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淑萍 《天津教育》2023,(20):168-170
<正>教师一般会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设定一个可以让学生产生一定情感反应、促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这种方法被称为情境创设教学法。从本质上来看,情境创设教学是一种将学习者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结合的科学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从情感体验中产生深刻认知,从认知学习中加强情感体验,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从中获取丰富的课堂知识。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学习特点和情感感知能力,将合适的情境创设教学法融入阅读课堂,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开放式的。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教师不宜以讲课文为专务。”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应拓宽视野 ,积极创设浓郁的人文情境 ,用优秀文学作品给学生以艺术和情感的熏陶 ,搞活语文课堂教学。一、用引人入胜的导语把学生带进学习状态文章要靠一个好的开头吸引读者 ,语文课也需要一个好的导语打动学生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语文老师可以运用文学精品或文学笔法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的、具有感召力的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秋水》在新教材中是一篇短小而有特色的文言文。我在导课时为学生创设…  相似文献   

3.
<正>在素质教育理念下,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实施教学活动的情境教学法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在课堂上,围绕着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不但可以让教学活动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在多种多样的情境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在化学课堂上,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我们一定要掌握  相似文献   

4.
教学情境是一种情境交融的氛围,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意场”。为此,教师积极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情境有哪些途径呢?  相似文献   

5.
创设物理情境 激活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与生活联系密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把具有知识性的实际情境搬进课堂,以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从而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这值得每位物理教师深思。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种物理情境的创设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创设情境,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积极状态,将教学推向高潮,使学生在优化的情境中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前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师生的情感交流、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分层次教学、激励性评价体制等方式来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浙江省义务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88 ̄91页“用字母表示数”。教材分析:“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未知数,初步接触用字母表示公式、定律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修正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数;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数学思考: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渗透符号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情感态度:能使学生积…  相似文献   

9.
当前,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体现在课堂上就是创设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地热情,以提高教学质量。语文教学则表现在教学高潮地创设上。当课堂教学高潮出现时,学生往往会呈现两种状态,一种是学生会因教师引导触发的情感或因急于知道某种结局而凝神思虑;也会因解决某一难题而释然愉悦,课堂呈现寂静。  相似文献   

10.
谈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直接受其情绪的影响。学生的情绪是在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下,在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它在课堂上的表现为:思维积极且表现活泼、思维积极但表现沉闷和思维消极且表现冷漠三种基本类型。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的学习情绪,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不相同的。当学生精神不振、心不在焉时是很难进入学习状态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应创设一种能使大多数学生集中注意力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要解决的问题中来,并使学生对问题有一种欲答不能、欲罢不忍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物理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哪怕是一个信手拈来的物理趣味小实验或者是关于物理学家的一件生平趣事,都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情境支持的课堂,才能产生生命的活力.才会折射出课堂生命的意义。情境不是静止的画面.也不是装饰品,而应该能够激动人心并引起学生主动思考。创设情境的途径可以归纳为以下7种。  相似文献   

12.
所谓教学情境其实是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心理机能,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提高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无数的实践证明,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个体的情感,点燃思考的火花,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变得积极投入,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作为课堂的设计者,我们应该创没良好的教学情境,让课堂变得生动。让学生变得主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贾佩德 《学周刊C版》2015,(6):120-121
阅读教学中应针对学生思维活跃,不受约束,形象思维占主导这一优势。抓住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意境,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语文情境阅读教学情感是关键。要使学生对学习投入情感,首先必须教师要有情感。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于教材的感受和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的思想与认识的遭遇、联系在一起,产生情感的共鸣,课堂教  相似文献   

14.
吕淑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语文的外延是广阔的生活,情境教学通过情境的设置与创造,将知识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学生置身于鲜活的情境中容易产生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解决问题的愿望,进而能够主动搜集、筛选、分析、评价、吸收、开发信息。这种学习过程极大的肯定和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被调动不仅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教师自身,这就促成了教与学流程的良性循环。笔者试在这里谈谈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  相似文献   

16.
情境创设应当根据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特点,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笔者力图以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切入点,在新改过程中把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更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最终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创设情境就是在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语言情境、问题情境、动画情境、想象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元明 《辽宁教育》2013,(12):77-77
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要想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更直接地参与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立足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着眼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理解道德知识,激发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动机,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9.
怎样教好文言文,一直是中学语文老师的困惑。故事作为一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可以在课堂上被灵活运用。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心理,结合文本内容,巧妙利用故事来创设导入情境、活动情境、生活情境和写作情境,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创设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他的最佳起点出发,积极主动地学习,是优化美术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课堂上,需要教师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以种种途径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的情意认知相适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