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小尉 《历史教学》2006,11(8):30-34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初期,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知识界开始探讨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掀起了关于文化问题的反思和讨论.知识界关于文化问题的讨论,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抗战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而且为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国胜利论"提出并实践成功之前,中国知识界如梁启超、宋教仁、孙中山等只介绍马克思主义而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他们所接触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同时胜利论"。该理论阐明社会主义革命将同时发生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欧美各国,并且该理论在实践中还没有变成现实;与此同时,中国的资本主义也未充分发展。列宁主义的"一国胜利论"从理论到实践上都成功地解决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由此,中国知识界开始广泛传播、接受并实践马克思主义。这说明列宁主义的"一国胜利论"及其实践的影响是中国知识界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易经》是否阻碍近代中国科学发展的问题,近年来在学术界引起激烈的争论。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必须清楚《易经》与近代科学思维方式的异同,历史上《易经》的科学思维方式是否有过阻碍近代中国科学发展的事实等问题。这场争论的本质是百年文化论战在新时期的继续,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说明中国知识界仍然有太浓厚的文化情结和唯科学主义思想在中国几乎成为社会的集体无意识,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意义更为重大。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在《申报月刊》编者的组织下开展了一场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学者们在分析中国现代化障碍和阐述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应采取社会主义方式的观点,对中国现代化方式进行了有益探讨,实现了中国现代化史上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5.
1922年4月,美国节制生育领袖玛格丽特·桑格夫人前往伦敦参加世界节制生育大会途经中国,在北京和上海作了两次著名演讲,中国知识界人士以此为契机大力宣传节制生育思想,从而引发了关于此问题的大讨论。讨论涉及到女性解放、性道德、民族一国家的强大等问题。受桑格夫人采华影响,节制生育实践在中国随之出现。“桑格夫人来华”为研究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思想观念的冲突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为挽救严重的经济危机与民族危机,在本世纪30年代,知识界掀起了一场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30年代关于现代化问题的讨论.主要涉及如下几个问题。(一)中国现代化的困难、障碍及先决条件。罗吟圃等多数论者认为,中国现代化的困难与障碍是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统治.它们导致了中国经济的破产。因此,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就是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①也有的论者提出不同看法。张素民认为,中国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是厉行法制;褚青来认为中国实业不能现代化的原因在于自身经营管理不善,技术落后,交通不发达,产品粗劣无法与…  相似文献   

7.
1918年1月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硝烟未尽,美国总统威尔逮在国会两院发表了“十四点和平纳领”的演说,其中关于民族自决和弱小国家权利的诺言,使中国知识界为之振奋。1919年1月,威尔逊订自出席巴黎和会,更加鼓舞了知识界对美国及和会的信心。中国人希望在和会上运用“民族自决”的原则解决山东问题。然而,威尔逊在最后关头放弃了他的原则。笔者试就山东问题的由来、和会前后期威尔逊总统对山东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分析威尔逊放弃“民族自决”原则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赛珍珠在1932年2月所作的两场报告中,通过比较中西方小说的异同,试图证明在西方人眼里缺乏形式的中国小说其实具有独特的、和西方小说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并且试图从中国文化里挖掘这种形式的“渊源”。赛珍珠对中国小说形式的讨论反映出她对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的态度,是她对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和心态的理解和思考,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知识界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定位、对中国文化何去何从这个严肃的问题进行的思考。尽管赛珍珠的主张并不一定具有典型性,她本人对中国文化的看法也有简单化理想化之嫌,但是今天重读赛珍珠的这两篇讲话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国家的出路如何,《大公报》率先发起讨论,知识界提出各种救国方案,展开激烈争鸣。《大公报》主张发展经济,强化政府的统治职能,用科学精神建设现代国家。其观点与知识界有共识,为当局认可,使《大公报》在社会上极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全面抗战后期,中国知识界对经济与战争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行了有益思考。为消灭引起战争爆发的经济因素,他们提出了战后世界经济建设的四个基本原则;并对英美两国提出的稳定战后世界通货计划方案进行了积极讨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知识界在思考战后世界经济建设问题时,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也与战后中国经济建设问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台湾文化根在大陆。明清以来,中原文化在台湾一直处于主流文化地位,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同属中华文化。台湾文化是现代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两岸统一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2.
恽代英在文化现代化进程中既没有囿于传统文化,又没有全盘西化,而是以爱国救亡为标准选择民族传统文化和近代西方文化中的合理因素;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又指明中国文化复兴的必由之路,即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文化复兴的理论基石,中国革命是中国文化复兴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的中国菜名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将这些信息传递到目的语文化中去是翻译的重要使命。文章着重论述了中国菜名的文化性及将其传译到西方文化的后殖民意义,提出异化翻译是翻译中国菜名的最重要原则,此翻译策略能有效传播中华饮食文化,对发展中华饮食文化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四大经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被美国NBC电视台改编、拍摄,由于该片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严重篡改和肤浅的理解,中国观众反映冷淡.但从此片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自然观、时空观、宗教观等深层文化结构.而这种美国版《西游记》现象也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保护本国文化遗产不被恣意扭曲和篡改,又该怎样让本国文化更多地受到外国人的尊敬和尊重.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时代,中西方文化互相渗透,使得文化传播变得可能也变得必要。汉语成语多蕴藏着中国几千年悠久深厚的文化,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视角分析汉语成语的翻译,分析表明,译者在"同"与"异"的权衡中恰当地表现"异",采取适度异化的翻译策略有助于实现传播中国民族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透过汉语表层结构释读其深层文化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民族化的一面镜子,它积淀着创造它的民族的历史。从不同民族的语言形式、表述习惯可看出其深层的化底蕴。汉语言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始终渗透着民族化发展信息。具体看:从词语的语源和演变推溯化的痕迹;人造字心理透析民族化传统;从汉字的构造折射出民族化心态;从姓氏来源看宗教化信仰。可见,汉语言字从其产生起就在方方面面展示着中国化信息。  相似文献   

17.
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发展中国特色大学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大学文化"有两层意思:一是大学文化,主要凝聚在大学在长期教育和办学实践中积淀和创造的深厚文化底蕴之中;二是中国特色,必然受到中国历代社会文化,特别是中国历代社会主导文化的深刻影响.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两千多年来,特别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发展、变革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牢牢把握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融中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自主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开创高等教育和大学创新新局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战线面临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同为人类历史上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有一些类似的优缺点,在当代都面临着强势的西方文化的挑战,同时也都有各自文化面向未来如何做出抉择的相似困境,然而,二者也有诸多不同之处。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比较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异同,吸收伊斯兰文化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以伊斯兰文化发展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为鉴,对展望中国文化的未来之路有很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涪陵是宋代理学奠基程颐作《易传》的易学圣地,易学思想在涪陵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社会基础。2002年世界易经大会在涪陵举行,必将弘扬以《易经》为代表的中华传统优秀化,促进中国化与世界化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20.
吴丽丽 《海外英语》2016,(15):153-157
Lex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and basic element of a language.Chinese culture-loaded lexes are those words or expressions that are greatly rich in Chinese culture.They can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Chinese nation.Therefo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lexes as they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disseminating Chinese culture.It can help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worldwide,improve China's cultural exchanges and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 nations and strengthen China's status in the world.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nd proposes some possible means of translation with the purpose of 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