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玄武起源     
玄武是武当山道教供奉的主神,史称北方之神,武当山亦称北山。武当山地处中国的中心地带,为什么称北方之神、北山,玄武起源于何时代.为什么改太和山叫武当山等问题,众说纷纭,成为历史疑案。数年留意查找许多有关史料,终于查清其大概:6300年前,帝高阳颛顼在江汉流域统领古三苗氏族,“以龟蛇缠绕的玄武为图腾”,供奉玄武的圣山叫太和山,太和山地处古苗的北方,故称北山。尊“颛项为北方神”或“北方玄帝颛顼”等,死后葬于汉水上游鱼山。发展到尧舜禹时代“古三苗国三苗九黎文化空前繁荣”被消灭。禹为统治“善留恶去”的遗存苗民,改太和山叫武当山,夏王朝允许玄帝以“披发跣足“龟蛇缠绕”的原始雏形供奉,是遗存的古苗民变成汉民族,继承并发展了玄帝和玄武神文明,并使时代不缺环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2.
鲁明 《神州学人》2002,(7):36-37
武当山,又称玄武,位于湖北丹江市境内,为秦岭大巴山支脉,是一座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名山,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道教圣地”。有人说:其山势之雄奇清秀,其建筑之宏大精美,位应在五岳之上,只是过去皇帝没有封禅而已。 武当山方圆400公里,有72峰,36岩,24涧。主峰天柱峰1612米,如擎天一柱,拔地冲霄,超然独立于众山之上,周围奇峰峻岭环绕,形成“万山来朝”的壮观景象。相传这里是道教玄天真武大帝修炼之所,《太和山志》一书中有“非真武不足当之”的记载。武当山名便由此而来。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巡游…  相似文献   

3.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玄岳山。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有“道教第一名山”之称。作为皇家道观圣地、武当武术发源地、全国八大避暑胜地之一,武当山有着丰富的文化古迹和灵秀自然风光,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其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称号。它的辉煌闻名,对十堰的经济有了一定的铺垫。做好武当山传统符号的研究与传承,可以为十堰地区的经济蓬勃崛起做出更大的推动。  相似文献   

4.
《课外阅读》2012,(17):66-67
武当山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内,属大巴山东段。西界堵河,东界南河,北界汉江,南界军店河、马南河,背倚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面临碧波万顷的丹江口水库。武当山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它也是道教名山以及武当拳的发源地。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的建筑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5.
明代,成祖以后的历朝皇帝都把武当山作为“皇室家庙”,把玄天上帝奉为“护国家神”.明代《大岳太和山志》对明皇室的玄天上帝信仰做了大量记述.明朝二百余年闻,武当山编修了四部志书,不仅翔实地描述了明代武当山的盛况,而且忠实地记录了明皇室奉祀玄天上帝的史实.因此,通过对明代《大岳太和山志》的解读,既有助于揭示明皇室与武当道教的密切关系,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明代道教发展状况和社会政治现实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袁中道在《游太和记》中,巧妙地勾画出武当山秀丽、雄奇的景色,武当山之奇,武当水之灵,尽在如诗似画的语言里展现出来,武当山独特的文化内涵也被作者融入自己的生命感悟中。  相似文献   

7.
湖北武当山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玄岳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立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丹江门市西南,北通秦岭,南接巴山,千山万壑,风光壮丽,绵亘起伏,方圆400里。  相似文献   

8.
武当文化是以特定文化价值观为指导 ,以道家思想为根基 ,以道教“太和”精神为内核 ,以武当山古建筑为标志 ,包括武当山水、道教武术、音乐、风俗习惯等在内的一个非常复杂而奥妙的系统。  相似文献   

9.
武当山自古传下一桩脸炙人口的玄门奇事,即真武“插梅寄榔”的故事.相传,真武年少时在武当山修道,由于意志不坚,返回途中,于武当磨针涧遇姥姆(紫气元化身)磨砺铁棒,真武好奇打听,方知磨针,从对话中真武顿悟“铁棒磨针,功到自成”之理,复又上山修炼,途中折梅枝寄于榔树,并仰天誓日:“吾若道成,花开果结”.功夫不负其武,四十二年的面壁修行终成正果,榔梅亦随显灵异,果然开花结果.从此,榔梅的故事得以流传.后至宋、元,武当山道士将其视为神果,山灵.明永乐初武当山五龙宫道士李素希又将榔梅  相似文献   

10.
关于建设鄂西黄金旅游圈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鄂西旅游圈拥有湖北省最丰富的旅游资源——“一江两山”,但呈现“一江独秀,两山较弱”的发展态势。“两山”不是弱在文化和生态上,而是弱在交通上,建造武当山机场,加速高速公路建设.解决“两山”发展瓶颈制约,适度开发丹江口库区生态环保旅游,加强鄂西区域旅游合作,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实现鄂西一体化发展.可以推动湖北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时维己丑,序属春天。客赏书院,花香福园。汽车城内东山苑杜鹃遍地,武当山下湖海居书香满园。故交登门,其情切切;书友造访,其心拳拳。牛年五一节,得见湖北优秀艺术家典藏,欣喜若狂!龙庚四十五,力推京城知识出版社精选,震惊无言!可谓武当幸事,车城喜事;堪称艺术美餐,文化盛宴。“太和书院”复重光,武当文化续新篇。武当书院,传太和意,崇尚自然;湖海居室,承道家旨,融通地天。  相似文献   

12.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山。位于鄂西北丹江口市(原均县)境内,背依神农架,面朝丹江水库,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其道教、古代建筑等特点闻名于世。世人知武当必知其规模宏伟的古代建筑,知明朝永乐皇帝大建武当之壮举。然而,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明代以前本山建筑却鲜为人知,本文拟就此内容,根据有关史料予以系统整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陈抟是中国道教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人物,著名的道教思想家、理论家、气功学家和诗人.武当山作为陈抟入道修炼二十余年的本山,以丰厚的独具特色的道教思想文化为他提供了理想的文化环境和修炼土壤,陈抟又以自身的理论建树、修炼实践、历史贡献予武当道教思想文化以深远的影响,为奠定武当山当今世界文化遗产的地位发挥了历史作用,有着突出的地位和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其代表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把学习型组织的技能要求归结为“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受此启发,笔者将学习、培训、实践、合作、研究称为教育科研的五部曲.也称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五项修炼”。  相似文献   

15.
抗战初期,武当山脚下的小镇草店曾以“小延安”著称于鄂西北,在鄂西北抗战中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后因种种原因而被世人所淡忘.本文为图真实再现小镇当年的历史风貌.并且指出,中共湖北、鄂西北地方组织建立武当山抗日根据地方针的实施与放弃,足“小延安”兴衰的内在历史动因.  相似文献   

16.
<正>题舒州司空山瀑布[唐]李白断崖如削瓜,岚光破崖绿。天河从中来,白云涨川谷。玉案赤文字,世眼不可读。摄身凌青霄,松风拂我足。【司空山简介】司空山,又名司空原,位于岳西县城西南。相传战国时期有位淳于氏,官居大司空,一生为官清正,曾隐居此山,后人就把此山改名为司空山。司空山是禅宗圣地,汉朝道士梅福以及南北朝时禅宗二祖慧可都曾在此修炼,因此,司空山又叫“思空山”“四空山”,取佛门“四大皆空”之意。司空山名胜古迹众多,  相似文献   

17.
《武当山历代志书集注·第一辑》收录了《武当福地总真集》、《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大岳志略》三部武当山志,并进行标点注释,以简体排印本刊行。由于资料罕见、卷帙浩繁,其间标点注释多有可榷之处。兹举数例,略加论列。  相似文献   

18.
武当文化是以特定文化价值观为指导,以道家思想为根基,以道教"太和"精神为内核,以武当山古建筑为标志,包括武当山水、道教武术、音乐、风俗习惯等在内的一个非常复杂而奥妙的系统。  相似文献   

19.
学习型组织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另以“五项修炼”为抓手。“修炼”一词源于中国的道教,即道家修养练功、练丹的活动。“五项修炼”的内容亦能以中国文化——印证: 第一项修炼叫“自我超越”。也就是要激发个人潜力,不断进步。例: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进也。” (《论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相似文献   

20.
湖北因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它不仅与湖有关,还是“千湖之首”,因为在湖北境内,在长江、汉江两岸的冲积平原上,分布着众多的大小湖泊,形成“江汉湖群”,是全国著名的淡水湖泊密集分布地区之一。湖北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光辉灿烂的古文化给它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人文景观:炎帝庙、屈原故里、昭君故里、古琴台、黄鹤楼、三国赤壁。还有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道教圣地武当山、因“野人之迷”而闻名的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等名山胜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中国许多地方的传统风俗,在屈原的家乡湖北,此俗更甚。每逢农历五月初五,只要有江、河、湖的地方,都可以看到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龙”劈波斩浪,如箭一般前驶,场面颇为壮观。在湖北求学,不仅可以感受到浓厚淳朴的学术氛围,还可以寄情于秀丽的山水之间,涤荡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