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教育》2005,(7):38-40
柳娜是一名年轻的教师。但她就像那一把火,全身心地投人到品德教育这块园地中,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2.
春节回老家时,有一次口渴了,奶奶就去给我烧水喝.我无意间看到奶奶在烧水时居然把火开到了最大,“是不是把火开得越大,烧开水时费的煤气就越少呢?”我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以前大家烧水时都是凭自己的感觉来控制火势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烧过饭的人大都经历过这样的事:饭快熟了,柴也快烧完了,于是将就着不再添柴或猛烧一次,往往烧的饭不是没熟就是没口味。说到底,就是因为最后一把火没烧好。这最后一把火造就了两种迥然不同的境况,成功与失败再也不是隔墙而居的邻居了。为什么呢?从烧火人的角度来讲,对饭的渴望会因为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越是到了最后一刻,越是无法做到心如止水地等待下去,于是一阵猛火,结果事与愿违,饭烧糊了。还有一种情况,烧火人本不愿烧,但迫于无奈,勉强坚持到最后快要完事时,以为剩柴完全可以做熟饭。未待饭熟,人早就跑到电视机前,结果做的饭半生不熟,难以…  相似文献   

4.
在生物学教学中,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因生物学内容琐碎,难于记忆,于是不感兴趣,缺乏学习信心,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没有科学地构建认知结构,或者说我们的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研究,本文拟就生物学认知结构及其构建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偷吃鬼     
我原本是一个喜欢偷吃东西的小孩,可是我经过一次教训后,再也不敢偷吃了。还记得那是一个冬天的中午。出去买菜的妈妈临走的时候再三叮嘱我:“锅里正炖着东西,如果开了,就把火关小一点,等半个小时,再把锅拿下来。你表弟还等着吃呢!”“什么!连我都吃不到的好东西,让他吃!这天下也太不公平了。不行,我一定要看一看是什么好东西。”我自言自语道。锅开了,我本想把火关小,可又一想:如果……按照妈妈的办法做,半个小时后,她不就回来了吗?我才不会中妈妈的“缓兵之计”呢!我就把锅小心翼翼地端下来,把头凑在锅盖上面想像里面…  相似文献   

6.
谈起政治课教学,人们往往会认为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教学内容原则性、政策性强,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然而,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政治课的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它的新时期条件下加强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特殊作用,政治课教学就必须进行一番创新。近年来,我们对此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一、指导思想要创新  就目前中师政治课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大多数还没有脱离“高中化”、“职高化”倾向。没有或没有完全体现出“中师”的特点,并且把诸如语文、数学学科教学模式套用到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过于突出了…  相似文献   

7.
理解     
没有理解的时候好像冬日里没有阳光到处都是萧瑟的景象没有理解的时候就似风筝断了线绳不知该飘向哪个方向没有理解的时候恰如水中少了鱼影生活平淡得没有一丝涟漪拥有了理解生活才闪耀着明媚的光泽拥有了理解宇宙的走廊里也飘荡着欢歌理解是寒冬里的一把火理解是三伏天的一块冰(指导教师周恒春)理解!474274$河南省镇平县枣园二初中三(4)班@张洁  相似文献   

8.
白雁落网     
白雁经常聚集到湖边,许多白雁常在那里挑选合适的地方栖息。雁群头领还安排了一只白雁守夜放哨,看见有人来了就鸣叫报警。湖区的猎人熟悉了白雁的生活习性。一到晚上,他们就有意点亮火把。放哨的雁看见了火光,就嘎嘎地叫了起来,猎人又把火弄灭了。  相似文献   

9.
于平河 《宁夏教育》2006,(11):52-52
一节好的语文课,总会听到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如果听不到读书声,总感觉这样的课缺乏生机。在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重讲轻读,学生读得太少.致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一节公开课上,我就遇到了类似的现象。这位教师上的是《开国大典》,上课时,教师没有检查预习情况,也没有让学生通读课文,就开讲了。这位教师讲得热情洋溢,挥洒自如,中间偶尔穿插着师生的问答。这节课仅剩十分钟时,教师让学主写课文梗概,结果有的学生颠倒了课文的叙述顺序,有的丢掉了重要庆容,筒的主次不分,甚至有的无从下手。谍后,我了解情况,原来教师在课前恨本就没有布置学生读课文。可见,学生没有读好课文,教师的讲成了“空中楼阁”,学生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现在许多语文老师所困惑的一个难点;作文也是学生的一个难题。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拿到题目后不知写什么,无从下笔;只要一写作文就胡编乱造,漏洞百出,而且故事情节都编得千篇一律;看书少,脑中没有太多的词汇。想表达却不知用什么来说;没有良好的作文习惯.缺少对生活的发现。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意义不在于灌满一桶水,而在于点燃一把火。——题记 一、阐明意义,激励学生多角度阅读。 要教会学生怎样阅读,首先要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大多是五步程式化,即作者背景简介——范读——分段及归纳段意——分析思想内容并归纳主题——总结写作特点。往往是老师在大讲自己的阅读体会,设计一些自己原来无法理解后来“豁然开朗”的问题来为难学生,等学生回答不上时,老师就自我陶醉地把它讲得神魂颠倒,学生听得死去活来。久而久之,就习惯于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下课以后根本不知道老师讲了些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好的时候,老师往往为节约时间就直接把答案呈现给了学生。这样表面看来是节约了时间,效率高,但实际上学生是囫囵吞枣,对结论不知其所以然。其后果是造成学生对语文的茫然,语文失去了它应有的亲和力,给学生一副睦睁恐怖的面孔。这主要是老师没有很好地给学生做好提示。本文拟就如何对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好提示的实际操作艺术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关鸿羽 《家庭教育》2008,(12):28-29
我国儒学的“中庸之道”里也包含掌握尺度的问题。所谓中庸之道就是不偏不倚。调和折中。这在阶级斗争中当然不行,要给以批判,但在教育孩子时却是非常正确的。有的家长恨铁不成钢,教育时就急躁,一急就失去理智,说得越狠越解气,往往失度。同样因为爱得过分,教育时往往下不了“狠心”,没有狠劲,往往又不够力度,也是一种失度。  相似文献   

14.
人们会知道这样一种自然现象:当水温升高到摄氏99度时,还不能算是开水;若此时再添一把火,虽然在原来基础上水的温度只不过升高了1摄氏度,但是水却立刻就会沸腾起来。这就是物理学上的沸腾效应。也许你认为这只是一个极为简单而普通的生活小常识,与人生的成功没有任何联系,几乎不值一提。但是在很多人的人生经历中,也许就这"一度"之差,可以让你信步含笑进入成功的天堂,也可以让你从此步入失败的深渊,进而与成功失之交臂。沸腾效应对我们的人生设计与经营提出了一个忠告:只差那么一点点,也许离成功近在咫尺,只有一步之遥,但是关键时刻如果不能心态过得硬,压力不能顶得住,往往会功亏一篑,进而前功尽弃,导致人生的失败。  相似文献   

15.
傍晚,王爷爷家的大草堆着火了,人们提着水桶,从四面八方赶来,经过激烈的“奋战”,终于把火扑灭了。可就在刘叔叔和王阿姨分别提着一桶冷水和一桶开水要离开时,发现草堆上还有两个地方有相同大小的小火苗,王阿姨便将提着的开水向一处火苗泼去,“嗤”,火苗一下子就消失了。刘叔叔则提着一桶冷水向另一处火苗泼去,却只见火苗小了一些,并没有完全被扑灭,刘叔叔只好又泼了几桶冷水,才把火扑灭。奇怪,为什么王阿姨只用一桶开水就将火苗扑灭了,而刘叔叔却用了好几桶冷水才扑灭呢?带着问题,我做了个小实验:我找来一些干树枝,分成两堆,都烧得旺旺的;…  相似文献   

16.
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是“傻瓜”。我的妈妈经常做错事。她通常是一边洗衣服一边煮饭。有几次,她做饭做到一半就去晒衣服,结果在阳台上听到高压锅嘶鸣声,就匆匆忙忙跑回厨房把火关小,可是一紧张,就把还没有挂上晾衣竿的衣服全丢在地上。最后是衣服也弄脏了,饭也烧糊了,两边都是一塌糊涂。前  相似文献   

17.
当你被困在渺无人烟的冰天雪地,发现远处燃起了一把熊熊的烈火,你的心中是否会感到温暖,充满阳光并点亮希望的灯?这把火是否给你带来了无尽的希望?我想它会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赞扬便是这冬日的一把火,在万念俱灰的那一刹,及时为你带来了希望之光。在冬日里,火带给了你温暖,在万念俱灰时,赞扬带给了你信心、希望。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幼时并不被老师看重,都认为他并没有什么音乐天赋,相反的,他有很多先天性的不足。可是,就是在这不被众人肯定的时刻,一位年老的先生赞扬了他的表演,肯定了他的音乐天赋,就在那一次梅兰芳获得了无穷的力量和…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很注重在课堂上,依据教材的编排.逐个单元进行作文指导,但教学效果往往不太理想。老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没东西可写。叶圣陶曾说:“作文的自然程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我.有了说话的欲望,这时我就要倾叶,那么一篇文章就产生了。”这说明创作的冲动来源于对生活的热情。如果下笔前没有对事物的认识,没有心灵的体验,没有感情的波澜,  相似文献   

19.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学中很多知识的更新都归功于实验技术的进步,好的实验方案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纵观高中生物教材,很多经典实验的设计都十分巧妙,既易懂又精确。但是在练习和考试中很多学生往往面对实验设计题目没有解题思路,究其原因,很以能是在最初学习实验设计时就没有掌握好没计原则.才会觉得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20.
王华 《贵州教育》2009,(19):9-10
环境育人,包含着如何创造育人环境的意思。并不是说没有教育的能动作用,环境就自然而然产生育人的效果。自然,这里取决于教育者如何利用环境教育人以及受教育者在环境中怎样自我教育。在相似或相同的环境里,教育的结果往往不一样。说明关键在于如何利用环境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处境多数情况不利于其成长,他们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往往比较别人困难得多。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