政节目肩负着调查社会问题真相、推动民主协商进程、引领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使命。《问政山东》通过省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形成舆论监督线索来源、舆论监督过程、舆论监督后制度化建设的政府和媒体一盘棋的舆论监督模式,减少了以往舆论监督的盲目性,大大提升了舆论监督效果。  相似文献   

7.
"电视问政"作为一种新型舆论监督形式,自2012年开始迅速发酵,在全国各地市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一现象对已经进入改革深水期和发展新常态的中国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电视问政"节目的分析研究,不仅能够为电视新闻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而且也是惠及一方百姓,助力地方行政改革的有效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传统的批评类节目不同,电视问政节目的最大特点是在同一时空中构建了政府、媒体和公众面对面的公共对话空间,尤其是官员们公开、零距离地直面电视"考问",政府和官员都要面临更多考验。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是媒体所需要行使的最重要的职能之一。现实生活中,党报如何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如何把握好角度和分寸,既宣传政策、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又能做到监督而不添乱,一直是困扰党报行使监督权力的难题。《枣庄日报》开辟的“阳光政务”栏目,创新了舆论监督模式,走出了一条舆论监督的新路子,成为舆论监督促民生的样本。  相似文献   

9.
在电视问政的“热”现象中,也存在着部门和官员冷淡等苗头。本文从部门和官员“热”起来、行政日常工作“马上办”、在监督中帮助和问政机制常态化等方面。对电视问政“热”进行“冷”思考。这对于电视问政的健康推进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监督难”,“难监督”,这是媒体长期存在的问题。如何使舆论监督性节目走出这个怪圈,保持长盛不衰。下面谈谈我们办舆论监督性栏目创新和探索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1.
程晟 《青年记者》2017,(8):53-54
电视问政是政府主动提供的、以电视为平台百姓参加的新渠道,是百姓表达和维护利益的新途径,是我国公民参政的新方式.杭州的电视问政“公述民评”始于2009年.邀请市民代表跟政府部门现场对话,考问其一年工作及服务水平.每年的“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节目,都会成为杭州百姓热议的焦点.本文首先探寻电视问政对构建善治政府的作用及局限,然后对如何完善电视问政、推进善治政府的构建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12.
兰州电视台的《“一把手”上电视》于2005年6月开办。这一栏目由中共兰州市委书记倡导.兰州电视台组织制作队伍承办的《“一把手”上电视》在当地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地方行政管理的廉洁高效,推进民众的参政议政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这档节目也使媒体惯常的舆论监督发生了变化.舆论监督由民众的诉求上升为政治交流平台的搭建,上升为协商对话的机制.使传统意义上的舆论监督得到了升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马原 《青年记者》2008,(10):35-36
新闻舆论监督作为社会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而强大的监督形式,已经成为媒体制胜的有力武器。从《焦点访谈》树起舆论监督大旗到《南方周末》在舆论监督上的作为,媒体的舆论监督曾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近几年来,媒体的舆论监督却出现了集体撤退的现象。各类舆论监督栏目纷纷改版或者弱化,媒体的舆论监督进入了“后舆论监督时代”。  相似文献   

14.
电视问政是新时期电视媒体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由于形式缺乏创新,曝光问题不能及时整改,以及监督过度存在"干政"的质疑等诸多原因,在风光10多年后趋于沉寂。但在自媒体时代,社会急需责任媒体占领舆论高地,呼唤电视问政能够突围鱼龙混杂的新媒体,走出困境。其存在价值不容置疑,其生存空间拓展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亟待探索以治理为导向的全媒体平台建设,以满足当下社会的治理需求。如何提升问政节目的社会治理效用,补足电视媒体与用户互动薄弱的劣势,建立以问政节目促进社会治理的长效机制,并提高问政节目全媒体舆论监督的全过程透明度,这是融媒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融媒问政节目《看见》为例,基于社会网络嵌入理论,探讨政府、基层媒体、民众三方行动主体的嵌入对媒介化社会治理的影响,发现“从问政到问责”的内容改变、“从单一到全媒”的技术更迭、“从监督到沟通”的关系转变是全媒体时代问政节目升级迭代为媒介化社会治理问政平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电视问政与微博问政的特色 1.电视问政的特色.第一,面对面,规模较大.电视问政节目属于大型现场直播访谈节目,阵容浩大,节目现场聚集政府职能部门领导、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媒体代表、嘉宾,以及外场的采访与被采访人员.武汉电视台2015年电视问政“期中考”,规模达到历年之最,6场电视直播以“践行三严三实,推进城市治理”为主题,实况直播,53名领导干部“应考”,现场反映情况,听取群众心声,代表和职能部门表真心,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问题落实.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舆论监督越来越成为传媒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媒体都开设了以舆论监督为主的节目或栏目。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舆论监督特别是批评性报道又容易引发新闻官司。究其原因,主要是开展批评报道难度大。那么批评报道究竟难在哪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舆论监督越来越成为传媒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媒体都开设了以舆论监督为主的节目或栏目。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舆论监督特别是批评性报道又容易引发新闻官司。究其原因,主要是开展批评报道难度大。那么批评报道究竟难在哪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电视问政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兴的电视节目与问政形式备注关注,不同电视媒体在具体实践中,其节目理念、实际运作上均存在诸多差异。在宏观考察国内目前问政类电视节目的基础上,阐释电视问政的概念界定、特点并围绕“公共新闻”这一概念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剖析,进而探讨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0.
李华英  李艳 《新闻前哨》2013,(11):79-80
近几年来,全国电视圈内刮起一股“创新风”。不论大小电视媒体,隔一段时间就推出一个新栏目,“创”出一个新样式.可谓是创新的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想要个什么东西拍拍脑袋就能马上出来的。那么,如何在电视节目制作中使创新成为一种常态?其实这是有法可循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