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湖南电视异军突起,从电视产业领域里呼啸而来,直逼中央电视台的市场份额,被理论界誉为“湖南现象”。湖南电视业在经营管理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他们是以什么样的理念来办电视的?其成功经验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于1999年6月上旬走访了湖南电视界的一些同仁,包括湖南经济电视台、湖南生活频道、女性频道和政法频道等,大体了解了湖南电视业的管理经营方式和运作特点。一、竞争激烈的湖南电视业湖南电视业竞争始于1991年,当时湖南有线电视台面向观众,首先打破了无线台一统天下的局面,在观众中产生较大影响O19…  相似文献   

2.
时下,“网络红人”炙手可热,从2003年的木子美开始,到后来的二月丫头、天仙妹妹、芙蓉姐组、小胖等,至少也有数十人:事实上,现在这些“网络红人”已不是单纯的“网络红人”了,他们开始涉足传统媒体,尤其是越来越多地在电视上抛头露面。他们从最初的“网络红人”慢慢发展到了“传媒红人”。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也可以称为“名人”,即吸引了一定数量人群的注意力,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为什么有些普通人能够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实现“从麻雀到凤凰”的蜕变,传媒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下面我们就从传播学的角度作一解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知识的火花     
在上一期的《函授学员之页》专栏里,我们以“新闻就在你的身边”为题,讲述了从平凡普通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和提炼新闻报道的一些想法。读了这篇文章2后,一些学员会很自然地提出一个问题:那些有经验的记者,何以能做到“慧眼识新闻”?当今的一些“点子公司”,为什么一些事情经他们一点拨,出点主意,会立刻改变面貌?那篇文章虽然后边讲到了记者也好,点子公司的人物也好,他们的“慧眼”,他们的“思想火花”,并不是头脑里凭空产生的,而是知识的积累,知识由此及彼的演化,知识的相互碰撞,才能引伸出看来是全新的东西。简单的说,…  相似文献   

4.
和一些机关干部特别是新闻干事聊天,大家对时下报刊、书籍上出现的错别字、不规范词语等,意见颇多。有人埋怨:“这稿子是怎么写的?”有人则批评:“编辑也太不负责任了!”作为办报的人,听到这些话,真感到脸红。不管是哪个环节出的组漏,反正差错已经“过关斩将”同读者见面了,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反省工作中的疏漏,做好亡羊补牢的工作。说到出差错的原因,我想大约有二。其一,是工作马马虎虎,不负责任。有些错,真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作者、编者看了也纳闷:当时怎么就以错为对,让它过关了呢?没别的,就是少了点…  相似文献   

5.
四十岁以上的人,小时候几乎都听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名的“小喇叭”节目,当时大家都很不满足:为什么“小喇叭”只能在每天的特定时间广播?为什么“小喇叭”里老是那几个人的声音?而今,他们突然发现,通过网络,自己也能当小喇叭,向世界大声广播。  相似文献   

6.
说来你许会咋舌:我的头一篇就获了奖!不信?听我道来──自这以前,咱也做过许多“无用功”:写稿不少,投出去也不少,却都泥牛入海,没有回声。我在寻觅着契机。1991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当时在总参炮兵指挥学院政治部当报道员的我,请假到一家地方理发店理发。3D上下年龄的女理发师边理边问我:“你是哪个部队的?”我答:“炮院的”。她又问:“你们有个姓马的大校么?高个儿,东北D音,蛮有风度的。”我略作思索,那肯定是我们政治部马副主任!我反问:“您认识他?”,“他这个人爱管闲事儿。上个礼拜天,当时没顾客,我们几个理发…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讲课休息时,有一位学员问我:主持人是名记者吗?我肯定地回答:不见得。这位学员接着问:不少主持人的知名度很高,名记者又有几个人知道呢?我一时被她问住了。之后,我在一段时间里经常思索这个问题。必须承认,主持人在新闻媒介中尤其是在电视上独领风骚,这堪称是当代新闻传播中一道十分独特的亮丽风景。主持人中的“大腕”频繁在传媒中亮相,不仅使他们主持的节目获得了较多的受众,而且极有助于该节目商业价值的提升。以至在京城的一些活动策划中,把请某名主持人来主持或文化、或商业、或公关的活动,都作为其档次高低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早在2100多年前就已见诸文字的古楼兰王国,在丝绸之路上作为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中转贸易站,当时曾是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然而,公元500年左右,它却一夜之间在中国史册上神秘消失了,众多遗民也同时“失踪”。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多年来这一直是个难解之谜。1998年春节过后,忽然从新疆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人们在大漠边缘的米兰,发现了原属楼兰王国臣民的古罗布泊人后裔!他们真是谜一样的“楼兰遗民”吗?  相似文献   

9.
乔新生 《青年记者》2010,(18):102-102
在是否应该把网络上一些哗众取宠的"雷人"请进电视演播厅的问题上,我与年轻的电视工作者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分歧。我认为这些急于出名的年轻人利用网络炒作自己无可厚非,可是,作为电视工作者,应当小心谨慎地处理这类网络“新闻事件”,不能随随便便地将这些人放进演播厅,让他们利用电视台这个“社会公器”夸夸其谈,从而达到他们哗众取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钱淑芳 《新闻实践》2009,(11):58-59
2009年7月16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网民在网络娱乐、信息获取和交流沟通类网络应用上使用率较高;网民上网最爱干的3件事是娱乐、聊天、看新闻。于是,有人忧心忡忡,在网络的冲击下,“电视离开我们的日子”是不是已经迫在眉睫?假如网络真的“兵临城下”,电视会坐而待毙吗?  相似文献   

11.
五年前,我看过一篇章,世界上最大的广播公司——英国BBC广播公司的总裁讲:“21世纪是广播的世纪”。当时,我的理解是:之所以说“广播的世纪”,是不是因为战争的原因,电视或报纸用不上了,广播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另外,人民的生活富裕以后,汽车进入家庭,可以在汽车里听广播。当时想得比较单一和狭窄。  相似文献   

12.
网络技术突飞猛进,促使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世界群雄竞相角逐之际,新生代的互联网英雄在短短的时间里超过甚至吃掉百年老店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多少让那些多年来含辛茹苦发家致富的老者们有点灰心丧气。于是国外的一些传统企业纷纷触网,国内各路豪杰也呈龙争虎斗之势,拼命挤上互联网──这班疾驰的快车。联想和方正,作为中关村的两大巨头,一是“技工贸”代表,一是“贸工技”楷模,叫他们怎能不在网络战营中冲锋在前?而以联想、方正各自不同的背景,他们又会采取什么样有利于自己的运营方式来一鸣惊人呢? 联想争雄 我们先来看…  相似文献   

13.
在媒体里做新闻,不管你是在广播、电视还是报纸,只要手里有版面,嘴边有话筒,免不了要发议论。2002年转眼过去了,盘点一下,热点还真多,围绕热点的议论当然也很不少。我们不妨找几个有代表性的新闻事件,看看我们都说了些什么?看看我们的说法经得起推敲吗?A:哈利·波特热遍全国的时候,某电台播发了一篇文章批评《哈利·波特》是“教唆犯”,因为作品中的怪兽什么的“是一种与现代科学严重背离的传说”,孩子们在魔法学校,学的是“没有科学的知识”。———真的是这样的吗?这位批评者的希望大概是:哈利·波特应该上伦敦市重…  相似文献   

14.
向菲 《中国广播》2005,(12):25-28
2005年2月17日到9月18日,短短7个月的时间里,辜海军、袁炳涛、余昭明三名身负命案逃亡多年的犯罪嫌疑人先后通过我的劝说感化向警方投案自首。一时间,这一系列事件被媒体称为“向菲现象”。人们在感叹“向菲现象”的传奇色彩之余,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一度被称为“弱势媒体”的广播。一些电视、报纸、网络媒体的记者和媒体研究学者反复追寻这样两个问题:这些逃亡的犯罪嫌疑人为什么会选择广播而不是其他媒体呢?到底是什么让广播的声音有力量,从而让他们信任这个声音呢?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到商场、菜市买东西,还是到邮局,难免碰到一些服务人员生硬的面孔,吃几句冷冰冰的话语.而在电视屏幕上,我们又几乎天天都能看到各行各业的服务人员那一张张笑容可掬的面孔,于是有的观众就会这样评价:如果这些人都像在电视上这样就好罗!这是对这些服务人员的抱怨,还是对电视记者的讽刺?而有的记者也会这样为自己辩解:我去拍摄时,这些服务人员态度本来就不错,我并没有故意拍假新闻呀!谁知道这些人里面有谁平时态度不好而在我们镜头前面没有表现出来呢?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矛盾呢?我们说,是由于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百家讲坛》的热播,一时间电视上“讲坛”遍地开花。正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一些讲坛深谙此理,用极具个性化的观点打动观众。如一位大家对《红楼梦》中的秦可卿身世的考究就掀起了波澜,也引起另一位讲坛专家的辨析考究。电视是一个大众的媒体,如果将一些尚无定论的观点和盘托出,岂不是将研讨会开到了电视上,让广大观众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要去美国查档案 去美国查档案的想法,在我是由来已久了。 胡乔木在他的著名论文《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犯二十年“左”的错误?》中,提出过一个重要观点:对外部压力的“过火”反应,是导致我们走向“左”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这个论断是对的,那我们就不能不设法弄清,在1957年以后的20年时间里,外部世界给予我们的“压力”到底是什么?它们是大是小,是沉重还是轻微?特别是世界应该了解,所谓外来“压力”,其真实性到底怎样?而作为当时中国最大“敌人”的美国,曾经是我们感到严重“威胁”或“压力”的主要“来源”。因此,…  相似文献   

18.
“电视网站应该怎样定位?”“国内电视网站的现状如何?”“电视网站的运作模式是怎样的?”“电视网站值得投入吗?有没有可能盈利?”……这些问题,可能困扰着很多电视台老总以及电视网站从业人员。正是带着这些疑问.我参加了,第四届全国电视台互联网站年会.听取有关权威人上的演讲及专业人士的报告.并参与了会后的分组讨论。  相似文献   

19.
李玫 《新闻知识》2001,(Z1):27-28
记得去年“两会”期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对记者的经济采访和报道坦陈已见。当时有一位记者向吴敬琏提问说:西部开发,东部是不是就没有优势了?当时吴老认为:“这不是个恰当的问题。我们用什么方式来进行西部开发?如果是用计划经济手段来开发西部,那么就要由政府来分配资源,西部拿到了钱,东部自然就没有了,发展势头就会减下去。但是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来开发西部,一个地区的发展靠的是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其结果当然是东西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一起繁荣。” 随后,吴敬琏建议从事经济报道的记…  相似文献   

20.
“有通稿吗?”时下,有些记者赶到新闻发布单位或采访现场后,总是很关心地这么问。一旦听说有“通稿”,便如释重负,把“通稿”往文件包里一装:“等着看报纸吧!”说罢潇洒而去。很难想像这些靠“通稿”过日子的记者能写出什么像样的新闻。靠这样的记者能办出让读者喜闻乐见的报纸吗?现在,有的单位和部门热衷于召开各种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他们往往在开会之前就组织人员为记者代劳,把需要报道的事写成由本单位领导审阅后感到满意的“通稿”。可以说,在记者来之前已是万事俱备了。拿他们的话说,请记者们来只不过是捧捧场、加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