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物理学和核科学四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物理学和核科学都是研究物质世界中各种物理现象、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客观世界中的物质存在着诸如原子分子、凝聚态、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等不同层次的结构,由此便有着不同层次的物理问题.原子分子层次和凝聚态层次中的物理问题属于物理学(包括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基础光学、原子分子物理、波谱学和声学等分支)的研究范围,原子核层次和基本粒子  相似文献   

2.
原子分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分子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阐明物理学基本定律,提供各种原子分子信息和数据的一门科学,它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重要基础,对阐明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和检验物理学定律起着重大作用。原子分子物理既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同时也在国家需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信息》2002,(24):44-44
原子的大小一般认为是十分之一纳米左右,因此说纳米的世界就是原子及分子的世界并不夸张.如果纳米科技能更进一步,则自然界所不存在的具有惊人特性的新材料,以及能记忆极大量信息的小型物质等如梦一般的各式材料及装置将被开发出来.  相似文献   

4.
晶体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有时遇到“晶体”这东西,究竟“晶体”是什么东西呢?现在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一)晶体是什么? 我们知道自然界里的物质都是由98种元素的原子所构成的,而以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不同的形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气体.液体和固体,这三种物态各有它的物理特性。像气体有大压缩性,液体的形状随容器而变,它们为什么有这些物理特性表现出来呢?这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分子或原子间的距离不一样的缘放。距离不同,分子或原子相互间的吸引力就不一样,距离愈大,吸引力反而愈小。气体分子相互远离,每一个分子均可自由行动,  相似文献   

5.
在发掘、收集和整理原始文献和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家"科技规划"和钱学森等科学家对我国原子分子物理学发展的影响;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对于原子分子物理学科发展的讨论,从而展现了原子分子物理学科发展战略在我国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1959年理论物理学家理查·费伊曼在加州理工学院发表演讲,提出,组装原子或分子是可能的。1981年科学家发明研究纳米的重要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分子世界从此可见。1990年首届国际纳米科技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举办,纳米技术正式诞生。1991年碳纳米管被人类发现,它的质量是相同体积钢的六分之一,强度却是铁的10倍,成为纳米技术研究的热点。1993年继198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搬走原子团“写”下斯坦福大学英文名字、1999年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在镍表面用36个氙原子排出“IBM”之后,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操纳原子成功写出“中国”二字。  相似文献   

7.
纳米技术与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科学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诞生的新兴技术。纳米技术在纳米尺寸(10~(-9)~10~(-10)m)范围内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创制新的物质。纳米科技应用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和电子学手段,研究人类尚未涉及的介于宏观、微观之间的中间领域,开辟了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新层次,使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延伸到分子、原子水平,也推动了传统生物学研究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张家界不仅有世界绝美的风景,而且空气中负离子浓度之高也是世界少有的。 1889年,德国科学家爱尔斯德和格特尔发现了空气中存在负离子后,人们便开始了对空气负离子的研究。空气是由无数分子组成的,一般呈中性。大气中的分子或原子在机械、光、静电、化学或生物能作用发生电离反应,即原子外层的电子运动提高到一定的速度,就会脱离轨道远走高飞,当这个“逃跑电子”被其他中性原子“俘获”后,中性原子承载了负电荷,就成为负离子。  相似文献   

9.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创于1984年,是由国家计委首批投资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以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凝聚态物质科学研究为核心,包括人工微结构物理、量子调控电子学、纳米结构物性和器件。软物质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10.
大家都知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或者离子组成,分子与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就是因为它们的分子间间隔不同的缘故。但你是否想过:分子与分子之间的间隔是什么充当着?为什么它受热胀,受冷缩?为什么它能充当一定的体积?我把这些间隔称为“变形空间”。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中国》2006,(3):F0005-F0005
6 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将单分子化学与单个原子和分子的磁性研究结合起来,利用单分子选键化学首次实现了磁性离子自旋态控制。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局域的化学反应来改变和控制分子的物理性质,为单分子功能器件的制备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新方法,揭示了单分子科学研究的新的广阔前景。通过这一方法对单分子实现了精确的“手术”操纵,调控单个分子的空间结构和电子结构,由此改变中心钴离子的自旋态,成功实现了对钴酞菁分子磁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人类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第一次发现纳米世界。短短几十年,纳米世界独有的神奇特性,已经催生出大量前沿科技,悄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纳米科技是在原子、分子尺度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和相互作用,进行知识和技术创新,并对物质进行精确加工和原子制造的科学技术。纳米技术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一起,正在成为21世纪科技领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三驾马车。  相似文献   

13.
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的一项实验能够帮助物理学家破译原子和分子的集体行为暴乱的分子群一个水分子很简单,它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人们很容易研究它的性质。很多水分子堆在一起,我们就得到了雪花、彩虹、冰块、薄雾……变幻万千的水分子的集合。不过要研究这些分子群的性质,就不那么容易了。原子和分子一旦形成群体,就会变得很奇妙。通过在一定条件下将各种类型的分子化合在一起,科学家可以制造出各种科技新材料,比如说,坚不可摧的合金,室温下的超导体,对流星体和太阳风有自我防御能力和自我疗伤能力的飞船“皮肤”等等。材料设计方面…  相似文献   

14.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创于1984年,是由原国家计委首批投资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以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凝聚态物质科学研究为核心,包括人工微结构物理、量子调控电子学、纳米结构物性和器件、软物质功能材料、微结构材料设计和理论计算、基于微结构的能源材料等基础研究和应用性基础研究方向。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以物质科学为依托,  相似文献   

15.
利用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研究了硼氧小分子在铂团簇的表面吸附体系,研究的物性涉及不同自旋下团簇的几何结构、稳定性、电子结构、解离能和平均原子结合能等. 计算结果表明:BO两种原子作为一个分子整体吸附于铂团簇表面,其吸附方式随团簇尺寸的变化而变化;自然布居和Mulliken布居显示,电荷由铂原子转移到BO分子整体. 此外,解离能和平均原子结合能表明四重态Pt4BO的基态结构具有最大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创于1 984年,是由国家计委首批投资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以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凝聚态物质科学研究为核心,包括人工微结构物理、量子调控电子学,纳米结构物性和器件、软物质功能材料、微结构材料设计和理论计算、基于微结构的能源材料等基础研究和应用性基础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原子分子微观层面揭示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开拓科学前沿、突破重大应用的科学基础,对揭示物理、化学、生物等基本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 X 射线、电子衍射以及传统的精密激光光谱技术,人们可以在原子尺度获得物质微观结构,但主要集中在稳态信息的获得.  相似文献   

18.
物质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的概念,是大家所熟知的。在固态中,一般原子都处在严格确定的点上,并回绕这些点振动。液态时,原子和分子的运动比较自由,气态中的原子和分子的运动就更自由更无秩序了。如果原子一旦失去电子,成为离子,则气体具有更大的活动性。没有结合在一起的原子核和电子的“混合物”,叫等离子体,这是物质的第四态。  相似文献   

19.
一、人体结构的概念 人体中具有物质结构的所有层次,是由多种原子组成的,这些原子又是由电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组成的。人体中的多种原子,又离子态、游离态,更多的是结合成分子状态存在,组成细胞、组织、器官,再组成人体。人体是物质的具有最高层结构的一种“建筑”,越是高层次的  相似文献   

20.
大千物质世界,五光十色,精采纷呈。各种各样的物质、材料尽管性状千姿百态,用途千差万别,却都是由近百种原子组成的。多年以来,人们探索物质的结构,研究结构同物性的关系,开发它们的应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说,一部近代科学技术史也正是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