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猛 《视听纵横》2002,(5):50-50
电视纪录片作为电视节目中一种独立的表现形式,在创作过程中,声音的创作远比画面的创作要复杂得多。这不仅仅是因为声音成分复杂,更是因为人们对声音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了。纪录片中的声音成分主要有:人物同期声、自然音响、效果音响、解说词、音乐,它们在作品中经常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声音效果。关于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一直是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争论不休的问题,而这种声画关系的争论又往往表现在对声音的认识上。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声音的认识,主要有这样两种偏差:一种是主张以画面为主,声音是为了补充画面的不足,它注重的是画面的冲击力和表现力;而另一种则是强调解说的作用,画面只是图解解说的意义而已,它注重的是解说词的表意作用及创作主观情感的抒发。虽然这两种认识各有各的理由,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都忽视了电视本身所具有的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2.
所谓电视画面就是运用镜头、声音以及文学等三种表达元素,根据人们观看事物的习惯总结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语言,业内人士称为电视画面语言;我们所认识的电视画面起初是从电影画面发展而来,本是绘画艺术用语的画面一词被借用到了电视上。这里的电视画面,就是指电视艺术家用以构成视觉形象的各种因素和方式,体现创作构思的各种手段和技法的总和,包括构图,光效,色彩,影调等诸多元素电视画面,在日常播出中,电视画面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相互之间又起着弥补、互衬、互托等作用,也可以理解为上一不平衡画面与下一不平衡画面的叠加达到总体的平衡,这样更富有视觉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3.
画面与声音是构成电视艺术片的两大基本元素。声音与画面一样,具有独特的艺术特性。声音所传达的而为画面所不能传达或不能单独传达的感受,是声音艺术特性中最基本的东西。因此,要创作优秀的电视艺术片,就需要对声音和画面进行系统、整体的考虑,使声音与画面相得益彰,成为一体。这样,就必须对声音有一个总谱设计,对声音的构成有个基本把握。  相似文献   

4.
在构成电视传播的诸多元素中,音乐音响是最不具体而又最富于表情性和宣泄性的手段,它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多释性和不完整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它能够表达画面和文字无法表达的境界,成为画面和文字的补充和延伸。在人物感情的深度难以用画面、文字来表现的时候,在画面气氛最需要渲染的时候,音乐的恰当运用可起到延伸语意、深化情感的作用,这就是电视声音的独特魅力。本文着重谈一谈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声音创作。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同期声是指记者在现场的解说、新闻人物的谈话、录制画面时同时录下的现场的各种声音。它与视觉画面、解说、字幕构成电视新闻的主要元素,然而,长期以来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处于辅助、从属甚至是点缀的地位(新闻节目太长时它往往成为删除的首要对象)。人们认为,没有画面不成其为电视新闻,没有解说词无法明确地表述记者的主观意图。但没有同期声仍然可以清晰地再现新闻事件,尤其是现场声,更未能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视觉为主、声音为辅,声音为画面服务,声音从属于画面的观念一直制约着电视新闻的发展。在新闻实践中不少新闻记者还没有录现场声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声音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尤其是它与适当的画面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经常是声音赋予了画面真实性.电视中的声音尤其重要.同样一种声音跟不同的画面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电视节目声音方面的完美创作,可使节目达到新的境界、新的高度,能给人以完美的艺术感受,从而加深节目印象,达到目的.电视节目中的声音包括三部分:一是电视解说词,二是音响效果,三是配乐.  相似文献   

7.
广播借助于声音向广大听众传播科技知识。声音一听而过,而且没有画面,不见图表,这同影视报刊比较的确是个弱点。但是,声音也有声音的优势。中国有句成语叫“绘声绘色”,形容语言表达的逼真。可见,声音有自己的独特的表现力。它可以使躺在纸上的死的文字,变成立体的活的声音形象,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感官。声音还可以表现画面难以表现的意境和事件。做为一个科普广播工作者,不可无视广播工具的弱点,但是更应该看到声音的优势,全面发挥声音的优势。广播中的声音有三种,一是有声语言,二是音乐,三是音响。这就是所谓的“广播三要素”。科普广播应该是科学知识同声音艺  相似文献   

8.
刘继光  范莉 《新闻前哨》2001,(11):27-27
电视新闻除了和报纸新闻、广播新闻一样具有新闻性这一共性外.还具有电视的特殊性──以画面为特征,集视听为一体的传播方式,每一条好的电视新闻,必然是声音与画面的有机结合。换句话说,就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电视画面和声音在传递信息方面,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今年湖北电视台为纪念中国共产党80周年开辟的《老区纪行》和《旗帜》等新闻栏目,从电视画面中强烈地感受到,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斗,老区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画面中建国前和建国后人民生活的对比,让人真实地感受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电视画面“是一个…  相似文献   

9.
张丹琳 《视听纵横》2006,(6):109-109
在专题片的创作中,声画关系的主要表现是画面和解说之间的配合与协调。但是,专题片中的声音并不仅限于此,而是多种元素的综合。卡雷尔&;#183;赖兹说:“最理想的是,不给观众有时间分辨音响与画面的关系,观众只因当接受那联合起来的效果。”专题片中的声音成分主要有:人物同期声,解说词,音乐,自然音响。  相似文献   

10.
董毅 《采.写.编》2017,(5):130-131
幽默趣谈属于一种文化现象,是言说者文化内涵高度精粹的审美体现,也是主持类节目的一个重要创作手法.一名优秀的主持人既要掌控好幽默的尺度,又不能有隔靴搔痒之嫌.这需要主持人懂得幽默语言的逻辑,学会自嘲、逆向思维、语到而不唠、话讽而不刺伤人.从美学角度看就是将话语的风趣与幽默恰当地加以艺术化,正如美学大家朱光潜先生所说,"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换言之,就是要让艺术回归生活本身,又能够从生活中提炼艺术.  相似文献   

11.
田茹 《现代传播》2007,(2):152-154
按照米克·巴尔的说法,所谓叙事文本,就是“叙述代言人用一种特定的媒介,诸如语言、形象、声音、建筑艺术,或其混合的媒介叙述故事的文本。”①电视所采用的媒介主要有两种,声音和画面。电视的声音包括画面内声音和画面外声音:画面内声音主要有人物同期声、现场音响等;画面外声  相似文献   

12.
赵莉  丁海宴 《现代传播》2001,(2):132-135
“配音”是影视理论中的一个专有名词,也是一个概念。从字面上看似乎很简单:为画面配音乐,为画面配解说,为画面配音响。统称为“配音”。从这一点上说,“配音”的由头是画面,依据也是画面,目的还是画面,画面决定着声音,声音依附于画面。不然怎么叫“拍画面”“配声音”呢? 声画之间的关系,形象地反映在电影胶片上,就是一条声音磁迹,一条画面轨迹,不同的画面对应着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伴随着不同的画面,也就是说,当人们看到一张啜泣的面孔时,就同时能够听到低泣的声音;当一片苍茫群山浮现在人们眼前,一段宏伟辽阔的音…  相似文献   

13.
江夏 《新闻前哨》2008,(10):80-82
“配音”是影视理论中的一个专有名词,也是一个概念。从字面上看似乎很简单:为画面配解说,为画面配音乐,为画面配音响。从这一点来看,“配音”的由头是画面,依据的也是画面,目的还是画面。所以,画面决定着声音,声音则依附于画面。这就是我们说的“拍画面”、“配声音”。  相似文献   

14.
人眼观察所获得的景物效果就是摄像机拍摄所获得的画面效果吗?摄像机拍摄的画面效果与人眼平时观察的结果是不是一致?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本文作者从人眼的视觉产生到人眼的卓越本领谈起,从摄像机的“仿生”功能到人眼与摄像机的差异方面进行分析,力争在两者的差异中给从事电视画面创作的同行们一点启示,使人们在实际的电视创作中,逐渐缩小人眼与画面的“距离”,消除人眼给画面创作带来的“误差”,逐渐适应用“镜头”进行观察和思维,使画面语言更为准确和生动。  相似文献   

15.
吴丽斌 《东南传播》2014,(11):76-77
观众接受影视作品,主要的信息获取和感官刺激,即来自——视、听两个渠道,也就是作品所提供的画面和声音。画面从模拟到数字,从标清到高清;声音从无声到有声,从单声道到多声道,无不体现高科技手段的制作创新,本文就影视艺术中的声音、画面特点,以及声音和画面的关系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6.
论动画片的声音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拉·巴拉兹在<电影美学>中论述道:"正因为我们承认有声电影是一种伟大的新艺术,我们才对它有所要求.我们的要求是:有声电影不应当仅仅给无声电影添些声音,使之更加逼真,它应当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表现现实生活,应当开发出一个全新的人类经验的宝库.我们暂且还不要求刚刚诞生的有声片在技术上应该如何完美,但是,我们要求它有新的题材.我们最感兴趣的并不在于它怎样发生,而在于它利用声音的表现力给电影带来了什么."①动画片是视听艺术,如果只重视画面语言的丰富与生动,而忽视了声音语言对揭示主题、渲染气氛、刻画角色、表现情感、交代背景等方面的作用,何谈动画片之"动"?动就是生命的体现,没有动生命就没有了灵性,生活将失去光彩.要想真正使画面"动"起来,就要为它输入生命的血液,为它注入生命的灵魂,就要在动画片的制作过程中重视动画片的声音设计与运用.  相似文献   

17.
电视是声音和画面有机结合的艺术。就如同“人”字的两个支撑缺一不可一样。就电视的有声语言来说.又分为人的声音、音乐和音响。然而有一些电视工作者往往重视声音中的语言和音乐而忽视了音响效果。其实,音响在电视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审美功能。音响在电视作品中主要有以下作用:  相似文献   

18.
齐蕴泉 《新闻知识》2006,(9):78-78,64
近年来,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部在探索时政新闻的改革,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在时政新闻中大量运用同期声。所谓同期声,是指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与新闻内容相关的画面空间(包括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共时存在的声音。同期声作为电视新闻的表现符号之一,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新闻人物的谈话、现场的声音以及记者的现场报道。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声画共时,声音是依附于画面上的,画面因为同构共时的声音,更生动真实地再现场景。本文着重论述的同期  相似文献   

19.
人们不时有这样感觉,有些新闻,记者的报道也许是真实的,但受众则感到不可信、不可靠。这里就提出了一个真实性与可信性的关系问题。真实性与可信性,从对新闻的要求和效果上讲,二者是一致的,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二者是能够达到统一的;但二者又不完全相同。新闻真实性,是对新闻报道的起码要求。新闻的可信性,是受众对新闻真实性方面的一种心理反应。前者是从记者报道的角度看,后者则是从受众的角度看。为什么受众有时感到有些新闻不可信,原因不外有两个,一是有的新闻本来就是失实的;二是有些新闻虽然基本事实真实,但记者没有分…  相似文献   

20.
王茜 《中国传媒科技》2014,(6):72-72,81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是节目制作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它是融合了画面、文字及声音等多种技术手段合成于一体的综合性创作,剪辑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从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与编辑的认识出发,对电视节目后期的声音、画面后期处理技术及艺术效果进行分析,对剪辑人员的素质要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