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机融合智能技术的应用加快了社会各行业的智慧化进程,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进步也急需人机融合智能技术支持。论文综述人机智能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成果及彼此的联系,分析当前智慧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存在不足,探究人机融合智慧图书馆的理解与定位,从系统构建、框架设计、协同服务、优化结构四方面提出人机融合智慧图书馆运行策略,并对未来智慧图书馆人机融合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后续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溯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和人类心智的溯源,通过发生学的视角对比分析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差异和优劣,从而演绎推导出人机融合智能的可能.计量统计分析了当前人脑融合智能的文献后发现,人机融合智能更多地体现在神经科学领域,人机融合智能和传播间关系的研究刚刚起步.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复杂程度的次第划分了三类人机融合智能:代偿性、增强型和交互型.人机融合的纵深发展则进入脑脑交互,意味着新一代交互模式——脑联网的出现,人机融合智能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人际信息交互媒介.  相似文献   

3.
别君华 《现代传播》2019,(11):32-36
以智媒传播中的人机关系问题为起点,通过引入技术哲学的理论资源,以及梳理人机融合的现实语境,归纳了智能化实体人、智能化虚拟人和类人化机器三种人机融合形态。基于对主流传播学视阈中有关人机二元对立的理论预设的反思,进一步指出并辨析了智媒传播中的人机融合在主体观念、身体-技术关系和传播实践三个关键维度的变革意义。人机融合作为跨越传播学与技术哲学的重要问题,最终指向的是有关人类新的生存形态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4.
赵轶  孙俊 《新闻前哨》2020,(1):18-20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媒体融合的深化,是在互联网传播环境下,建设现代传播体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县域媒体融合的契机前,区域性媒体融合平台具有怎样的优势,能发挥怎样的作用?本文将以湖北长江云平台的区域性媒体融合发展历程为例,分析新型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平台战略及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5.
人类在任何时代都需要深阅读。在元宇宙时代探讨阅读入深对阅读发展有价值引领作用。人机融合是元宇宙的显著特征,本文首先在该视域下叩问元宇宙阅读是否能入深和该如何入深。其次,在剖析技术身体成为元宇宙和阅读入深的耦合点的基础上,阐释科技对深阅读内涵的革新作用。再次,揭示技术身体激活的人机融合智能是元宇宙阅读入深的作用机理。最后,聚焦该机理,敦促读者要善用技术身体以调动人机融合智能;呼吁出版行业、图书馆及创作者分别从科技、人文和制度方面有所作为,以充分发挥人机融合智能,由此厘清实现元宇宙阅读入深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澎湃新闻的移动化转型、天目新闻客户端的视觉化特色、"腾讯青云"助力新闻智能生产为案例,对媒体融合的若干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结合2020年9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就媒体融合的关键点进行探讨。本文认为,专业媒体在传播渠道方面的"移动化"转型与内容呈现方面的"视觉化"探索,以及对新兴技术的采纳,是建成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过程中的必要举措,但适应数字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还需要探索。此外,如何深度介入互联网平台的日常运作,与互联网平台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将是未来媒体深度融合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2022年初,山东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启动了“济南报业数字孪生强基融合创新技术平台”建设,将数字孪生技术与媒体融合发展相结合,依托济南报业媒体平台,是具备济南特色的多维信息融合、线上线下联动、智能数据分析管理的媒体数字孪生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本文通过介绍平台功能设计和效益情况,旨在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城市发展、政务服务与媒体传播融合一体化推进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纸质报刊融合是我国媒介融合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报刊融合从"互联网+"逐步向"智能+"迈进,主要表现在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继而出现新的智能化的产品形态,同样依托于技术,媒介产品从强调渠道传播向场景传播过渡。从整体上看,报刊资源整合后效应初显,党报和省级报刊影响力明显增强,但也可能面临智能化带来的一些问题。未来,报刊的智能化融合趋势将为增强品牌影响力、培养新型阅读模式和扩宽商业模式提供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郑泉 《编辑学报》2020,32(2):188-190
媒体融合时代,智能技术为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然而文献的爆炸式增长也给科技期刊的精准传播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文章从扩展学术搜索的路径、构建个性化的精准推送平台和多元化的传播模式、向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方面探索在媒体融合形势下如何提升科技期刊的精准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0.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0,(2):101-110
应用人工智能打造智慧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未来的走向,以"基础资源+技术+应用"的思维结合人工智能中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的处理方法,构建基础资源层、网络环境层、数据处理层、系统应用层的智慧体系,打造智能检索平台、系统集成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四大管理平台的智慧服务模式。面对人工智能环境下凸显的用户隐私保护和道德伦理问题,从用户、馆员素质、技术与图书馆智慧服务融合问题展开探讨,为人工智能在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深入拓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如何在开放与融合的背景下建设学术出版平台,已经成为国内学术出版界及整个学术交流圈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梳理近十年国外在收购业内技术公司、布局智能计算、进军开放业态及融合社交媒体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学术出版平台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析在开放背景下鼓励我国英文学术期刊回归国内平台、积累规模化服务能力,在我国算法治理体系下推动平台智能计算核心技术应用、提升深度服务能力以及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分阶段实现平台传播能力建设等发展路径,以期实现国内学术出版平台分阶段、差异化、跨越式发展,有效支撑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2.
积极推动全媒体融合下的新闻制播体系建设,已成电视台创新发展的一大要务。打造新闻制播全媒体融合平台既是搭建技术平台,也是再造制播新流程。文章针对以上目的,阐述了全媒体融合下新闻制播流程的新思路,同时,提出了建设全媒体融合平台的技术构架,力求使传统电视台适应当前信息传播移动化、碎片化与社交化的特点,在新闻传播新形式下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当前,融合新闻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无论在技术更新与变革、信息过载可能导致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问题,还是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等问题,均亟待解决。面对这些挑战,新闻机构需要灵活适应、不断创新和提升能力,以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变化并保持竞争力。【方法】笔者基于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闻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围绕融合新闻面临的时代挑战,探讨新闻传播变革途径,以期为行业提供相关借鉴。【结果】通过发展多平台传播、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内容、推进全媒体报道和互动体验以及注重强化数据驱动的新闻生产,当下形势下融合新闻存在的种种挑战可以有所应对。【结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势在必行,未来需要持续推进融合、创新,来适应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14.
《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全媒体传播体系建构的总体要求,指出要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本文以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生态作为基本研究视角,从技术生态的动力出发,探讨了主流媒体如何用技术赋能,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如何把握未来五年新技术带来的新特征,推动主流媒体用好信息技术革命成果,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度,加快技术应用;如何从技术视角入手,推进主流媒体技术关键应用,推动主力军进入主战场。最后提出,技术生态发展要与产业生态融合,推动主流媒体做大做强全媒体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5.
程明  孙嘉蔚 《青年记者》2023,(24):24-28
本报告围绕CNKI数据库中高级检索到的2023年刊发的107篇智能传播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对文献的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概括出2023年中国智能传播研究的大方向: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研究的勃兴,人机深入交流与新人机共存空间的构建。但同时存在认知茧房的加剧、算法操控导致用户自主权的丧失、虚假信息的泛滥、个人隐私的泄露等相关伦理问题。未来,智能传播的研究离不开技术、人文、伦理三个维度,人机协同、传播主体、人机交互、人机伦理、人类如何重新理解和定义“自我”等问题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6.
牛晓锋 《出版广角》2018,(10):81-83
互联网时代,媒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平台、传播形式、传播途径甚至是传播规律均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传统媒体固有的发展模式无法适应新媒体多维度发展现状,只有融合发展才能补齐短板,发挥优势,转型升级,实现持续发展.坚持互联网思维,树立媒体融合意识,厘清媒体融合的外部因素和内生动力,在此基础上,重构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模式,即以资本铺垫基础,以技术搭建平台,以产品打造优势,以管理整合人才的创新发展模式,助推新旧媒体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2022年视听传播领域的发展特征和现状进行梳理,发现这一年视听传播共性的前沿路径主要集中在智能技术、人机关系和情感介入三个维度,这同时也为未来视听传播行业发展探索提供了方向和可能。  相似文献   

18.
媒体融合背景下,短视频的空前繁荣为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大助推力,也为拓展传播空间提供了良好平台.短视频是全媒体传播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可以让传统媒体实现大屏小屏的完美切换,而在短视频的应用上,传统媒体还需在内容、技术、人才、体制等方面下功夫,让短视频成为媒体融合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时代,各种新技术被广泛使用在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采访、编辑和写作都渗透了人工智能技术,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和模式被打破甚至颠覆.新闻生产方式的改变直接影响了新闻生产和传播的主体——媒介的发展.媒介融合加速、新型媒介平台层出不穷;人机协作进行新闻生产成主流;高素质、多能力的新型媒体人将受到媒介的青睐.  相似文献   

20.
媒体融合正在成为目前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要找到媒体融合的关键,需要从信息传播领域的终端、渠道、业态及商业模式三个层次上重新认识媒体融合的概念。媒体融合的改革实践促生了新的传播体系,这种新的传播体系既重构了传播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让传统媒体的角色功能定位发生了改变。传统媒体在融合转型中必须立足于本地服务,重建用户平台,以平台实现用户的聚合是传统媒体机构融合转型中较为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