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薇 《考试周刊》2011,(74):238-239
在当前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时期,倡导科学精神的科普场馆更应该锐意改革、积极创新。科普场馆要秉承创新理念,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进行改革;把握科学性、知识性、互动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充分发挥科普的教育作用,使科普场馆成为培养广大民众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综合素质的殿堂。  相似文献   

2.
目前,一些社会怪象折射出我国科普的现状: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科普知识未能惠及民众,科学普及与科学传播不能满足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的需求,科普人才发展不能满足科普事业发展的要求。而科普事业发展人才是关键,科普人才是科普工作的推动者。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普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将科普人才培养列入国家教育系统,培养高端科普专业人才,建立科普人才培训体系,同时重视基层科普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培训,建立职业化的专业科普团队,以此推动我国科普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课程资源的视角,可以将科普剧理解为以物为载体、以活动为载体和以人为载体等三种形式的课程资源统一体,其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指向科学课程目标的达成,意味着科普剧开发主体和开发方式的改变。建立馆校互动机制、将课程内容情境化、将科普剧表演活动课程化是科普剧开发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科普,顾名思义就是普及科学技术,让科学服务社会、归于大众。普及科学技术的通常手段和主要载体是科普文章,科普文章主要有科普说明文、科普小论文等。科普文章的作用就是把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认识,把人类的科技活动状况、科技研发的成果、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思想和探索精神表现出来,介绍给公众,传播到社会,让公众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培养公众的科学精神,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可见,科普写作担负着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技术的重要任务。既然如此,科普写作的重点就在它的“普及性”、专业知识和大众消费。那么,如何在科普写作中把握这个重点,体现普及性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科普剧作为趣味性的科普形式,其独特的价值让广大青少年儿童受益良多,但在开发与利用的实践中还存在着方式单一、脱离科学课程、功利化取向等问题。从课程资源的视角来审视,科普剧是一种服务于科学课程的资源,它是以物为载体、以活动为载体、以人为载体三种形式课程资源的统一体。将科普剧作为课程资源,将有助于实现科学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充分发挥科普剧的教育功能,并深化科学课程改革。促进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做到:更新科普剧理念,让科普剧进课堂;实现馆校合作,开展科普剧综合实践活动;立足特色学校建设,开发科普剧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6.
<正> 生物科普创作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或一种技能,虽说“文无定法”,但科普创作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本讲主要介绍生物科普作品的投稿方法和科普创作的一般技巧。1 生物科普作品投稿指南目前我国出版的科普期刊有近两百种之多,其中既有《科普创作》和《科学与生活》等主要面向成人的科普杂志,也有《我们爱科学》《少年科学》《少年科学画报》等面向少儿的科普杂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奖励》2005,(3):19-20
高士其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教育家,也是人类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残疾人,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高士其是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传播者,半个世纪以来,他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毕生致力于把科学交给人民和教育青少年,撰写了数百万字的科普作品,并领导着近2000万人的科学普及工作队伍。高士其逝世后,中共中央组织部确追认他为"中华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普政策及科普政策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科普政策的内涵和类型,从社会建构论的角度对政策文化研究进行了考察;提出我国科普政策的四种类型,即: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科学文化以及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9.
李慧  宋佳 《人民教育》2023,(1):72-75
发展科普教育促进公众科学素养提升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世界主要国家的科普教育理念因社会发展语境不同而存在差异,但增进公众理解科学、促进科学传播是科普教育的发展方向。政府在推动科普教育事业中承担首要责任,政府主导、其他利益相关方协作是科普教育良性发展的保障条件。公众科学素养监测评估为科普教育变革提供了动力。未来,我国应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协作的科普教育生态系统,深化国际合作,进一步提升本土高层次科普教育人才质量,加快建设优质科普教育资源、畅通传播渠道,重视和完善指向“四科-二能力”的科普教育监测评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正>科普作为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很多国家通过政策、立法、组织、资金等手段,积极推动本国科普事业的发展。由于应试教育观念和就业考试导向等诸多原因,科普教育工作在县级各类小学的开展并不理想,科学课程的实施仅以文本宣讲为主要模式,缺少科学实验和科普体验环节。成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在科普教育的实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大学生科普教学实践,探讨了科普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耳熟能详的实例在课堂中讲述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蕴含在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是在大学生中开展科普教育、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手段。对专业课程教师而言,面对专业基础不同、理解层次各异的学生,在精心选择科普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如何准确地、生动形象地用大众的语言把专业知识表述清楚是科普教学中面临的最大难题。根据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对生活的观察,在教学过程中寻找共同的知识基础并进行适当的延伸、利用生活常识进行适当的比喻都是进行科普教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美、英、日等国家在抓大中小学生正规科学教育的同时,也在积极进行青少年的校外科普教育工作。在这些国家,众多的科技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散布在学校和社区,为青少年提供了亲自动手探究科学的场所和机会;高品位的科普、科幻类书刊琳琅满目,赢得了众多青少年读者的青睐;科普专业组织、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等也经常为青少年安排科普讲座、科技博览会、科技设计发明比赛、见习研究等科技活动。所有这些都拓宽了青少年的科技视野,对培养青少年科技兴趣、创造力和想象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美、英等国家促进青少年科普教育的目的是要弥补…  相似文献   

13.
基于北京化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物理科普基地"传递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科学文化"的指导思想,开展针对公众和学生的机器人、无人机科普装置开发:危化品爆炸现场泄漏物成分协同检测系统,新能源汽车动态充电系统,智能家居控制实训系统。该项目的实施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可见、可闻、通俗易懂的科普装置,促进科普文化氛围营造,奉献社会、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4.
高校实验室将科教仪器、场馆设施、教学科研成果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有利于提升我国科普能力、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增强自主创新意识,也有利于高校自身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促进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扩大社会影响力。通过阐述北京大学科普教育基地在科普教育理论研究、实验室科普项目开发、大型科普活动组织、科普读物出版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旨在与兄弟高校同行广泛交流、合作共进,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科普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科学教育“加法”需要充分利用校外科技资源。校外科普教育同学校科学教育一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导向。校外科普教育有自身的突出特征,在现实中也存在落实不力的问题。应通过构建校内外融合发展的学习生态、加强校内外科学教育供给侧改革和加强科普教育基地教育质量评价建设来推动校外科普教育的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可以适当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并适时渗透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中科普教育渗透的必要性、主要内容以及有效途径等三方面进行探讨。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科普教育渗透的必要性(一)适应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国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  相似文献   

17.
以《安徽公众科技网》和《苏州科普之窗》为样本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观照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利用网络进行科学传播的现状。地方网络科学的传播和发展应从科普网站的特色定位、内容、表现形式和时效性等方面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安徽省合肥市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对他们网络科普使用行为和他们对网络科普意愿、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总结了合肥市社区居民网络科普使用行为的特点,从内容设置、表现形式和增强交互性等方面提出通过网络对公众进行科学传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主流报纸(大报)是顶级传媒和优质阅读文本,它是传送科学文化和当代文明的高平台和主渠道。大报是优秀的公共文化产品和科普主力,它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价值颇大。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能力,推进"五大发展"需要科普、科学文化,用优质科普涵养读者,让更多的国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乃报人的使命与职责。大报科普的数量、质量要与社会进步及需求匹配,它的科普品质当保持、升级;提高大报科普水平,端在完善其细节、提高准确度。  相似文献   

20.
建设各具特色的科普基地,提高全民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是当今科普工作的重点。行业高校具有与国民经济紧密相关的行业背景,拥有大量专业研发人才、科研成果以及服务于行业产业所需的实验、实训、研发平台等资源,是开展特色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行业高校应依托实验、实训、研发平台,建设特色科普载体;汇集资源、打造创新能力培养工程,繁荣科普展品创作;加强自身科普能力建设,开展特色科普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