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萨特是现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他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集中体现在戏剧创作上。这是由于存在主义者所倡导的“哲学的人学”中有关“人的存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人的“自由选择”等哲学观念客观上与戏剧所要求的冲突、集中等特点相契合。因此,萨特的“境遇剧”理论也主要呈现于他剧作的思想内容上,从他的诸如“人的概念是新戏剧的动力”、“当代哲学本质上是戏剧性的”言论中,我们也足以见出他视戏剧为宣传自己学说的工具的明显意图。境遇剧的特点首先表现为剧情中那种荒诞而又隔膜的人际关系。在萨特的戏剧中人物的性格往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文本中“物”的普遍存在入手,并分析其存在主义中的特定内涵,进一步说明“物”在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物”与人、现实主义传统与现代主义情感中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3.
境遇剧是萨特哲学的特殊载体,他善于通过境遇剧的形式表述其深刻的哲学思考。萨特的境遇剧有着独特的境遇,《禁闭》反映了具有现实生活意义又富于哲理意蕴的境遇,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相似文献   

4.
翁瑜 《安顺学院学报》2010,12(3):24-25,34
境遇剧是萨特哲学的特殊载体,他善于通过境遇剧的形式表述其深刻的哲学思考。萨特的境遇剧有着独特的境遇,《禁闭》反映了具有现实生活意义又富于哲理意蕴的境遇,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相似文献   

5.
“存在先于本质”这一命题,按照萨特自己的说法,是无神论的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和法国存在主义者)的共同命题,是存在主义哲学的“第一原理”和“出发点” 。实际上,萨特也正是从“存在先于本质”这个“第一原理”出发,演绎出他的“自由哲学”和“行动哲学”,并形象化为存在主义文学的。同时,这个“第一原理”基本上是贯彻于萨特  相似文献   

6.
萨特在一生中,不仅写出了很多哲学著作,而且还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他的文学创作有其独特的风格;把哲学观点作为文学的出发点,把存在主义思想带进了小说、戏剧,使存在主义哲学形象化。因此,其小说、戏剧在青年中流传甚广,影响也很大,不少青年主要是通过阅读萨特的文学作品认识萨特和了解他的存在主义思想的。  相似文献   

7.
萨特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存在主义主要有三大核心,本文只择取其核心之一,即“自由选择论”加以评析,列举萨特的几部重要的戏剧作品,如《苍蝇》、《问隔》、《恭顺的妓女》、《死无葬身之地》等,说明萨特怎样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他的“自由选择”观.在这些作品中,萨特既肯定了人对于“善”的“自由选择”,也否定了人对于“恶”的“自由选择”;既表现了“真实的人”的“自由选择”,也展现了人在“极限境遇”中的“自由选择”.  相似文献   

8.
“存在先于本质”这一命题,按照萨特自己的说法,是无神论的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和法国存在主义者)的共同命题,是存在主义哲学的“第一原理”和“出发点”。实际上,萨特也正是从“存在先于本质”这个“第一原理”出发,演绎出他的“自由哲学”和“行动哲学”,并进而形象化为存在主义文学的。因此,正确地分析这一命题并作出客观的评价,对于了解和评价萨特的“自由哲学”和“行动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正确分析和评价“存在先于本质”这命题,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和方法:一是要以马  相似文献   

9.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萨特晚期哲学的新样式。本文概述了萨特接近马克思主义之初试图用存在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案,分析了其功过得失及其原因,表明两种哲学的主导性原则根本对立的理论想融合在一起是根本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加缪与萨特一样,作为一个哲学家兼文学家,他力图将哲学和文学联系起来,通过小说与戏剧,将存在主义哲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表述出他对当代西方世界的特有认识与感受,正如加缪自己所说:“文学作品通常是一种难以表达的哲学的结果,是这种哲学的具体图解和美化修饰。”由此我们不难断言,存在主义戏剧其实就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具体图解和美化修饰”的一种文学形式。在这方面,加缪的《误会》被公认为是一个难得的标本,因而值得认真剖析。  相似文献   

11.
“自由观”是萨特“人学”哲学的核心,萨特“自由观”的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分析萨特自由观的实质及其内在矛盾,不仅能充分认识到其主观唯心主义的实质和消极作用,而更主要的是只有通过对“困惑”的充分认识,才能抓住矛盾、认识缺陷,使我们从中得到有益的、丰富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大江健三郎的早期作品<死者的奢华>反映了战后日本青年虚无的一面,是地地道道的萨特存在主义风格的小说.但事实上,从<死者的奢华>开始,大江健三郎的小说已经流露出与萨特存在主义异质的东西.存在主义与战后民主主义的二律背反性,使这篇作品具有了很强的张力,从而使他超越了对萨特的简单模仿,开始了自己的文学之路.  相似文献   

13.
萨特哲学的中心是人生哲学,人的“自由”是萨特关注和研究的最核心问题。萨特自由观的哲学基础是“存在先于本质”。萨特的自由观具有绝对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等几个特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辩证地剖析萨特的自由哲学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一生奉行着“和而不同”的哲学观及方法论。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哲学观与方法论与毛泽东在为人,处事上所奉行的方法与观念大为不同。考察周恩来的“和而不同”的哲学观,进而比较周,毛两人的思想观念,对于人们理解近现代以来的中国问题将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雷雨》并非“社会问题剧”,隐藏在其戏剧表象后的哲学蕴意,是作者通过戏剧人物在情感与环境的“捉弄”下,非理性的生命律动,对人类生命本质及现实人生精神状态进行超现实、远距离的理性审视。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人的“爱智”,中国古人的“求道”,以各自的方式体现了哲学是关于宇宙人生总体关系的学说这一本质内涵。中西哲学各有特点,前者是以宇宙论为侧重点的天人之学;后者则是以人类学为侧重点的天人之学。它们都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必须加以借鉴的重要的哲学资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天人之学,即科学的世界观理论。它是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改造人与世界的能动的、历史的、辩证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7.
穆旦的代表作《诗八章》的写作,和现实生活中他和萧珊的一段特殊感情有关.在穆旦的一些作品和书信中,透出了这方面的信息.明了《诗八章》后的这一"隐情",有助于理解《诗八章》的情思内涵,同时,也可由此看出穆旦的诗歌写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特出之处.  相似文献   

18.
穆旦的代表作《诗八章》的写作,和现实生活中他和萧珊的一段特殊感情有关。在穆旦的一些作品和书信中,透出了这方面的信息。明了《诗八章》后的这一"隐情",有助于理解《诗八章》的情思内涵,同时,也可由此看出穆旦的诗歌写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特出之处。  相似文献   

19.
成中英教授提出的“本体诠释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的意义。他运用自己创立的“本体诠释学”成功地诠释中国哲学的宇宙本体“道”。他的诠释开启了对中国美学本体“境界”的理解。境界即道有显现。中国美学认定的“美在境界”,究其根本也就是“美在道”。道的生命性、有无统一性、关系性、心智性及整一性都通向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