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童永翔 《物理教师》2002,23(4):32-33
熔化和凝固是自然界普遍、常见现象 ,但初学物理的初二学生尚处在形成物理思维的最初阶段 ,要真正理解熔点、凝固点 ;晶体的一定的熔化 (凝固 )温度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晶体吸热 (或放热 )温度不一定升高(或降低 )及熔化和凝固图像的识别等难点知识 ,就要依靠观察形象直观的演示实验来辅助、实现 .若用冰做实验物质 ,会难于控制实验节奏 ,更难以展现说明熔化吸热、凝固及凝固温度不变、凝固放热等现象或过程 .因此 ,做“观察海波的熔化和凝固现象”的演示实验就是最为理想的选择 .同时 ,学生能否亲自观察到较理想的实验现象 ,就成为实验…  相似文献   

2.
为了做好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难做实验——"低熔点物质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更好地展示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征,有物理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研发了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低熔点物质熔化和凝固系统"。在具体实验中,若能调整所用的材料,则可大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1问题提出对水各版本介绍的实验效果的不够理想。另外,教材实际上并没有安排“水的凝固实验”,同学对晶体熔化和凝固会缺乏完整的认识。针对以上情况,本文提出用“冷库”和“均温”两种技术改进水的凝固和熔化的实验,在一节课的教学时间内把水的凝固和熔化两个过程的实验都做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成败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在引入熔化和凝固两个概念后,通过让学生完成"冰的熔化"实验探究总结出晶体的熔化特点。利用冰来做熔化实验也是目前国内几种主流初中物理教材采纳的方案(选择冰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此实验由于实验过程不易控制、实验结果误差较大等因素,导致学生对晶体的熔化特点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甚至会形成错误的概念。观摩省内外公开课、优秀课,因为上述原因,教学效果欠佳。总之,不少物理老师着力改进实验,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人用传感器研究熔化与凝固现象,实验结果理  相似文献   

6.
1问题提出对水各版本介绍的实验效果的不够理想。另外,教材实际上并没有安排“水的凝固实验”,同学对晶体熔化和凝固会缺乏完整的认识。针对以上情况,本提出用“冷库”和“均温”两种技术改进水的凝固和熔化的实验,在一节课的教学时问内把水的凝固和熔化两个过程的实验都做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成败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如何做好萘的熔化与凝固实验,特别是在演示时,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曲线,从而得出晶体的物理性质,是该实验成功的关键。笔者以前采用常规方法做,结果往往不理想,主要体现在曲线平坦部分时间不够长或者平坦部分不够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对"物质熔化和凝固"实验部分教学探索的心得,总结了以往对实验弃而不做的原因,分析了该实验在本节课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并且提出了将本课实验改作随堂实验的改进办法与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对“物质熔化和凝固”实验部分教学探索的心得,总结了以往对实验弃而不做的原因,分析了该实验在本节课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并且提出了将本课实验改作随堂实验的改进办法与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物理第一册第 40页关于观察物质的熔化现象演示实验中 ,用海波、松香的熔化 ,分别观察晶体、非晶体的状态变化过程 ,说明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叫做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熔点。课本的实验中是用海波来观察其熔化过程的 ,虽然实验不太难做 ,因为海波的熔点低(4 8℃ ) ,但只能观察它的熔化过程 ,而很难观察它的凝固现象。况且 ,实验操作较麻烦 ,实验不容易做 ,若要观察物质的凝固过程在一节课中很难完成。课本没有做物质的凝固过程实验 ,是因海波很难凝固 ,而若用萘来做 ,萘的熔点和凝固点又较高 (80 .5℃ ) ,实验时间过长。我改用下面的…  相似文献   

12.
萘粉的回收     
初中物理熔化、凝固实验中,不少实验员对萘粉的回收感到困难,花费了大量时间,回收不干净。我们改进了回收方法,即在学生实验结束后,重新将凝固的萘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轻轻转动温度计,直到温度计能从萘块中抽出为止。然里把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把装有萘  相似文献   

13.
查找了各种资料研究不同方法反复做了该实验,报告了实验的准备工作,实验目的,所需器材,实验方法及实验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分析研究表明该实验现象较明显,结果较理想,有利于找出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熔化与凝固"这节教学内容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同的温度变化规律,笔者对海波和石蜡两个熔化实验进行了改进。一、原实验的不足、产生原因及改进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利用原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是: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换用冰或萘做实验,结果亦然。这样的实验结果不但无法让学生信服教材中关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这一结论,而  相似文献   

15.
"熔化和凝固"实验因其实验时间长,要注意的问题多,实验中容易出现较大的偏差甚至得到与书本完全不一致的结论而被称作"难做".我们对该实验的改进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熔化和凝固这部分会有哪些考题?归纳一下有这样几种.1.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2.对熔化和凝固曲线的认识;3.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4.用熔化和凝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人教版)第一册第四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在讲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时,设计的实验是观察海波(或冰)的熔化。笔者曾多次按课本的要求做这个实验,但很难观察到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的现象,而且这个实验设计的是  相似文献   

18.
人教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科书》第一册第四章有一个重要的课堂演示实验,即“观察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在以往的实验过程中,我观察到的结果与其他的同行们没有什么两样,都是看到颗粒状的白色固态海波在被烧杯中的水加热之后,逐渐升温,当温度升高到48℃时,海波开始熔化,变成无色透明的液态海波;当停止加热之后,海波的温度逐渐下降,并且降到48℃时,液态海波开始在试管壁上部开始凝固,直到全部变成固体。今年10月某一天上该节课时,我准备拿实验器材到另一班上课却发现,昨天被我加热熔化了的海波依然呈液体状一点都没有凝固,我仔细检查了一…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是初中阶段最难做成功的物理实验之一。此实验不仅耗时较多,还极易出现“熔点不准”、“熔点不稳”、“熔点和凝固点不同”、“过冷”等现象,仪器损坏的现象也比较严重。为了突破实验中的难点,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通过反复实验,总结了一套较为可行、成功率较高的实验方法。下面我对海波、萘、冰这三种晶体的熔化或凝固实验的难点和突破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结合课堂教学实际,针对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熔化和凝固”实验的不足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实验更加严谨,学生更容易通过实验得出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